浙江衢州的一声巨响,又一次搅动化工界的神经。
据@衢州发布,2020年11月9日11时25分左右,衢州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后,市消防、应急、***、环保和智造新城等部门单位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应急救援和环境监测工作。目前无人员伤亡及被困情况。
曾多次受到处罚
发生事故的浙江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于2006年1月25日在衢州工商局注册成立,在2008年年初建成国内水平的年产有机硅单体6万吨/年生产装置。发展至今,已从原来单一的有机硅上游单体生产型企业,转型升级到集有机硅上游原料到下游终端产品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化的多元化企业。
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氟硅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首批试点单位, 主要产品有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MC(混合甲基环硅氧烷)、M1(一甲基三氯硅烷)、M3(三甲基一氯硅烷)、MH(一甲基二氯含氢硅烷)等,年产单体量近6万吨。
天眼查显示,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曾多次受到环保处罚。譬如,2014年1月,衢州市环保局集聚区环保分局接到省环保检查组反馈信息,公司年产1万吨硅酮胶项目公司无法提供“三同时”验收资料,涉嫌超期试生产。集聚区环保分局经过进一步调查核实,确认该项目于2012年10月24日经原城南环保分局同意进行试生产,试生产期限为三个月,你公司试生产到期既未申请延长试生产,也未申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另据公开资料,2013年10月19日10月18日11时5分左右,浙江中天氟硅新材料有限公司合成车间就曾因氯甲烷、硅混合物泄露而引发一起爆炸事故。
涉事企业与A股关联度
天眼查显示,浙江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亿元,由中天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巨化集团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其中,中天控股集团持股95%,巨化集团持股5%。
中天控股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钱江新城,2019年,中天控股完成产值与销售收入1300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18位。中天控股集团实控人楼永良,同时也是ST巴士(002188)实控人。2012年,楼永良入主新嘉联,后更名为巴士在线、ST巴士。
巨化集团总部位居浙江衢州,是浙江省属国有企业,2017年,公司实现业务收入266.6亿元,利税18.45亿元,多次入选中国500强企业,旗下上市公司巨化股份(600160)是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梳理发现,11月3日,东华科技(002140)与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签署年产30万吨有机硅单体扩能技改项目及年产33万吨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工程设计合同。
或许是因为双方此次合作的金额有限,东华科技近期未正式披露过上述合作事项。不过, e公司记者注意到,双方签约照片的背景以及出席签约仪式的人员,均涉及华东科技。
公开资料显示,在上述合作事项中,东华科技党委***、董事长吴光美,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天控股”)副总裁林加善及双方项目组主要成员出席签约仪式。其中,东华科技董事长吴光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公司上下高度重视该项目,项目组深入考察项目现场,吃透老厂条件,通过设计优化,保证老厂生产与新建装置建设的有机协调,希望通过公司提供的优质服务,为双方未来进一步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目前国内有机硅企业产能来看,若上述签约项目年产30万吨有机硅单体扩能技改项目及年产33万吨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完成,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无疑将成为行业巨头。
或将助推价格继续上涨
中天东方氟硅材料公司的爆炸事故发生后,视频在网上盛传,业界议论纷纷。此次事故对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证券时报·e公司就此采访了有机硅行业的同行。
A公司:从产能来说,东方氟硅材料公司的6万吨/年在行业内不算大,所以从供应量来说对市场影响不大。但是,可能会影响市场的情绪,比如说,市场会担心此次爆炸会引发行业大整治,从而助推目前正在涨价中的有机硅价格。
B公司: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引起市场供应紧张,价格继续上涨。从长期来看,将推动化工行业更加健康规范发展。
据了解,2019年,全球有机硅单体产能约550万吨,有机硅单体消费量约500万吨,行业供需基本平衡。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13家甲基单体生产企业,产能约310万吨。
上周,国内有机硅中间体DMC价格继续大幅上涨2500元/吨,目前市场主流报价在23000元/吨,自8月底以来价格涨幅约6500元/吨,涨幅约30%。
近期有机硅景气度高涨,主要是海外疫情导致的供需紧张所致。西南证券研报指出,美国道康宁、法国埃肯等有机硅中间体厂家降负运行,同时海外部分硅胶企业受停产,高温胶企业开工处于低位,因此高温胶的海外需求部分转入国内。同时海外圣诞节假期降至,贸易商及终端客户存在备库需求,目前国内高温胶企业订单饱满,对DMC需求增加。
据卓创资讯数据,9月、10月国内有机硅开工率分别为98.5%、94.1%,有机硅企业开工维持较高水平,新安扩产的16万吨/年产能也已投产,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整体市场供应仍然较为短缺,行业库存处于年内低位。
据不完全统计,2020-2022年,国内以龙企为代表将有约215万吨单体(约合100万吨聚硅氧烷)产能释放。其中,2020年6月兴发集团(600141)16万吨单体技改项目完成扩建;新安股份(600596)10月完成16万吨单体产能扩充;合盛硅业(603260)石河子基地预计明年一季度末有望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