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时尚 / 正文

emo是啥(emo是啥意思网络用语)

时间:2022-03-25 03:15:02 浏览:14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编辑导语: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年轻人似乎进入了emo时代,而社交媒体就是一个放大器,承载与放大他们的情绪。本文解析当代年轻人哪些心理和行为,正在为他们的情绪打上“高光”呢?作者总结了五大关键词,带你读懂当代年轻人情绪柔软的一面。

emo是啥

似乎在一夜之间,互联网上的年轻人都开始emo了。

emo,是英文单词emotional的缩写,表示情绪低落、多愁善感。有人说,emo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脆薄的容器,里面注满了刺骨的冰水,喘不过气来。

阿兰·德波顿曾在《工作的迷思》一书中写道:如果把一个人想象成一组同心圆,所有一眼望穿的事物都在外圈:谋生手段,年龄,教育程度,饮食口味和大致的社会背景。而更内里的圈层才包裹着更隐秘的自身,包括对父母的情感、说不出口的恐惧、脱离现实的梦想、无法达成的抱负、隐秘幽暗的情欲,乃至眼前所有美丽又动人的事物。

当代年轻人,似乎更愿意把自己“同心圆”的内部圈层展露出来了。这与社交网络的发达分不开关系——社交网络就像“树洞”,可以让他们低成本地宣泄自己忧郁、负面的情绪。同时,社交网络也反作用于年轻人,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容易emo了。

社交媒体就像一个放大器,放大了年轻人的情绪接触口,一条充满“同辈压力”的朋友圈、一则热搜上的负面新闻、一部致郁系电影,都可能引爆emo情绪。

然而,生活总得继续,如果有一万种事物能让当代年轻人emo,就有一万零一种事物能够让他们重获治愈。

当代年轻人的哪些心理和行为,正在为他们的情绪打上“高光”呢?五大关键词,带你读懂当代年轻人情绪柔软的一面。

一、自制结界:随身携带的透明“保护罩”

对于年轻人而言,想逃离眼前这个拥挤的世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早高峰期的电梯、人潮涌动的商区,都能让他们的社交恐惧症当场发作。

不仅是现实世界,就连网络世界也开始让年轻人感到压力。社交网络就像一个嘈杂的广场,无数人拿着“喇叭”喊出自己的声音,营销号无营养的广告、热搜上的奇葩新闻、不熟悉同事的九宫格自拍,都让不少年轻人感到窒息。

德国学者韩炳哲曾在《在群中》一书中提到,数字的媒介性不利于尊重。如今世界所充斥的是一种彻底的无距离感:私密被展览,隐私被公开。没有距离就没有了体面。数字媒体中的交流普遍消减了距离,空间距离的削弱带来的是精神距离的消融。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年轻人开始为自己制造“结界”,为自己制造一个可以自由喘息的空间。“结界”一词来自玄幻文学,是指运用某种超自然力量形成的特殊空间,结界内的空间与外界之间隔着防御罩。

虽然不能在物理世界为自己修筑起一圈围墙,当代年轻人已经有许多“自制结界”的窍门。耳机、香水、甚至穿搭风格,都可以成为他们制造结界的工具。比如降噪耳机,带上就和这个嘈杂的世界说拜拜,自带BGM,走到哪里都感觉很安全。又比如香水,让熟悉而喜欢的味道环绕自己,简直就像获得了一座随身携带的透明保护罩。

穿搭风格也是年轻人的另一种“结界”。在小红书上,已经涌现出非常多元的穿搭风格,甜酷风、法式chic风、美式复古风、港风、学院风,甚至还有拽姐厌世风、财阀千金风、人间富贵花风等更富有戏剧性的穿搭风格。这些年轻人正在利用穿搭风格为自己构筑出的一个舒适氛围和气场,这就像他们递给世界的一张无声的“名片”:在开口和他们交谈前,请先将语境调至合适的频率。

二、精神隐居:在城市与野性之间徘徊

2021年,露营火了。在小红书上搜索“露营”关键词,能看到60多万篇笔记。帐篷、户外折叠椅、Snow Peak钛杯、手冲咖啡,完善的装备在野性环境之下更显精致,也暗示出年轻人在野外世界和城市生活之间的游离与徘徊。

露营,看上去更像年轻人对自身生活方式的一次试探:既想逃离喧嚣的城市,同时又离不开城市的便利和温存。野外固然有新鲜的氧气、绿树、河流与虫鸣,城市里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店、随时可以送家门口的外卖、柔软的床品,同样也让人难以舍弃。

露营虽然透露出年轻人的矛盾心理,但这些出门露营的年轻人至少还将腿迈进了野外,另外一些年轻人干脆选择只宅在家里,足不出户地开启“精神隐居”。

他们不让双脚沾上半点泥泞,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就能跟着博主“高加索大叔”碳烤整只鸵鸟、煮半头熊、烤整只野牛,战斗民族的野性气息透过屏幕扑面而来。或者***博主“滇西小哥”捡菌子、采银耳、摘杨梅,沉浸在中华西南部温柔的青山绿水中。

一边厌倦着城市的拥挤与喧嚣,一边又忍不了野外的粗粝与艰苦,“精神隐居”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折衷之选,田园牧歌的世界隔着屏幕吸吸仙气就好,身体还是要“封印”在安逸的床上。社交网络上方兴未艾的“田园博主”们就侧面反映出年轻人“精神隐居”的需求。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丝·萨冈曾写道:“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和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着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当代年轻人,也正在从精神隐居的世界中获得疗愈。

三、微型叛逆:反消费主义、反内卷

当代95后,似乎有着成熟和理性的人格底色,他们总能辩证地看待这个世界,他们抵抗世界的方式很柔软,他们的叛逆很微型。

虽然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来一点无伤大雅的反抗总是可以的。正是这些“微型叛逆”,正在偷偷治愈当代年轻人,它们是当代年轻人面对难以掌控的现实社会的一种防御措施。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曾在《消费社会》中写道:“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

当代年轻人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物质丰盈的时代,但正因为他们几乎没有经历过物质的短缺,所以在面对物质时的态度会更真实和理智,难以被煽动。他们开始对各路电商节的狂轰滥炸和商业世界的洗脑感到厌倦,并认真地思考和执行“反消费主义”这件事,他们拒绝“工作太累要买昂贵的面膜犒劳自己”这样的消费主义话术,他们在认真思考“几十块一双的帆布鞋和几百块一双的帆布鞋到底有什么区别”,他们更擅长细心地对待自己口袋里的每一块硬币。

在消费上如此,在赚钱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当代年轻面临的职场环境更为复杂,996、内卷、职场PUA都曾制造过一轮接一轮的话题热浪。面对这样的环境,不少年轻人发出“躺平”的感慨,这一看似调侃的概念,也引发了许多严肃的社会讨论。

过去的“激烈竞争-大量财富-高度繁荣-更多幸福”的循环链条,在不少年轻一代的实践中似乎有些失效,因此他们选择用“躺平”,实现对现实生活的降维打击。“只工作,不上班”也成为他们抵抗公司压榨、探寻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当代年轻人不愿意出卖时间,更想通过工作探清自我的形状。

四、小型人生自由:无性别穿搭、剧本杀和便利店调酒

当代年轻人对“自由”的理解,也正在发生着改变。

如果实现不了性别平等,至少在穿搭这件事上可以实现性别自由。“无性别”穿搭正在年轻人中流行,成为当代年轻人打破性别桎梏的一种途径。据《Z世代2021时尚潮流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Z世代网购男女同款服饰的成交额同比增长4.3倍。年轻人似乎正在通过“无性别穿搭”,消除存在已久的性别偏见。

如果无法做自己人生的“编剧”,那可以在剧本杀中过一场自己钦定主题的微缩人生。在年轻人中成为社交新宠的剧本杀,可以让年轻人在几个小时候的时间中,不用“扮演自己”,完全与现实世界隔离开来,来一场更精彩、更沉浸的故事,体验虚拟但强烈的人际关系。

如果实现不了“今朝有酒今朝醉”,至少可以下楼来一杯“便利店调酒”,十几块钱就能享受微醺的快乐。维他柠檬茶配绝对伏特加、可乐加威士忌、阿华田加芝华士,年轻人在马路边、便利店旁尽情发挥着调酒的创造力,实现了喝酒自由。

当代年轻人很少让自己困在宏大命题的思考与挣扎中,他们擅长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由发挥的空间,无性别穿搭、剧本杀、便利店调酒,他们为自己创造了充满想象力的小型人生自由,并让自己从中获得治愈。

五、赛博玄学:星座周运、二狗抽签、点赞“桃花符”

一些年轻人的周一是从“不想上班”的心情中开始的,另一些年轻人的周一则是从兴致勃勃地查看本周星座运势中开始的。

陶白白、闹闹女巫店、Alex是大叔……当代年轻人辗转于各大星座博主们之间,急切地查阅自己星座的本周运势,接受着这些“民间心灵按摩师”般博主的疗愈。那些因为情感、职场的种种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在时髦的玄学面前,似乎得到了一些缓解。不仅密切关注星座博主,甚至还有年轻人加入了主营抽签的微信社群,抽签机器人“二狗”会为大家提供每日运势分析。

为了通过考试而转发文殊菩萨的图片、为了求姻缘而去给社交网络上的“桃花符”点赞、为了求好运(柿柿如意)而转发柿子图,赛博玄学已然成为年轻人中的一种另类流行文化。不需要去寺庙买香火和祭拜,这些互联网上的玄学仪式的耗费的成本很低,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毕竟转发一条“锦鲤”也不过是动动手指头就能解决的事。

赛博玄学,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当代年轻人面对不确定时的一种缓解焦虑的做法。虽然他们并不一定真正相信星座运势中所说的话,但至少星座运势给出了肯定的分析与建议,能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丝确定的信息,让他们获得安全感并且上瘾。

六、结语

当代年轻人,面对嘈杂、缺乏诗意、布满条框和不确定的世界时,慢慢摸索出一套治愈自己的方法。他们通过自制结界来获得一方净土,他们在“精神隐居”的世界中享受着无需付出体力的田园牧歌,他们用“微型叛逆”来试探人生的弹性,他们构筑起一个个无伤大雅的“小型人生自由”,他们通过“赛博玄学”为自己人生增添一丝肯定与确定。了解当代年轻人柔软的一面,也许才能找寻到走进他们心扉的钥匙。

#专栏作家#

乌玛小曼,微信公众号:乌玛小曼,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文案基本功》作者,资深文案策划人,专注分享文案、营销及TMT领域的观点与干货。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