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分类
A、天水类
天水类包括了雨、雪、霜、露、雹等。在雨水中最宜于茶的有立春雨水。立春雨水中得到自然界春始生发万物之气,用于煎茶可补脾益气;梅雨是湿热气被薰蒸后酿成的霏雨,用于煎茶可涤清肠胃的积垢,使人饮食有滋味,精神更爽朗;立冬后十日叫入液,到小雪时叫出液,这段时间所下的雨叫液雨,也叫药雨,用于煎茶能消除胸腹胀闷。
甘露更是“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
霜与雪宜取冬霜和腊雪,用冬霜的水煎茶可解酒热,用腊雪水煎茶可解热止渴。
冰雹味咸性冷,有毒,故不宜饮用。在接收天水时一定要注意卫生。
B地水类
地水类包括了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池水、井水等。茶圣陆羽认为山水优于江水,江水优于井水。在地水类,茶人们最钟爱的是泉水。这不仅因为多数泉水都符合“清、轻、甘、冽、活”的标准,确实宜于烹茶。更主要的是泉水无论出自名山幽谷,还是平原城效,都以其汨汨涓涓的风姿和淙淙潺潺的声响引人遐想。泉水可为茶艺平添几分野韵、几分幽玄、几分神秘、几分美感,所以在中国茶艺中十分注重泉水之美。
水之美的标准
最早提出美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提出了“水以清、轻、甘、冽为美。”最先把“美”与“自然”的理念引入到鉴水之中,长华了品茗的文化内涵。后人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现代茶人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的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故清明不淆之水称为“宜茶灵水”。
其二,水体要轻。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0.2ppm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铝含量超过0.2ppm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钙离子达到2PPM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铅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
其三,水味要甘。所谓水甘,即水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大量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古代茶人欣赏水之美,首推泉之美。唐代诗僧灵一和尚写道:“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宋代晏殊写道:“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篮煮惠泉。”徐绩写道:“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写道:“何处清凉堪沁骨,惠山泉试虎丘茶。”最绝当属苏东坡。他在某年的大雪始晴时,梦见有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醒后写了两首回文诗。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馀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回文诗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唾花馀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其二
空花落尽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回文诗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讲了这么多水之美,最后送茶友们足庵智鉴禅师写的一首偈:
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
一夜落花雨,满城流水香。
在茶人眼里天水是水,地水也是水,雪水、露水、雨水、江水、井水、泉水都是水。谁能闻到“满城流水香”,谁就真正领会了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