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柯贤会 )“锅灶火苗旺盛,大厨挥勺操铲,上菜行云流水”,又到年头岁尾,农村红白喜事“流水席”迎来高峰期。舌尖上的美味背后,却是条件设施简陋,厨师无证上岗,操作加工不规范,持续多人聚餐易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隐患”。如何消除农村“流水席”安全隐患?怎样加强对“流水席”的规范管理?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怎么办? 构建防控网络,打造“千里眼”。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流水席”协管员、村级信息员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农村厨师协会等基层民间组织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融入村规民约,实行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村民自治管理,不断延伸管理触角,拓展管理视野,实现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置、责任落底,构建更加紧密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厨师管理,练就“好厨艺”。“流水席”管理,厨师是关键,重点落实农村流动厨师的体检和培训两项关键措施。通过全面调查摸底,督促农村聚餐厨师备案登记,建立农村厨师档案,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和食品安全知识和厨艺培训,实施农村厨师星级管理和“红黑榜”公示制度,对在检查、指导过程中发现未进行健康检查、未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或抽查考核不合格、以及未按食品安全规范操作等行为给予公示曝光,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提高农村厨师食品安全和诚信守法意识。 全程监管服务,上好“安全阀”。实行“事前有申报、事中有指导、事后可追溯”的农村家宴管理办法,接到申报后,监管人员要提前介入,现场指导,要求举办方落实主体责任,与承办方分别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对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人员健康证、原材料的进货查验和保质期、用水、餐厨废弃物等情况等进行详细的检查,从严落实餐用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管,着力防范风险隐患。 建立应急预案,备好“灭火器”。要建立完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责任分工,规范报告、调查和处置程序,细化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对突发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事故,做到及时救治、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正确引导媒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加大宣传力度,实现“一条心”。实现要紧密结合农村地区特点,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承办者和广大群众宣传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食品安全知识等,引导农村群众提高对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的认同感,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