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的一天,中南海紫光阁即将举行一场重要的会议。周总理、邓颖超夫妇早早来到会场,准备开会。这时,陈赓大将带着一个少年步入了会场。
周总理走进会场,开始打量起眼前这个少年,个头不大但是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几个人就这么站在原地,直到彭伟光开口说道:“周伯伯!邓妈妈!”
陈赓:你看他像谁?
周恩来开怀大笑说道:“好孩子,你真是和你父亲长得很像,你是彭干臣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大家的孩子!”
站在一边的邓颖超激动地一把抱住了他,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可算是找到你了,你妈妈现在还好吗?”
彭伟光点了点头,一群人的心情都无比畅快,由周总理做东,这一天晚上请彭伟光和陈赓摆了一桌家宴,饭桌上主宾欢笑,其乐融融。
这个小伙子名叫彭伟光,他有一个很了不起的父亲彭干臣,这是一个在革命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但令人惋惜的是,为了革命,彭干臣早早便牺牲了,他没能来得及看到新中国成立。
1899年,出生于湖北(原安徽英山)。彭干臣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旧式家庭,家中条件殷实,因此彭干臣从小就接受最好的教育。彭干臣曾入私塾多年,后转入新式学堂读书。彭干臣的父亲希望彭干臣能够当官,拥有一条光明的仕途。
1***9年在北京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史称“五四风雷”。爱国思想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五四运动中充斥着,一场浩大的学生运动从最初的北京逐渐蔓延到天津、济南、上海等地,学生们纷纷响应。当然安庆也深受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影响,马列思想在这里得以传播,而学校里的学生是最能接受新思想的人群,他们经常发起爱国运动,例如抵制日货等,彭干臣也加入其中。
彭干臣结识了很多思想前卫的同学,加上自己喜爱读书,所以每每看到一些进步的刊物,例如《新安徽》、《安庆议评报》等,他都会抓紧时间阅读吸收。
“六二学潮”中,他带众人直接跑到了省议会大楼下,要求当时的议长和议员们增加教育经费,哪怕是遭到了安庆镇守使的武装袭击,也毅然在安庆各界奔走呼号、控诉这些军阀的暴行。
在彭干臣的组织领导下,安庆市“罢工、罢课、罢市”三罢浪潮震惊全国,逼的那些手里拿着枪的军阀们,不得不当众认错、增加教育经费。如此不要命,唤一句“楞头青”自不为过。1923年陈独秀派遣柯庆施前往安庆筹建党组织。那时候正赶上曹锟通过贿选当上了北洋***的总统,于是彭干臣、蔡晓丹、濮清泉等人在安庆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贿选游行。其中张伯衍、何雯两个人通过了安徽督军倪嗣冲的支持,顺利当上了国会议员,开始为曹锟效力。这使得安徽人民对着两个人恨之入骨,义愤填膺的群众捣毁了两个人的住宅。
第二天报纸上刊登“学匪暴乱”的消息,将彭干臣描绘成“敢死队队长”,北洋***也下令通缉彭干臣等学生代表36人,彭干臣被迫离开了安庆,前往上海潜伏下来。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彭干臣经过安庆党组织选送,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在黄埔军校,彭干臣跟陈赓成为同学,也成为了周恩来的学生,他们一起跟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斗争。第一学期开学后不久,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内建立第一个党支部,蒋先云任支部***,彭干臣、许继慎、陈赓都是支部委员。黄埔一期的学习时间仅有短短的半年,毕业后,品学兼优的彭干臣被留校担任教导一团的连党代表,而与他搭档的连长正是陈赓。
1925年2月,黄埔军校师生3000余人组成了校军,参加广东革命***举行的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彭干臣等八名共产党员军官成为奋勇队成员,浴血苦战,与敌展开巷战,很快就俘敌2000人,缴获枪支1000余条,当后续部队赶到时,彭干臣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随着革命军又奋勇发起反击,迫敌狼狈逃窜。
这次的战争奠定了东征胜利的基础,当时的《商报》盛赞校军:“军行所至,不扰民间一草一木。鸡犬不惊,商市安堵……谓民国以来仅此所见,乃是真正卫国保民之革命军。”
但是,在后来的五华之战中,敌军的子弹打断了彭干臣的一根手指,造成了残疾。同窗好友们为之惋惜,彭干臣却笑着一挥而就,写下了豪情热血的诗句:
“革命诚艰巨,断指不足惜,留得头颅在,可为党效力”。
独立团攻占武昌后,彭干臣因能征善战,声名鹊起。当时同样参加东征的周恩来十分欣赏他,就亲自来看望这个得意门生。
回到学校后,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派彭干臣等一批优秀的黄埔学员去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于是,彭干臣告别了黄埔军校和周恩来,前往莫斯科,有缘的是,彭干臣和朱德是同班同学。
就在彭干臣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一手策划了中山舰事件,共产党人被排挤,周恩来被免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职务,所有已暴露的共产党员全部被迫退出第一军和黄埔军校。
但随着北伐战争的全面展开,彭干臣等人中断了在苏联的学习,回国参战。
北伐战争中,文武双全的彭干臣为叶挺独立团担任参谋,凭借着出色的战场指挥,给叶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汀泗桥战役,是叶挺独立团的经典战役,而彭干臣正在此次战役中,担任了重要的指挥职责。
1927年,南昌起义迫在眉睫,彭干臣也追随周恩来到了南昌,被任命为南昌市***局长兼南昌卫戍司令。彭干臣在起义时的任务很重,不仅要指挥***局指战员战斗,还要维持南昌市区的治安,同时还要保卫前敌委员会,但彭干臣的工作毫无破绽,堪称完美。
1928年6月,彭干臣来到上海住进了上海大律师李次山的家中,并因此与李次山的义女江鲜云相识,在李次山的撮合下,两人最终结为抗日伉俪,当时彭干臣29岁,江鲜云17岁,第二年就生下了女儿彭伟生。
1929年,党中央决定在上海开办军政干部训练班,彭干臣夫妻先后成功地安排了3期干部训练班的培训工作,在这座小楼里,先后走出了许光达、蔡申熙、孙德清等几十名红军的高级指挥官。也正是在此时,彭干臣、江鲜云与周恩来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此之后,彭干臣又先后到东北、平津一带开展过地下工作,而他的化名也一变再变,成了党内有名的“千面特工”。
1932年,党组织派遣彭干臣前往江西协助方志敏开辟根据地,由于当时斗争条件恶劣,环境艰苦,组织上让他只身前往,江鲜云继续留在上海从事联络工作。他告别了妻子和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和儿子,来到了赣东北苏区。
彭干臣走后,组织上派一位姓李的交通员每个月给江鲜云母子三人送两个大洋的生活费,几个月后,上海党组织遭到了破坏,她也与党失去了联系。
红军时期,彭干臣的军事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为他出色的军旅经历,毛主席让他为红军培养出出色的指战员,当时王树声、张爱萍、萧克、肖劲光等一众人都做过彭干臣的学生。
1935年1月,红军第10军团在上饶、德兴间怀玉山地区不幸陷敌重围。红军广大指战员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予敌以很大杀伤,但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只有少数人突出重围,多数人被围困在崇山峻岭之中,坚持斗争。时值严冬,风雪交加,许多指战员几天粒米未尝,多以草根充饥,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在这种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广大指战员坚持战斗,最后,彭干臣在冲锋时不幸被炮弹爆炸后的碎片击中,他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彭干臣将军在此战中壮烈牺牲了。
周总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愣在那里久久不能回神,泪流满面,他决定不论如何一定要找回彭干臣的遗体。
一旁的邓颖超也早已哭成泪人,哽咽着说道:“彭干臣的妻子和孩子还在老家,我们得尽快找到他们,照顾他们的生活。”
在这之后,周总理一直派人前往湖北寻找,一有消息一定第一时间向他汇报,但没想到的是很多年过去了,依旧没有一点线索。
直到建国之后,陈赓才终于寻访到了彭干臣的妻子。
当陈赓赶过去的时候,当年还是小婴儿的彭伟光已经二十二岁了,他长得活脱脱是另一个彭干臣,就连说话的声音,脸上的表情都仿佛是彭干臣年轻时候的样子。不过,他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不用再忍受战火硝烟,等待他的是今后几十年光明灿烂的人生。
于是把烈士的儿子彭伟光带到身边。这一年,恰好赶上到北京开会为了了却总理多年以来的心愿,陈赓带着彭伟光,来到中南海,终于见到了周总理夫妇。
望着眼前这个少年,周总理仿佛看到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再次站在了自己面前,一时间难以自制、泪流不止,满怀深情地说,“我们对失去的战友有所交代了。”
在这之后,周总理将这位老战友的儿子收为养子,最终也将其培养成才,想必彭干臣倘若知晓,也必会觉得宽慰。
彭干臣是一名优秀的党员,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有不少将军都受到过他的教导,可惜他正值壮年就牺牲在战场上,甚至一度家人不知他去世的消息。好在他的儿女都很有出息,就连那个当时只有四斤多的小男孩也成长为翩翩少年,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