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女性 / 正文

蒲谷是指什么意思(蒲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03-27 22:48:24 浏览:7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蒲谷是指什么意思

一地多名者,一名多地者,比比皆是。这一现象,搞得当今史学界晕头转向。阅读《山海经》,阅读《水经注》,我发现了一个定律:古人总是以水为坐标来确定山,又以山为坐标来确定水,还可以山或水为坐标来确定方国和郡县。这一定律,我屡试不爽,而且靠它还挖出了一些珍宝,不妨在此共享。

蒲谷是指什么意思

五岳之根——吴山,以汧水之源为坐标。大唐有吴山之县,只因吐蕃对其县的灭绝,世人不愿提起。久而久之,连史学界也茫然不知。《山海经》说:雷泽,“在吴西”。就是说,雷泽是在吴山的西部。那么,这个吴山又在什么地方呢?新编《甘肃通史》说,在陕西陇县。《旷古逸史》说,是陇山。其实,吴山并非在陕西陇县,而是在甘肃华亭;也并非什么陇山,而是五台山。这在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得很清楚,它是以汧水之源为标志的,而汧水之源就在华亭五台山,所以五台山即吴山[1]。

《山海经》称六盘山为女床山,米缸山为高山,桃木山为龙首山,五台山为吴山,此乃太古之“四岳”也。当今“五岳”之称便是由此演变而来,而太古“四岳长”所居地就在五台山。可以说,吴山为五岳之根,它是中华民族的地标,不可不察。

蒲谷是指什么意思

华胥之洲——雷泽,以吴山为坐标。华胥洲是太古华胥部落所居地,是华胥氏履大人迹而肇孕伏羲之地。只因《山海经》把雷泽之条列入《海内东经》,害得古人总是在我国东部去寻找。东晋郭璞,北魏郦道元,均说雷泽在山东荷泽,可就是与“在吴西”没有关系,所以后人不信。清人郝懿行对雷泽之条列入《海内东经》曾提出质疑。当代袁珂则进一步断言:那是因错简所致,“当移在《海内西经》”。以此为据,今人范三畏《旷古逸史》说:庄浪朝那湫即雷泽。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是对的。庄浪与华亭,一个在西,一个在东;朝那湫与吴山,一个在西,一个在东,说朝那湫为雷泽,恰好与《山海经》所言“在吴西”吻合[2]。

找到了雷泽,所谓“羲皇故里”,昭然若揭。而在《文史知识》上,范三畏《天水“羲皇故里”觅踪》一文,却偏偏把它拉到了天水。其实,按照籍贯理论和行政区划变迁,“羲皇故里”并非在天水,而是在庄浪[3]。

蒲谷是指什么意思

秦肇古县——成纪,以长离水为坐标。成纪之名,从殷代就有;成纪之县,为秦代所置;此后又有唐成纪、宋成纪,合起来便是4个成纪。而《帝王世纪》所指呢?史学界或言殷成纪,或言秦成纪,或言唐成纪,或言宋成纪,莫衷一是。新编《甘肃通史》将其定位于秦成纪。笔者认为,这是对的。因为皇甫谧为西晋人,在行政建制十分明确的情况下,不可能把漠糊不清的殷成纪写进史册。至于唐成纪、宋成纪,就更不值一提了,因为皇甫谧是西晋人,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这两个地名。

而秦成纪治地并不难确定。《水经注》说,长离水在成纪县东。那么,成纪县则必然在长离水之西。这个长离水,就是当今庄浪县阳川镇境内葫芦河的一段河流。所以,说秦成纪治地在甘肃静宁,是可以肯定的。具体地址,明清史册均说在“治平川”,这是对的。但从当今的行政区划来说,它却并非在治平镇,而是在李店镇的刘河村[4]。

蒲谷是指什么意思

九州之泽——弦蒲薮,以汧水之源为坐标。据《周书》《风俗通义》记载,弦蒲薮是与太湖、洞庭湖齐名的九州之泽,它存在于周代以前到北魏时期,消失于隋唐。据《水经注》记载,它由蒲谷乡和弦中谷之水所形成。从其中的描述来看,这是指汧水(今称千水)的两个源头,其中蒲谷乡之水有五色鱼。《石鼓文》描述秦文公在汧水捕鱼,亦有五色鱼。而这种鱼在汧水的根本源头——华亭策底乡至今仍存。由此而言,策底乡即蒲谷乡,华亭马峡即弦中谷。而弦蒲薮当在关山西麓的华亭境内。

伟哉,弦蒲薮,你是名扬九州之泽;大哉,弦蒲薮,你是世人景仰之泽。如今你虽然消失了,而你的英名,当与青山同辉!

蒲谷是指什么意思

华夏名山——鸡头山,以泾水之源为坐标。鸡头山亦称峣山、幵(jian)头山、薄落山、笄头山、牵屯山。当今史学界一说指崆峒山,一说指小六盘山。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明代《平凉府志》说:“湫头实泾汭之源。”以此为据,笔者曾将此山定位于桃木山。后来疑窦乍起,再查《山海经》,原来桃木山并非泾水之源所在地,只是汭水之源所在地。而泾水的根本源头在高山,所以当今宁夏泾源境内的米缸山为鸡头山。据《史记》记载,黄帝、秦始皇曾登临鸡头山。《水经注》说:鸡头山“为大陇山之异名”,谬哉!大陇山就是当今的大六盘山,它从宁夏、经甘肃、到陕西,绵延240公里,谁还知道黄帝、秦始皇是从哪里登其山的?

进一步说,秦汉古道——鸡头道,亦当因此山而得名。它的东口当为崆峒山后峡——胭脂峡,西口当为庄浪与泾源接壤的凉殿峡。此峡唐代称安化峡,故而鸡头道亦称安化道。它经受渠亭(今庄浪南湖镇)可到陇西(今临洮),经水洛亭(今庄浪县城)可达上邽(今天水)。当今史学界总是将此道与六盘道踏在一起,谬哉!六盘道为金代张中彦首开,与秦汉古道无关。

蒲谷是指什么意思

佚失古国——卢国、芮国、虞国、奚国、朝那国,也以一些山或水为坐标。卢国为殷周方国。据甲骨文记载,殷王曾派人攻打卢国,而且还将其首领的头颅作便器。故而当周武王率领“西戎八国”伐纣时,卢人义无反顾地参与了讨伐。此国是因都卢山而得名,其都卢山就是当今的小六盘山。其领地当为都卢峡(今称弹筝峡),治地当在平凉崆峒区安国镇。

《诗经》说:“虞芮质其成,文王蹶其生。”就是说,虞国与芮国摩察闹得很生氛,只因周文王调解才重归于好。从汉字源流来说,虞之本字为吴。吴者,吴山也,它便是华亭境内的五台山。由此而言,虞国领地当在华亭,治地当在五台山。而芮国呢?新编《甘肃通史》说在崇信,谬哉!芮国因芮水(今称汭水)而得名。直观地说,芮水之源在华亭马峡,其水虽流经崇信,而崇信与五台山相去甚远,还能摩察吗?所以芮国并不在崇信,而是在华亭。

奚国,因鸡头山而得名。奚为“鷄”的通假字。显然,其国领地当在米缸山。新编《甘肃通史》说在崆峒山,谬哉!此说之谬,皆因作者不知鸡头山所在地所致。据殷墟牛骨文《小城墙刻辞》记载,殷王朝曾派小城墙讨伐芮国和奚国,俘获“内人五百七十,奚女百六十。”内为芮国,奚为奚国。从地缘关系来说,米缸山与华亭马峡毗邻,这说明奚国在米缸山,并非在崆峒山。

朝那国,为东周方国。其国之名因方位和民族而得。朝,由桃木山西部的皛然山演变而来,它是一座山的名称,也是一个方位的名称,意为晨曦初露的地方。那,为方国名、部落名和民族名。其国由卢国演变而来。东周初,因周平王东迁,义渠崛起,进而兼并西戎诸国,其中就有卢国。其族人,一支远徙湖北襄阳。一支移居庄浪桃木山西麓的朝那湫。《说文解字》“那,西夷国”,明代《平凉府志》“卢彭在西北,后为戎那”,皆言其国源流。

佚失古县——乌氏县,以胭脂河为坐标;卤县,以弦蒲薮为坐标;兰干县,以南洛河为坐标。崆峒山后峡,今称胭脂峡,有胭脂河到崆峒山前峡汇入泾水。胭脂古称焉支。西汉有乌氏(读焉支)县,所在地就在焉支河流域。到东汉末,因羌人之乱,侨迁泾川。乌(烏)为焉的通假字,以形通假;氏为支的通假字,以音通假。由此而言,乌氏县之名,当因焉支水而得。

西汉安定郡有21县,其中有个卤县。在《甘肃史地编研文选》中,薛方昱《西汉卤县灈水位置考》,将卤县定位于崇信,将灈水定位于黑河。其实,卤县并非在崇信,而是在华亭;灈水也并非黑河,而是汭河。《汉书·地理志》说:“卤,灈水西出”。卤者,或盐或碱或泽。显然,这里当指泽。而弦蒲薮为九州之泽,它就在华亭境内,岂能跑到崇信?至于灈水,这实在是误会。祝世林《平凉古代史考述》说;当今汭河之称错了,历史上的汭水是当今的黑河,而薛方昱依此照搬。其实,说黑河曾称汭水有所据,而说当今汭河之称错了则是臆造。因为历史上有两个汭水,一个是《山海经》所载,名曰“苕水”(苕为芮的通假字,以形通假),它发源于龙首山(今称桃木山),也就是当今汭河。一个是《汉书·地理志》所载,它发源于华亭上关,也就是当今黑河。

西汉天水郡有个兰干县,史册没有丝毫踪迹,而用联系的观点仍可推导出它的治地。后秦有个南平郡,《陇右名物大观·古今地名篇》说,其治地在水洛城。而从《资治通鉴》的描述来看,其治地并非在水洛城,而是在南坪镇(亦属庄浪)。其南平之名当因南水洛河和地形而得。倘若把南平与兰干结合起来而言:南,当为兰的通假字,以音通假;平,当为干的通假字,以形通假。由此而言,此郡县,均当以南洛河为坐标,再加地形而得名。

蒲谷是指什么意思

扭曲古道——回中道,以“汧”为坐标。一提到回中,许多人便想到了泾川,故而把秦汉古道——回中道必经之地也拉到了泾川,谬哉!历史上不只泾川有回中,华亭、陇县、凤翔亦有回中。回中道本来是沿着陇山东麓从南到北的一条纵向古道,它可贯通陇山古道——木峡道、鸡头道、番须道和陇坻道。只因当今史学界不知华亭也有个回中,故而硬是把一条纵向古道扭曲成了一条横向古道。

徐广《武帝本纪注》说:回中“在扶风汧县。”如淳《武帝本纪注》说:“回中在汧也。”此“汧”,不论指县还是指水或者指山,均与华亭有关。《明统志》说:“陇州西北有回城,亦曰回中。又西北有回中宫。”此“回中宫”就在华亭,所在地为西华镇的官寺。《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此“回中”,也在华亭。《汉书·武帝纪》说:元鼎五年(前112年)“十月,武帝祠五畤于雍,逾陇,登崆峒山,出萧关。”《史记·封禅书》说: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由此可见,回中道的基本路线是,南起宝鸡陇县,途经平凉的华亭和崆峒,北达固原原州区的萧关和海子峡。它可西到陇西(临洮),东达咸阳。

蒲谷是指什么意思

错位州郡县——交州、安阳郡、安阳县、长川县,以长离水为坐标。北魏的交州,西魏的安阳郡和安阳县,隋代的长川县,从新编《甘肃通史》《陇右名物大观·古今地名篇》《平凉古代史考述》来看,当为同一治地。而这一治地又在哪里呢?前述作者,或者阙如或者泛指或者前矛后盾。这是为什么呢?笔者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前述作者是以长离水为坐标来确定上述郡县方位的。而这个长离水却又在什么地方呢?它在庄浪。而上述作者却偏偏移到了秦安,故而导致上述州郡县难以定论。

《水经注·渭水》说:“瓦亭水又南,经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瓦亭水今称葫芦河,成纪县治在静宁李店镇,长离川为庄浪阳川镇。由此可见,长离水只指葫芦河流经阳川镇的一段河流。一旦出了阳川下峡——高家峡之后,到了秦安地界,就不再叫长离水了。从长川县之名来说,它当由长离川演变而来,长川当为长离川的简称。其治地,当在阳川镇曹家塬。这从汉石磨、汉墓群、隋虎符等一系列出土文物可以推断。

蒲谷是指什么意思

错位之县——陇干县,以底堡水为坐标。《宋史·吴玠传》说:“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县人。父葬水洛城,因徙焉。”这段文字虽然简短,但从古到今无人解对。明代《平凉府志》说:“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徙水洛”,谬哉!徙者,袭也,是通假字,为沿袭之义,意为吴玠籍贯是根据其父葬水洛城而确定的。如释为“迁徙”,则与理不通。因为水洛城本归陇干县管辖,岂能把子与父相提并论;何况吴玠祖上三代均葬水洛北山,压根就不存在什么“迁徙”问题。

新编《甘肃通史》说:“吴玠(1093——1139),字晋卿,祖籍宋德顺军陇干城(今甘肃静宁县),因父葬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县),故迁居水洛”,谬哉!“迁徙”之说,不必赘述。而德顺军、陇干县治地,均在宁夏隆德,而非甘肃静宁。德顺军宋代在隆德,金代升为德顺州仍在隆德,压根就没有侨迁静宁,史载十分明确,不必赘述。陇干县治地虽有分岐,而它在外底堡这一点却是看法一致的。那么,这个外底堡又在什么地方呢?明清《平凉府志》均说在隆德。如清代《平凉府志·山川》记隆德县:“底堡水在县南二里,源出美高山,西南流入六盘水。”由此而言,陇干县治地当在隆德,而非静宁。

吁戏,社会科学亦有定律,亦可像数学一样推导!

注释:

[1]详见笔者《山海经记载的平凉两座名山》一文,载于2020年3月4日《平凉日报》

[2]详见笔者《论庄浪朝那湫的历史内涵及文化意蕴》一文,载于2019年第1期《西部学刊》

[3]详见笔者《说“羲皇故里”》一文,载于2018年第2期《华夏文化》

[4]详见笔者《“羲皇故里”考》一文,载于2019年第13期《西部学刊》

本文作者:张双锁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