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知乎热榜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室友哪些不该看的东西被你无意间看到了?
第一条回答,就让我震惊了:遗书。
这是点赞最高的答主@乔维里的答案。接着,他讲述了一段令人出乎意料的暖心故事。
遗书放在室友的床上,被答主无意间瞥见,内容大致是虽然没有遇到什么挫折,或是发生什么不好的事,但就是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想死,希望家人、朋友不要怪他。
这时候,答主突然想到,室友最近刚好办了请假手续,说想一个人去厦门散心,顿时觉得后背发凉。
于是,答主火速找来同寝室的其他几位正在上选修课的室友,商量该怎么办。
有人说赶紧告诉辅导员,千万别准他的假,又有人说这样治标不治本,防得了这次防不了下次。
有人说,那就赶紧告诉他父母,要不先把他接回家好好看着他,又有人说,这样不行,人会越关越抑郁的。
最后,还是我们宿舍的老大哥说:“他是不是我们的兄弟?”
我们点头说是。
老大哥说:“那兄弟的命,我们自己救,因为我们是平时和他一起生活,待得最久的人。”
接着,为了挽救一条生命,五个人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救助行动。
通过各种方法,他们查到了室友去厦门的高铁票,并买了同一班次的车票,跟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请好了假,打算陪室友一起去。
一开始,他们只是提到室友要去厦门的事,一行人顺着话茬又聊起了想去玩和想去吃的东西。
然后,老大哥虎躯一震:“要不咱们都去吧!”
其他人连声附和。
就这样,五个人自然而然地加入了赴厦的队伍,室友也不好拒绝。
到了厦门,大家一路拽着室友玩,虽然他精神状态不佳,但好在没有掉队,也没有想不开的机会。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回到学校后,寝室五人组定期背着室友“开小会”,交换最近各自注意到室友的情绪波动,并保证他的每节课都有人和他一起上,每顿饭都有人陪着。
为了让室友尽快好起来,五个人还很委婉地找了心理老师咨询。
老师说,人对生活感受不到意义的时候,得多去帮助别人,从帮助别人中得到满足感。
于是,他们又从紧盯他、陪伴他,过渡到了需要他的阶段。
谁遇到感情问题、学习问题,都会找室友商量,还时不时让他帮忙签个到、带个饭、借抄作业……甚至连经常对他说的肉麻口头禅都想好了:“呜呜呜xxx没有你我可怎么办呢!”
大概过了半个学期,室友终于从萎靡不振的状态中彻底恢复了过来,甚至比大一时还要活跃。
再后来,室友又开始了经常和大家开团打游戏的宿舍生活,甚至在输了游戏时被骂“xxx你也太菜了吧!你怎么不去死!”时,也没见内心起波澜,而是开心地回怼:“哈哈哈你也很菜好吧!你也快去死吧你!”
大学毕业吃散伙饭的那个晚上,路过宿舍前的一片湖时,留遗书的室友醉醺醺地对答主说:“知道吗?我之前好长一段时间都想跳下去。”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室友没有跳下去,也慢慢从抑郁中走了出来。
看完这个故事,我突然想起那个直播***的女网红。
10月14日晚,湖南株洲一位年轻女网红@罗小猫猫子,在刷屏的起哄声下,将镜头前的一瓶“敌草快”一饮而尽。
在这之前,罗小猫就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条告别视频: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条视频了,我得抑郁症很久了,甚至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了。
这是盖了公章的,我是抑郁症患者,不是你们口中假的抑郁症。
但看客们似乎并不关心这些,他们辱骂、怂恿,只想看女孩的笑话。
最终,女孩抢救无效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多岁。
“别矫情了,睡一觉就好。”
这大概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但你以为的矫情,其实要了20万人的命。
据统计,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人,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
但抑郁症患者的就医率,仅为20%。
也就是说,你身边的每45个人里,就有3个人是抑郁症患者,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有***倾向。
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被人发觉生病了。
一是羞耻心作祟。很多抑郁症患者害怕被人说“矫情”而不愿透露自己糟糕的精神状况,因此他们在人前总是乐观开朗、侃侃而谈。
二是身边人的冷漠。就像网红罗小猫,不少旁观者会认为,她是不是撒谎?她是不是在炒作?毕竟真正想死的人,是不会告诉别人自己想死的。
史铁生曾在《务虚笔记》里说过:
一个真正想死的人,不会再计较人们说什么。一个拿死说来说去的人,以我的经验来看,并不是真的想死,而是……
而是什么?
而是还在……还在渴望爱。
有多少人知道,抑郁症患者们在微博上写下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场直播,都是他们有意或无意为看客们留下的求救信号。
如果我们接收到了这个信号,并善意地给予了回应,说不定就能救下一条生命。
就像知乎答主@乔维里,在挽救留遗书室友的过程中,五个人并没有多专业,他们做的仅仅只是陪伴。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过:
当有人因心理困扰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很容易使用阳光战略,试图用美好战胜受伤感,用阳光驱散黑暗。
然而,这样的安慰,通常只会令求助者感到失望,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黑暗好像是不对的、不合理的、不应该的。或者,起码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得到理解。
那么,该怎样做呢?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听”。
换句话说,遇到一位抑郁症患者,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陪在他身边听他说就行。
因为所谓的建议,尤其是那种“你不按我要求的去做,我就不爽”的建议,是意志的强加,有时会给对方带来新的困扰。关系越亲密,这种强加所带来的困扰就越大。
每个人都能给一个人提建议,但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很好地陪伴。
武志红提到自己的一段经历。
他的一个朋友曾遇到很大的困扰,来向自己求助。
作为朋友,武志红没有保持一个心理医生的角色,而是像朋友对朋友那样谈话,经常给他提建议,帮他做分析。
但谈了4次后,武志红就很不耐烦了。
因为每次的对话几乎都差不多,而朋友却一点改变都没有。
这让他感到有些愤怒。
带着这样的情绪,接下来的谈话效果一次比一次差。
后来,武志红突然明白,愤怒其实是源于自己的无能:他没发生改变,你感到无能。
明白了这一点后,武志红深感内疚,并及时调整了谈话模式:尽量多听少说,不提建议,只在很必要的时候做一些分析。
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朋友立即发生了改变。
最后,他和朋友的谈话逐渐深入,朋友也越来越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由此,武志红得到了一个结论:
听比说更重要,陪伴比建议更难。
美国的金门大桥是全世界著名的“***圣地”,而巡警凯文却在这里挽救了200多条生命。
有一次,桥上有位年轻人翻过栏杆,站在悬空的钢管上,想要轻生。
凯文看到了,在这之后的一个半小时里,他没有过多劝解,只是安静地站着,听年轻人倾诉他的抑郁与绝望。
最后,年轻人决定从护栏上下来,活下去。
后来凯文问这个年轻人:“是什么让你回来,并且再给生命一次机会?”
年轻人说:“因为你听了。”
你看,一次短暂的倾听,就足以让一个失意者放弃轻生的念头。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陪伴的含义,我觉得很有道理:
在黑暗的森林中,你迷了路,不知该去向何方,我也不知道你该怎样走,但我可以陪你一段路。
愿每一位抑郁症患者,都能遇到善良的陪伴者。
作者 :飞白,精读,每日精读新概念,持续精进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