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存在的状态,无非活着和死亡,我们不可避免会经历生离死别,那你有想过我们如何理解死亡?又该如何接受至亲至爱的离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都希望能和至亲至爱一直在一起,我们无法接受至亲至爱的离开,甚至无法想象。这是一种恐惧,恐惧的深层是因为我们的爱,有爱也就有痛。
就像杨绛先生说的,“人生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我觉得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些关于 死亡 的思考,因为一部电影,一本书,一则新闻……
英国的亲情片《默默无闻》给了我一种对死亡新的见解,电影中,父子的亲情也让我潸然泪下。
从一开始父亲发现自己得了绝症,无奈之下打算将自己仅有三岁的儿子交给别人收养。他开始寻找可以收养儿子迈克尔靠谱的家庭,在一次次的拜访交谈之后,迈克尔懵懂地望着父亲问:“什么是领养?爸爸”。父亲沉默了一会说:“领养就是当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不能照顾他时,他可以离开,和很棒的新父母一起生活,这对父母可以给他一个温馨的新家”。迈克尔果断说到:“我不想被领养”。
后来,父亲为了引导迈克尔接受新的家庭,在桥上看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子对迈克尔说:“你想想,迈克尔,这些卡车把很多货物运到各个地方,还有这些车,载着人们去上班,或去远方看他们的朋友,迈克尔,有一天你会喜欢去别的地方住吗?去另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家生活?”可是仅有三岁的迈克尔却答到:“我喜欢家”。
约翰在最后的时间里带着迈克尔去公园玩耍,吃冰淇淋,去游乐场,同时也很忧虑如何让三岁大的儿子理解死亡。最后他告诉迈克尔“总有一天,爸爸会离开自己的躯壳,但会永远在你身边,我会进入到空气里”。
迈克尔疑问到“像天上的气球?”
“对,你可能看不到我,但可以跟我说话,我会仔细听,你可能不会像现在一样听到我的声音,但你心里会听得见,我会永远陪着你,在你身边的空气中,在温暖你的阳光里。”
我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感受,大多是从外界获取感知的。
余华说,死亡 并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
我相信在这时间之外,约翰依旧陪伴着迈克尔,帮他梳理头发,给他读睡前故事,送他去学校,陪他去公园、游乐场玩,给他买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