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朝廷若不作为,老百姓自然会想法子找出路,这就是义和团产生的背景。
当时,中国社会矛盾日益严重,同时新旧思想的碰撞也非常激烈。于是,义和团提出了一个目标——要除去一龙二虎三百羊。
这个“龙、虎、羊”指谁?
在中国能称为“龙”者只有皇帝一人,即:在位的光绪帝。
二虎,指的是当时主和的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
三百羊,则是个虚指,指的是清廷所有主和的官员。
当时,义和团是支持清廷反对洋人的,可皇帝怎么会成为他们的敌人呢?
原来,义和团是亲近慈禧太后一派,而慈禧太后早已有心废掉光绪帝,如果能借他人之手,岂不更好。然而,义和团为何会站在慈禧太后一边呢?这和他们狭隘的思想认识有关。义和团觉得一切“进来物”都该消灭,不论人文还是科技。而光绪恰恰支持改革,这就和他们的认知相违背。
所以,光绪一定要被除去的。
难道当时的朝廷,就没有反对义和团的人吗?
有,袁世凯坚决主张剿灭。
1899年,袁世凯任山东巡抚后,严格限制义和团的活动,并从1900年6月开始血腥镇压复起的义和团。可那时能左右朝廷决定权的不是袁世凯,而是端郡王载漪。因为,载漪有私心,慈禧太后有意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下一任皇帝,他当然想借助外力帮儿子登上皇位。
其实,那时的洋人势力对光绪还是比较赞同的,若说真心倒也未必,他们只是不想看到一个内部团结的政权。不过,给外界的感觉还是:中国的事情得皇帝说了算。这下慈禧太后非常恼火,我家后院的事,哪能容得他人插手。
于是,载漪将义和团的自我宣传当了真,认为他们真的可以挡住洋人的炮弹。以至于,在载漪的“鼓吹”下,慈禧太后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有了清廷做靠山,义和团发展很快,目标也相当明确。
我们再来说说“二虎”。
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几乎中国所有重要的对外事务都有李鸿章的身影。于是,李鸿章成了继光绪后被义和团仇视的人,认为他和洋人站在了一边。所以,义和团的目的相当“纯粹”,凡是和洋人沾边的都是他们反对的,管他是皇帝还是大臣。
所以,“三百羊”泛指所有的“主和”官员就不足为奇了。可见,义和团被慈禧太后“利用”就成了必然。从此,大家都以为天下可以太平了,但谁知,枪炮哪是凡体肉身能抵抗得了的?最终,愚蠢至极的想法让局势更加恶化,皇家人员弃城而逃,洋人们在皇城内外大肆破坏。
这时候,慈禧太后立马换脸, 将所有“罪过”都推到了他人的身上。当然,替她扛罪的首推光绪,并安排议和,出面的人还是李鸿章。所以,义和团失去了靠山成了弃子,下场也是可想而知。很快,一场民众自发的爱国运动被瞬间掐灭了。
其实,义和团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洋人来了中国就会不安宁,只要将洋人赶走了,他们就会回到以前。所以,义和团不排斥清廷,才有了被清廷利用的机会。以至于,在他们眼中,连学习先进的西方科技都成了“有罪”。
而这种思想正是慈禧太后想要的,最终,两者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契合”,成了其“合作”的基础。但是,愚昧始终要败给进步,自己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对方就会用武力让你见识一下。只是,可叹都何等光景了,一群人还护着这个没落大清王朝。
最终,义和团不仅没能除掉“龙”,“虎”跟“羊”也活得好好的,反倒自己无路可退。所以,后人在感叹他们勇气的同时,也在怒骂他们的思想浅薄,被人利用还“勇往直前”。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义和团虽拥护清廷,但他们却是为了自己的***,比那些只会耍耍花腔,大难临头躲于一边的人要强上百倍。只是,他们虽有护国之心却缺了能力,所以,背了所有的骂名。以至于,那些只想空手得便宜的人,在义和团失势后再扔了几块石头,赶紧去向洋人示好。
可见,替早已没了“骨气”的朝廷“卖力”,哪能捞到什么好处?其实,这场战事也是一场落后和先进的交火,让后来者更能清楚地认识到,强大是真正干出来的。而在当今世界,你不用武力护着家门,别人就会用武力打开它。除此之外,义和团的故事更是告诉后人,莫要背离时代发展的方向,否则,空有报国志向最终还得落得替人“扫障碍”,背负骂名的下场。
可见,自身的缺陷决定了义和团悲壮的下场,愚勇只会带来更大的毁灭。
参考资料:
【《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拳匪纪略》、《清史稿·后妃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