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创 内 容 禁 止 转 载
谜语,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已经有了3000多年历史,是古代民间智慧的结晶。
早在奴隶制社会(夏商周),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荒淫残暴,曾以太阳自比,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天上有太阳,好比我对于百姓,太阳能消亡吗?并不能,直到太阳消亡我才能亡!)
百姓一口唾回去: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我们过的日子太苦了,我们情愿和你同归于尽!)
骂人都是拐着弯的,这也是我国谜语的雏形。
商代,开始出现了短的谜语歌谣,比如:
女承筐,无实,
士刲[kuī]羊,无血。
——《周易》
据说其中的“女”和“士”指的是织女星和牵牛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方诸侯争雄,这时的“隐语”更出现了很多,比如“一鸣惊人”中,用大鸟三年不飞不鸣叫来形容楚庄王,这个时期的隐语主要是劝谏君主。
而秦汉时期,出现了一种游戏叫“射覆”,就是事先用盛东西的器皿盖住一样东西(如扇子、砚台等),让大家来猜,猜中的人要先读一段“射覆词”,描述这样东西的外形、特点。在那个知识垄断的时代,这种游戏一般流行于贵族阶层。也属于行酒令的一种,红楼梦中也曾出现过这种小游戏。
到了东汉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上下,左右,内外),对汉字进行拆分组合,比如著名的曹娥碑谜:
这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在曹娥碑上写下的八字谜题,被杨修破解。后来人们把这种汉字拆分重新组合的隐语称为“离合格”,也叫“曹娥格”。
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那便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又叫“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谜底便是“绝妙好辞”。
https://www.sohu.com/a/156879***8_166072
到了魏晋时期,曾经的隐语就逐步演化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谜语了。
比如:
含气须变,依乎宇堂;雌雄以形,翅翼舒张。此燕卵也。
家室倒悬,门户众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蜂窠也。
觳觫(husu)长足,吐丝成罗;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
er......上官老师怕虫,放一张可可爱爱的蜘蛛。
魏晋后的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大文学家鲍照,第一次提出了“字谜”的概念,这是他为了作诗而自创,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巨作《文心雕龙》也对“谜”下了定义:“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并且在魏晋名士中,“谜”也成为了一项高雅的文学娱乐活动。
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打破了上层社会对知识的垄断,再加上***处于统一的局面,百姓生活相对太平,谜语便不再是贵族阶层特有的游戏,民间也开始出现了许许多多充满生活气息、童趣的谜语。而唐朝时期的诗歌达到了一个高峰,谜语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发展,甚至很多的诗歌就是一段谜语。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谜底: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谜底:画
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极度繁荣,当时的国都汴梁城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舍”,在瓦舍里可以演出各种各样的游艺活动,谜语也成为了其中的一种。
北宋的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是出谜语的好手!比如: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谜底:日
到了南宋时期,北方的金国与宋并存,统治者偏安一隅,粉饰太平,苦中作乐的要百姓们在元宵节那天张灯结彩的欢庆,这个时期,借着春宵赏灯的契机,灯与谜结合在了一起,出现了“猜灯谜”的活动。甚至当时的很多灯谜爱好者还组成了猜谜社团,除了灯谜,字谜,画谜,人名谜等也都十分受欢迎。
元代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谜语没有得到发展,而明代的工商业开始发展,城市开始扩大,南宋留下的元宵灯谜活动则更是兴盛,尤其是南方地区,大批的文人墨客不再拘泥于元宵节,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里,也都聚集在一起过一过猜谜的瘾。
说到明代,还有这样一段故事:据说一年元宵节,皇帝朱元璋微服来到民间,想欣赏一下自己统治下的太平盛世,看到百姓们写着谜语的灯笼里,其中一个上面画着一位妇人,长得其丑无比,怀里抱着一个大西瓜,坐在一匹马上,一双大脚像男人一样。朱元璋大怒,下令要将画灯谜的人斩首,原来,这个灯笼上的画,谜底是“淮(怀)西(西瓜)妇人,马后脚大。”讽刺的是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在当时女子裹足的年代,马皇后没有裹足)。朱元璋的手下将涉及这个谜语的人家门上画上“福”字,准备等第二天元宵节活动结束后去捉拿这些人,后来是善良的马皇后偷偷派人在所有百姓家门上都写了福字,才救下了这些人的性命,这也是我们过新年贴福字的由来。
到了清代,满清帝王对人们的思想加以束缚,字谜内容也多以四书五经为主,创新较少,但是在不涉及国事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很多佳作,比如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曾暗语讥讽当时的大贪官和珅:尾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和珅的官衔是尚书)
另外,清代的很多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大量有趣的谜语,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更是将谜语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里面的人物经常聚在一起玩猜谜游戏,小说本身也留下了很多的谜题,比如里面的人名: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贾府四个女儿的名字,暗合她们的命运“原应叹息”,具有一语成谶的宿命感。
到了现代,谜语已经家喻户晓,甚至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信我们的小学员从小便接触到很多生动有趣的儿童谜语。
秦汉历史的学习时,我们带孩子们玩了很多字谜游戏,以猜字为主,在我们的国学课进行到唐代历史部分时,我们在课上还会接触到很多好玩的猜物谜语,亲爱的小学员们,是不是很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