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的力量就在于她是表达自爱的一种工具。”来自巴黎的Violette如是说道。这极为前卫的化妆师凭借其玩味的色彩搭配与化妆经历所带来的名人效应,使其颇具名气。在最近被任命为Guerlain娇兰全球彩妆创意总监的她,如今负责监管品牌推出的每个系列。“对我来说最兴奋的莫过于品牌极具历史的档案库。”她说道,“我只想日复一日地学习品牌自1828年创立以来所有产品的名字、配方与其后续的调整。在将它们全部消化后,将经典的产品以更符合当下的形式使其回归。”
化妆师Violette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家中
粉色西服套装 Isabel Marant
高跟鞋 私物
Violette自身就流露出那种轻松自然的法式美。她有着像Jane Birkin一样蓬松的发型,还会用低调的妆容与大胆的细节形成对比。例如她海军蓝的亮片眼影和粉色的眼线都是她日常的“标配”。即使Violette以其标志性的亮红色口红为大家熟知,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执意不使用自己姓氏的化妆师,在15岁时才开始第一次尝试化妆。“在法国的文化里,直到那个时候才会被允许做化妆这类的事情。”她解释道,“只有在学习了几年的护肤知识之后,你才能触碰美妆的产品。”
Violette与爱猫Dimsum
白色西服套装 The Row
珠宝 私物
作为成功发型师和发型与彩妆经纪人夫妇的女儿,由于父母的工作,Violette会在片场***他们与Helmut Newton到Paolo Roversi等不同知名摄影师的合作过程,但是她最初并没有打算进入这一行。取而代之的是,她在巴黎的卢浮宫学院学习纯艺术专业。
然而,她也很快意识到相比于画笔,她更喜欢在人脸上“作画”。不过,她依旧觉得,得益于这段学习经历让她更好地了解色彩,她也会鼓励她的助手们学习艺术相关的课程。“你会了解到不同的质地如何‘互动’,你也会了解一种色彩如果通过加入另一种色彩成为一种崭新的颜色,并且你也可以学习到如何在肌肤上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她说道。
女儿Inès的游乐房
在19岁带着自己一小化妆包从巴黎来到纽约后,她开始为时装摄影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这也让她很快获得了一定的名声。
2012年,26岁的Violette被Dior任命为国际彩妆设计师,成为品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接着在2017年,她成为了雅诗兰黛的全球彩妆总监。
2021年3月,她也成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旨在为那些不想被不现实的条条框框所限制的女性带来力量并接纳自身。她表示,这样的观念也同样在娇兰可以发现,也成为了她与品牌合作的初衷之一。当然,娇兰作为发明子弹形状口红的品牌,也是这位“口红控”加入的重要原因。
白色长裤 Nili Lotan
西装外套、高跟鞋 私物
在巴黎长大的Violette从小就受到身边接触过的女性的影响。即使只是去超市购买一些杂货,但是她们依旧会涂上深红色的口红。“我从小就觉得,做女人真是太棒了。”她笑着说道,“她们这样做显然不是为了去吸引谁,而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很好。”而当她来到纽约之后,她发现这种独特的法式精神,在世界另一边颇受欢迎。“我认为这种风格吸引人的原因在于它不是为了强调让我们改头换面,而是一切都是轻松与自然的。”
牛仔裤、黑色皮带 Isabel Marant
T恤 私物
来到纽约之后,她能大胆追梦,在创作上也更加自由。如今,她与丈夫Steven Pan一起定居在布鲁克林的一座独栋房屋之中,还有他们2岁的女儿Inès和猫咪Dimsum。夫妻两人最初在2010年的一次巴黎的拍摄中相识,在之后还在工作的安排下进行了许多合作,即使到现在,两人依旧保持着合作。像Violette自己品牌的广告图像,就是由Pan进行拍摄的。
牛仔衬衣、牛仔裤 DL1961
皮带、高跟鞋 私物
从事创意行业的夫妇俩自然而然也将艺术氛围投射于自己的家中。在家中不乏出现Violette的艺术家好友Kristen Giorgi的女性肖像画、华裔艺术家廖凤敏典型的红色几何图案和Logan Ledford充斥着大量活力色彩的作品。
家中整体将中古的室内风格与摩登家具进行混合。家中的床和梳妆台等许多家具还是Violette自己设计的。“我曾经想过要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或者家具设计师。”她解释道,“我喜欢不同的材质,但我尤其喜欢丝绒。我也对自己的用色十分明确。我喜欢金色的点缀、主体以饱和的粉色,还有些许黄褐色的调和。”
Violette也强调,由于现在有了孩子,过去放置着精装书籍的椭圆形茶几如今已放满了孩子的玩具。“其实,我还蛮喜欢她的东西随处放在家里的一些地方。”她说道。
谈及自己的时装风格,Violette则崇尚“优质剪裁塑造的简约风格”。她的衣橱中充斥着来自The Row、Anine Bing、Khaite和the Frankie Shop的单品,还有Agolde和Citizens of Humanity的牛仔裤。“通过服装和红唇,你可以赞颂自己。”她说道,“最重要的是在于接纳自己。”
摄影/Max Hoell
编译/Micah IU
文字/Brooke Theis
排版/Y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