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生活 / 正文

下降率怎么算(飞机下降梯度怎么算)

时间:2022-03-30 17:45:32 浏览:7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下降率怎么算

本刊记者/徐天

新一年,中国将设怎样的GDP增速目标?从去年末至今,学界对此探讨已久。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除了2020年受疫情冲击中国没有设立GDP增速目标,近些年来中国的增速目标从未降至6%以下。而此次***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的GDP增速目标设在5.5%左右。

一切早已有迹可循。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的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分别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会议以“稳”作为最主要的关键词,要求2022年的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稳”依然是关键词,出现了76次,稳增长被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元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5.5%的增速目标可以实现,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格局之下,加上全球经济出现长期停滞,中国经济处在极为关键的转型期,经济环境复杂,实现这一目标仍需攻坚克难。

调低GDP增速目标

2022年的GDP增速目标会调低,这在此前已是市场和学界的共识。问题在于,调低多少。

中国去年的GDP增速是8.1%,远超预期目标,但从各季度的表现分析,经济增速呈明显的下行趋势。2021年第一季度增速达18.3%,到第三和第四季度时,增速仅为4.9%、4%。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曾预测,中国经济在2022年有望保持5.8%的增速,但也必须做好下滑到4.9%的准备。

刘元春指出,5.5%的目标在市场预期的高线,有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并且,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在5.5%~6%之间,目标取了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下线。另外,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按照GDP每新增1%可以带来180万到220万就业规模进行测算,中国确实需要5.5%的增速来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这一数字还暗合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根据测算,为实现2035目标,未来十余年的平均增速应在4.8%,“十四五”的平均增速在5.3%。

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已经进入新的经济周期,一般来说,如果外部环境没有太大的恶化,疫情防控得当,不像去年下半年出现政策的大起大落,包括房地产政策管控、运动式减排等,经济周期会持续五到七年,且进入稳增长的阶段。

将投资作为重要抓手

中国经济需持续向上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

从“三驾马车”来看,今年外贸压力大,形势复杂严峻。去年,中国以美元计的货物贸易出口全年增长30%,增速创2010年以来新高。但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指出,订单回流、防疫物资出口、“宅经济”等阶段性因素共同推动了去年外贸的高增长,而今年则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全球疫情反复,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外需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原材料、大宗商品的供给尚未恢复正常,供应链瓶颈短期内难以缓解。

消费在2021年的势头同样很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4%,在三驾马车中发挥了主拉动作用。不过,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指出,去年消费是在前年低基数上的恢复,从两年平均看,消费增速仍低于疫情前水平。特别是受疫情持续影响,生活服务消费还比较低迷,旅游、住宿、电影票房收入等相比2019年还是负增长。姚洋也认为,今年消费如何启动仍然是大问题。疫情仍在多地散发,目前恐怕需寄希望于五六月份时,疫情更稳定、防疫政策有所调整,消费尤其是生活服务消费会回转。

从刚公布的***工作报告以及今年初已施行的政策看,投资成为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抓手。投资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早已得到证明。李稻葵分析,去年下半年,投资增速的下滑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滑,二者去年11月的同比增速都较去年初下降了超过30%。从去年第三季度看,投资对GDP的贡献为-0.03%,成为拖累实体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当***投资较为显著地扩大时,企业订单、销售收入会明显增加,企业投资和招工也会再度活跃,拉动居民就业和收入,经济因此可以进入正向循环。所以,发挥***投资的带头作用非常重要,这是中国解决三重压力之“需求收缩”的关键环节。

今年的***工作报告同样指出,要用好***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撬动民间投资。

基建是***投资的热门去处。张立群指出,新建项目会和过去有所不同。第一个百年中国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第二个百年则重点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中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也面临从有到好的跨越。

基建投资的提速已表现在具体的政策和市场上。2021年,专项债发行速度低于预期、年底甚至有结转。去年12月,财政部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加快。到今年1月,下达限额的三分之一已全部发行完成,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

刘元春认为,去年专项债发行遇到的问题之一是项目储备不足。当前“十四五”规划出台施行,基建尤其是新基建提供了大量有效的项目。另外,地方***换届之后在基建方面的积极性也有所提升。当前更需担心的问题是,如何避免投资带来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以及投资资金的可持续性究竟怎样?

***投资钱从哪来

去年年末,黑龙江省鹤岗市取消公开招聘***基层工作人员计划,原因是,鹤岗的财政收支面临严峻的形势。这并非偶然现象。今年的***工作报告写道,“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在这样的局面之下,近两年来,基建投资持续低迷。

由于地方债尤其是隐性债务负担较重,地方***对融资包括对专项债都不是很积极,融资能力明显下降,同时收支平衡、有效益有现金流的项目严重不足。刘元春也表示,很多地方***都不愿为也不能为。今年,***投资已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亟须解答的问题是,投资资金从哪来?

疫情以来连续两年突破3%的赤字率,今年小幅回调至2.8%。另外,今年减税降费的力度很大。根据***工作报告,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姚洋指出,***全部收入大约在20万亿出头,退税减税的金额占比超过10%,对地方财政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

部分地方的财政是否会因此面临更局促的局面?刘元春认为,从***工作报告来看,并不是如此。赤字率虽然较去年下降了0.4%,但根据他们团队的测算,今年名义GDP的增速将在9%左右,最终财政赤字规模较去年仍会有所提升。另外,张立群指出,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将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财政支出规模会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今年可用财力会明显增加,新增财力会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

同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这些资金也将支持基层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工作。

而对于***投资,***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拟安排地方***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与去年持平。另外,去年专项债结转至今年使用的额度较大,今年安排预算内投资资金6400亿元,较去年增加300亿元。张立群说,今年***投资基建的资金量明显增大。

同时,作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房地产市场已有复苏信号。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以来累计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超过80次,相比往年以调控收紧为主,今年的调控基本以稳定楼市和释放政策松动信号为主。信贷政策也在持续宽松,广州、苏州、南京部分银行下调了房贷利率,菏泽、重庆等地部分银行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二成。

不过,姚洋认为,无论是基建还是房地产,都还是在走过去的老路。房市很容易再度吹起泡沫、再度调控收紧,走不出循环怪圈。在他看来,新的道路已有别国实施过,即给收入较低的人群直接发放补贴,刺激消费。

姚洋指出,7亿人,每人1000元,总计7000亿元,远低于专项债的3.65万亿元。而且类似消费券的乘数效应,补贴发放可以带动更多的消费支出,效应放大三到五倍。以发放7000亿元补贴来计算,乘数效应在2.1万亿元到3.5万亿元,“每一个经济单元都能获得收益,经济才会重启”。

从理论上说,投资确实是双刃剑。投资在短期内是需求,中长期看是供给。如果要改变供给过剩、需求不足,最终的出口是消费。但刘元春和张立群都认为,消费是慢变量,消费的提升取决于很多深层次参数的调整,不见得立竿见影。

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刘元春指出,促进消费还存在诸多短板。包括不知道哪些人群消费边际效应更好,并且发放补贴存在公平问题。另外,投资基建有利于地方***的政绩工程、税收提升,消费则没有这种作用。而且,消费需要***真金白银地投入资金,投资只需***规划项目、投入启动资金,之后通过信贷配比撬动民间投资,来产生杠杆效应。

因此,中国在宏观调控中十分擅长利用投资,有工具,有利益,也有动力。今年,中国仍然选择了这条路,通过***投资撬动民间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其最终效果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