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前赤壁赋》写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他感叹人就像蜉蝣那样短促地寄生于天地之间,渺小得又像飘浮在大海里的一颗小米。说实话,当初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并不了解蜉蝣是什么东西,只觉得是一种名字好听的动物罢了。
后来,在不断的学习中我又遇到了许多文人墨客对蜉蝣的感叹和描述,而最早出现“蜉蝣”一词的是在《诗经·国风·曹》中的《蜉蝣》诗: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通过解读诗文内容来看,大概意思是诗人借漂亮而短命的蜉蝣来讽刺时事,表达朝不保暮的忧心。但是我不关心那个年代的时事政治,我只对蜉蝣产生浓厚的兴趣,蜉蝣究竟是一种什么生物,能够如此频繁的被诗人写入诗中感慨世间。
古老而美丽蜉蝣学名Ephemeroptera,是昆虫纲蜉蝣目昆虫的总称,具有古老而特殊的体型结构。据化石表明,蜉蝣是现存最古老的有翅昆虫,3亿年前的今天就有蜉蝣的存在。蜉蝣起源于古生代石炭纪,什么概念,也就是在恐龙之前它们就已经在地球存在。
蜉蝣和蜻蜓目可同分为古翅次纲,他们的翅不能折叠,蜉蝣的身材纤细柔弱,翅膀膜质,复眼发达,有一对长的丝状尾须,部分种类还有中央尾丝。
蜉蝣的美丽在于它的整个身型,蜉蝣成虫体壁薄而有光泽,最常见的有白色和淡黄色,在阳光下光束透过蜉蝣的身体显得格外的好看。蜉蝣有翅一对至两对,翅呈三角形,膜质且脆弱,休息时翅竖立在身体背面,翅脉极多,多纵脉和横脉,呈网状。 足细弱,仅用于攀附,整一个脆弱而美丽。
浮生一日,蜉蝣一世除了美丽在不少的古诗词中都有对于蜉蝣“朝生暮死”的描写,之所以古人用“朝生暮死”形容它,是因为蜉蝣的生命极其短暂,确切来说是蜉蝣成虫的生命极其短暂,短到只有一天。蜉蝣的幼虫 水生,成虫前要在水里活1至3年,成虫之后不取食,用一天的时间去完成它一辈子所需要做的事情。
这一日虽短暂,却绽放蜉蝣一世光彩。这一天的时间,蜉蝣有一项最重大的任务,那就是寻找配偶,完成交配并产卵。在完成了这一切之后,一天结束了,它的一生也结束了。但是,它已经完成了使命,延续了后代,它为爱而生又因爱而死。
清晨,伴随着第一缕阳光的到来,一只崭新的蜉蝣从水边曼妙而生,而后在水中翩翩起舞起来。这是它第一次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它在河边游走寻觅,寻觅它这一生的伴侣。但是身边危险无处不在,水中的鱼虫空中的鸟兽,都是这弱小蜉蝣的天敌。在寻找的过程中,它不吃不喝, 正如荀况于《荀子·大略篇》所言:“不饮不食者,蜉蝣也。”
蜉蝣之所以不饮不食,是因为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蜉蝣的口器已经逐渐退化,甚至失去了吃食食物的基本用途,这么看来蜉蝣寿命之所以短暂或许就是因为无法进食活活饿死。
当夜幕降临,蜉蝣找到了自己的伴侣,这时候迎来了它们这一生中最绚烂的时刻——交配和繁殖。但是伴侣并不是都那么好找,所以聪明的蜉蝣们通长会举行集体婚礼也就是“蜉蝣婚飞”现象,对于蜉蝣这种成虫寿命短暂的昆虫来说,集中时间大量羽化,集中交配繁殖是繁殖效率最高的策略。
婚配结束,在生命结束之前,蜉蝣们把自己的祝福留给了下一代,它们便安静的离去了。“成虫,相遇,交配,产卵,离世”一天的时间,蜉蝣就走完了一生,真是浮生一日,蜉蝣一世。
脆弱而坚韧耳边突然想起华晨宇的那首《蜉蝣》,歌曲前半段空灵孤寂,充分表现出一个人的不安与惶恐,“浩瀚宇宙中微渺的像一只蜉蝣”。是啊,人类是多么的渺小,或许我们会遇见很多问题,或许我们的生命如蜉蝣一般脆弱。那我们是否因此认命。
不,当然不!后半段的歌曲发生转折,开始反击,绝不低头,拼命挣脱。一句“这不属于我”表明我已知命但绝不认命,如蜉蝣脆弱而坚韧,或许就是这首歌所要给我们传达的意思,不过这也是我个人的看法,尽管已经知道只有一天的寿命,尽管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蜉蝣依然要用自己的有限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把这一天过好,去尽情绽放美丽而不是认命等死,那么人们不是更当如此不为生活妥协,越脆弱则越坚韧。
给时光以生命蜉蝣的一生短暂而美丽,它告诉我们给时光以生命而不应该是给生命以时光,只有赋予了时光生命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这美好的时光,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却那么的精彩,人类的生命那么长,却不是每天都能精彩纷呈。
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降临,国庆档的《中国机长》所描述的四川航空真实突发事件虽然在我们优秀的机长操作下保住了一整个飞机的人的生命,但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对于飞机失事的恐惧。然而昨天又发生了无锡高架侧翻事件,并带来了死伤。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但是在意外面前,人类真实如蜉蝣般脆弱和渺小。
所以,只有试想如果你是蜉蝣,你只有这一天的寿命,你该如何过好它,我们才能把每一天都赋予生命,让每一天都能够成为你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