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理解全诗,先简单介绍下柳宗元(为节省篇幅,以后每期的文章都只尽可能简单介绍作者):
公元805年,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10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再4年后于柳州任上去世。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是柳宗元在永州时所写: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这并不是一首五律,应该称作五言古诗,但是中间两联仍然对仗工整。先说明一下,关于平仄格律,我不会讲太多,因为外面一搜一大把,主要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去学。在这里,我只想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解读,认识到每一首古诗的内涵。
直接进入正题,来看一、二句。
1、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杪秋,就是晚秋。这句话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晚秋时节霜露很重,我早上起来去幽深的山谷。
好像没什么深意,起句看起来很平淡。
暂时我也不说太多,只是提醒大家注意:为啥要去幽谷?早上起来跑跑步、锻炼锻炼身体多好,干嘛去那没人的幽谷?
这里也讲一点我的经验,读古诗,一定要多问为什么?不要怕解决不了,有问题就先问,再往后看能不能在诗里面找到答案。下面我在文章中也会引导大家多问。
另外,提醒大家注意几个关键词:霜露重、幽。
好了,我们看下两句。
2、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这两句字面也很好理解:落下的黄叶铺满了溪桥,旁边的荒村只剩下了一棵古树。
好像也没啥啊?很简单嘛,深秋都这个样子的。
实则不然,这两句大有深意!先慢慢来,不急哈,热饭我们一口一口地吃。
第三句,黄叶为什么会落?因为已经杪秋了。那么杪秋的特点是什么?诗人其实已经回答了:霜露重。
你看,首句的”霜露重”伏笔在这里,当然不仅仅这里。暂且放下,继续往下看。
第四句,荒村唯古木。这里就又来了一个大大的问题:怎么突然就来了一个荒村,而整个荒村就剩一棵古树?
这个非常唐突!一般人的思路,写秋日清晨的景色,是断断不会写到什么荒村古木的。这是一种突来的不明物种。事情反常必有妖,行文突兀必有深意。
这里又要分享小经验了:读诗的时候感觉不顺的时候,先要想想是否有深意。
在每一首古诗面前,我们都是学习者,切不可想当然地认为诗人可能也没多想,也许是诗人搞错了。
即使诗人并没有多想,但是诗中如果真的有隐含含义,我们夸大解读又何妨?只要对我们自身有帮助,有体会,有认识,不就好了吗?
举个经典的例子,杜甫写“润物细无声”的时候,有想过表达老师对学生的默默栽培之情吗?但是后人把这句扩大使用的时候,我们发现诗意可以很好切合。
这就是古诗的魅力之一!所以我读古诗,会字斟句酌揣摩诗人的深意,悟出诗的内涵,否则每一首诗的表面意思大家都去百度百科搜一搜不就完了吗?
我能提供给大家的内容,一定是你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的,都是我苦苦追问思考的结果,所以,在这里请大家尊重我。我知道会有人评论说我夸大其辞,这不是诗人的本意,我只会回答两个字“谢谢”,不会再做过多解释。
以上是在正文中郑重告诉大家的,因为以后的路还长,还有很多古诗需要解读给大家,我们彼此都保护好心态,“祗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好,我们继续进入正题。
在这里还是简单提醒下,第三、四句诗人用了一种较少见的错综对,就是上下句的对仗词位置不相同,“黄叶”应该对“古木”,“溪桥”应该对“荒村”。
诗人用错综对一般是为了保证平仄合律,或者为了语句通顺。这首诗不是格律诗,所以这里用错综对应该是为了让语句更通顺。大家有点了解即可,如果自己写诗建议尽量不用。
这两句我们也暂且放下,看后面能不能解决“荒村唯古木”的突兀问题,看下两句。
3、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寒花不需解释,你理解为寒冷的花也可以。疏,就是稀疏。孤寂。微,就是细小,这里就是泉水量小。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也不难:诗人继续向幽谷的方向走,看到寒花稀疏,快要凋零殆尽,幽谷中流出来的泉水声音时断时续。
我们照例继续问,为什么寒花会稀疏?还是因为“杪秋霜露重”。大家看,首句“杪秋霜露重”是不是相当于引路的作用,它引发了“黄叶覆溪桥”,也引发了“寒花疏寂历”,如果没有首句,第三句和第五句就会失掉根。
这里也告诉我们一个古诗写作的技巧,起句不能太随意,要前后呼应,这样行文才容易形成整体。不然就像堆积木,层与层之间没有一根线连着,就不是一个整体。
第六句就不同了。“黄叶落”和“寒花疏”是因为“霜路重”,那“幽泉微”和“霜露”并没有关系啊。
确实,字面看确实没关系。但第六句有两个特点:1、声音,大家看到了前面都没有声音,这句有声音了,还是那种断断续续的声音;2、“幽”,奇怪吧,前面我提醒大家注意“幽”这个字,现在又出现了。
怎么解释?这里能不能说得清我们前面提出的问题:诗人清晨干嘛要去幽谷?
好像还是不行,诗人到底表达意思?就纯粹写景吗?
我们只好继续看后两句,柳宗元很显然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他不是王维,他所有的景物都应该饱含深意。
4、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机心,字面意思就是争名夺利之心,这首诗里面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下面会分析。现在我们知道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我早已经没有争名夺利之心了,为什么还是惊吓到了麋鹿呢?
就这么结束了,答案在哪里?完全看不懂啊!好,我们来捋一捋:
显然柳宗元现在被贬永州,确实无争名夺利之心。为什么这里要用“何事”呢?明显是个反问啊,为什么还是吓跑了麋鹿?
还是很难理解,再转化下,柳宗元对麋鹿说:“我都没想抓你,你为啥要跑?”我们再站在麋鹿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不跑不行啊,你说你不想抓我,但是我怎么看你还是想抓我啊?”
啥意思,现在明白了吧,柳宗元说自己“机心久已忘”,但是麋鹿没看出来啊,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再说直白点,就是你柳宗元根本就没忘记“机心”。
我们前面讲了,柳宗元这个时候就像他自己说,不可能还有争名夺利之心,能回到长安就不错了!
咦?什么?回到长安!这不就是柳宗元的“机心”么?他梦寐以求的是什么?就是有朝一日能回到长安去啊。
现在通了吗?柳宗元在这里终于露出了心里的小九九,也是这首诗的主旨:我说“机心久已忘”,不想回到长安去,那都是假的,我仍然时时刻刻地盼望回去长安,回去我的家乡啊,不然我写这首诗干嘛?
好,我们再把全诗的脉络梳理一下。
5、全诗脉络梳理
我们现在已经清楚了,柳宗元写这首诗就是要表达自己想回长安的感情。不简单吧?你们看的不简单,我敲字更累啊。但是要为大家把这个脉络理清楚,有个结局,哈哈,感觉像写小说。
先回顾第六句,时断时续微小的泉水声像不像诗人自己的声音?刚被贬时可能会大声疾呼,慢慢地呼救的声音越来越小,因为呼救也没用。
但是诗人心里还是想要回去,所以这声音不是消失,而是很微弱,时断时续,想起了就写首诗自我安慰,没想起就继续做农活。
这就是第六句背后的含义:“幽泉”分明就是指的诗人自己,“微断续”就是指诗人自己的声音很微弱。
于是为什么要去幽谷就可以解释:因为我是“幽泉”,从幽深的峡谷中来,那是我的家,我想回到我的家里去。
这就是为什么要用一首诗里要用两个“幽”字的原因,也是诗人为什么要去幽谷的原因。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第四句要突然冒出来一句“荒村唯古木”呢?
诗人在这里用了个很隐蔽的手法,我们前面有讲到这首诗虽然不是格律诗,但是三、四句对仗,五、六句也对仗,而且对的非常工整。而非格律诗是没有对仗要求的。
而且通常在律诗中,中间对仗的两联,一联写景,另一联写情。当然不是所有律诗都这样,这里提到这个主要是为了方便我们下面分析。
第三句“黄叶覆溪桥”和第五句“寒花疏寂历”我们前面分析了,都是写景,而且都是由首句“霜露重”引发而来,而第六句刚才我们也分析了其实是写人。
第三、五句写景,第四、六句会不会都是写人?
“荒村唯古木”,如果是写人,“荒村”我们类比是指贬谪之地永州(永州在唐朝确属荒凉地带),“古木”就是诗人自己,“古”是指自己在永州已经待了很久,还有“唯”字就是表示孤独。
这样,一切都可以说的通了。第四句就是说诗人被贬谪到永州很多年了,很孤独,想回去。这就是第四句的内涵。
还没完,我们再回头看:“霜露重”引发了“黄叶落”和“寒花疏”;那么是什么引发了“荒村唯古木”和“幽泉微断续”呢?
稍微思考下,不难得出那是另一个隐含的“霜露重”:贬谪苦。这个苦具体应该是指距离远,时间长。
被贬谪太苦了,怎么个苦法:“荒村唯古木”和“幽泉微断续”。
至此,我们还可以顺带推出“杪秋”,很可能暗喻皇帝的贬谪诏令。
这个贬谪诏令怎么形容,就是“霜露重”,都是这道“霜露重”的诏令造成了诗人现在的苦境,变成了“荒村唯古木”和“幽泉微断续”,所以早上起来我想去“幽谷”,也就是想回长安。而这背后的所有一切本来都是隐晦的,却由一只麋鹿揭开。
这就是这首诗背后的内涵。这也是柳宗元想表达的感情。
是不是全部都明白了?
再回看这首诗,你还会觉得首句很平淡吗?还会觉得后两句没有深意么?还会觉得古诗很简单么?
我无意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我不是自虐的人,而事实是很多古诗本身有丰富的内涵,却被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忽略了。
我们可能会大概觉得诗人有这种情感的流露,但是我们不了解诗人到底是怎么表达的,我们无法知道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情是怎么通过笔端流出来的。
我们也就无法把自己情感,通过类似的手法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写的诗就没有内涵。
学习古诗的路上,希望能和你一起同行,关注我,我才有更大的动力给大家奉献更多精美的文章,谢谢!
(注:本文所有观点,均是本人自己原作,只发在今日头条,严禁不标明来源转载。当然,欢迎头条内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