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人眼视力极限是多少?》中,我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视角,以及为什么我们看不清楚星星的轮廓。有了上篇文章的铺垫,想必大家已经大致猜到了视力表测视力的原理,可能其中的一些细节还不是很清晰,这篇文章我将向大家详细解答视力表测视力的原理。
在开始讲之前,我还是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视角:
我们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称为视角。
上图中CDEF代表被观察的物体,A、B两点表示人眼观察物体的位置。角CAE表示A点处观察物体的视角,角CBE表示B点处观察物体的视角。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离物体越近,视角越大,离物体越远,视角越小。
一、人眼分辨物体轮廓的视角极限对于正常视力(也就是视力为1.0或者5.0)的人来说,人眼能分辨出物体的视角极限值为1′,也就是1/60°。换句话说,就是无论什么大小、什么轮廓的物体,只要观察者的视角小于1′,正常视力都不可能将它们分辨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观察的任何物体都只是一个可以辨认的黑点,没有大小和形状。而这正是视力表测视力的原理,近视度数越大的人,人眼视角极限越大,视力越好的人,人眼视角极限越小。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加深大家对视角极限与视力的理解:
1、视力是5.0的人,视角极限是1′,在离视力表5米远处能看清楚视力表5.0处的字母E。
2、视力是5.3的人,视角极限是0.5′,在离视力表10米远处依旧能看清楚视力表5.0处的字母E,也就是说视力值为5.3时,视力是视力值5.0的2倍。
3、视力是4.7的人,视角极限是2′,需要在离视力表2.5米处才能看清楚视力表5.0处的字母E,也就是说视力值为4.7时,视力只有视力值5.0的一半。
4、视力是4.4的人,视角极限是4′,需要在离视力表1.25米处才能看清楚视力表5.0处的字母E,也就是说视力值为4.4时,视力只有视力值5.0的四分之一。
5、视力是4.3的人,视角极限是5′,需要在离视力表1米处才能看清楚视力表5.0处的字母E,也就是说视力值为4.3时,视力只有视力值5.0的五分之一。
6、视力是4.0的人,视角极限是10′,需要在离视力表0.5米处才能看清楚视力表5.0处的字母E,也就是说视力值为4.0时,视力只有视力值5.0的十分之一。
是不是没想到,不同视力值,视力居然会相差这么大。看到这,想必大家都会好奇,视力值与视力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应关系,而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了解视力表。
二、视力表为什么能测视力?从上学时开始,我们就有过很多次测量视力的经历,每次测视力基本都是使用的E字表,视力表中视力值从4.0-5.3(或者从0.1-2.0),由14行大小不同开口方向各异的"E"字所组成。如下图所示: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与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编号为GB11533-2011的标准对数视力表,这也是我们今天用到的视力表的蓝本,里面对视力表中字母E大小以及其他参数都作了细致的规定。部分列示如下:
1、字母E的设计标准。(如下图所示)
视力表中,每个字母E都遵循上图中的标准:字母E是一个长宽相等的正方形,开口方向每一笔划或空隙的尺寸均为正方形边长的五分之一。
这样设计也是有原因的。当我们观察字母E开口方向的任意笔划或者空隙的角度小于眼睛的视角极限时,这时我们看到的每一笔划与空隙都只是一个小黑点,没有轮廓,字母E则变成一整块黑色的正方形,自然也就无法分辨出字母E的开口方向。
2、视力表视标参数及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看到这个表,大家肯定对里面的数据有疑惑,下面我举几个例子进行解答:
1、上表中数据使用有个前提,那就是测视力时,被测试者需要距离视力表5米。
2、视标边长指视力表中字母E的边长。如视力值为5.0时,视标边长为7.27mm,表示5.0视力处的字母E边长为7.27mm,字母E开口方向的任意笔划或者空隙宽为1.454mm(7.27/5=1.454)。如下图所示:
3、视角指被测试者离视力表5米远观察字母E时,眼睛观察字母E开口方向的任意笔划或者空隙时的视角。如视力值为4.7时,视标边长为14.51mm,视角为1.995′。我们可以通过建模做个简单的测算,验算一下这时的视角是不是1.995′。
如上图所示,这时字母E开口方向的任意笔划或者空隙宽为2.902mm(14.51/5=2.902)。
下面我们建立一个模型。如下图所示,A点代表被测试者的眼睛,BC表示视力表中视力值为4.7时,字母E开口方向的任意笔划或者空隙宽,BC=2.902mm。因为测视力时,被测试者需要距离视力表5米,所以AB=5m。我们以A为圆心,AB、AC为半径画圆弧BDC。
因为角A很小,所以圆弧BDC与弦BC的长度就非常接近,即BCBD。
于是BCBD=角A/360*2Π*AB,又因为BC=0.002902m,AB=5m,所以角A=0.002902*36/Π=0.033254°=1.995′。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视角A与BC的长度成正比。
运用上面的方法,我们可以很快计算出其他视力值对应的视角:
视力值为5.0时,对应的视角为1.995′/14.51*7.27=1′。
视力值为4.3时,对应的视角为1.995′/14.51*36.45=5.012′。
视力值为5.3时,对应的视角为1.995′/14.51*3.64=0.501′。
通过上述验算,我们计算的视角与视力表中的视角参数完全一致,这也验证了视力表测视力的原理。
我是科学发现之历程,一个致力于科普数学、物理的科技媒体。想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发现之历程,期待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