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食 / 正文

棕黑锦蛇(棕黑锦蛇价格)

时间:2022-03-31 19:15:06 浏览:282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以下文章涉及蛇类图片,为避免引起不适,请谨慎阅读

我国分布的不到300种蛇类中,无毒蛇类占据着大部分,这其中游蛇科是最大的一个类群。最近十几年,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普及,在物种分类上也越来越多应用,在结合物种形态学和解刨结构学基础上,更加有利于生物学家对物种分类的厘定,游蛇科庞大的家族也分化出了不少独立的种类。即便如此,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游蛇科仍然是蛇类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上一期文章分享了我国的最新一期***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蛇类的有毒蛇类名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头去看看,链接点击这里。

在所有属于重点保护的39种蛇类中,有毒蛇类占了23种,超过一半,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海蛇,有多达16种;剩下的16种为无毒蛇类,涵盖了游蛇科、闪皮蛇科以及蟒科等蛇类。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属于***一级保护动物的蟒蛇,在最新的目录里被降级为二级保护动物了,所有入选的无毒蛇类都是***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那些无毒蛇类属于保护动物。

蟒科

我国的蟒蛇仅有缅甸蟒一种,民间对此也称呼为南蛇,蟒蛇等,是我国分布的体型最大的蛇类。早些年因为经济价值大被大量的捕杀,对食物资源和栖息生境要求高,导致它们的野生种群急剧下降。不过,该物种最近十几年来已经实现人工繁殖成功,国内最大的繁育基地位于海南岛的文昌市境内。这些年也在野外驯养并放生了一些蟒蛇,补充野外种群数量,虽然它们的野生种群仍然属于不确定的状态,但是由于人工养殖的成功,这或许是蟒蛇由一级保护动物降为二级保护动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棕黑锦蛇

缅甸蟒

蚺科

东方沙蟒、红沙蟒

这是一类分布在我国西北边疆、甘肃以及内蒙古草原地区的蛇类,它们的体型不像蟒科那么大,也就一米左右,由于长期适应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已进化出一些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食,是草原上控制啮齿类动物的关键生物种群。国内关于这类蛇的研究年代久远,目前对它们的野外种群也没有明确的报道,加上最近十几年牧区发展,栖息地破坏严重,导致它们的种群数量也严重下降,面临着枯竭的可能。更多详细信息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这篇文章,链接点击这里。

棕黑锦蛇

红沙蟒/红沙蚺

棕黑锦蛇

东方沙蟒/东方沙蚺

这两者蛇在形态上有点相似,东方沙蟒的个体稍微比红沙蟒小点,分布的区域都位于西北边陲的干旱荒漠地区,普通人估计也不会碰上。由于资料很少,图片也不多,这图片都是网上搜索而来,不一定是真实的。根据2020年的一份国内学者整理的更名目录,实际上这两种蛇类已经更名了,东方沙蟒重新命名为东方沙蚺,而红沙蟒重新命名为红沙蚺。如有错误,欢迎更正。

游蛇科

西藏温泉蛇、香格里拉温泉蛇、四川温泉蛇

这三种温泉蛇都是同属于一个属,最早发现的是西藏温泉蛇,这是世界上少有的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蛇类,也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蛇类,它们的栖息环境位于高原的喷泉口附近。后来陆续在我国的四川和云南境内的一些高海拔地区发现了类似的种群,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属于亲戚关系,是独立的种群。这类蛇生活的生境极其狭窄,数量稀少,对环境的变化敏感,遭受灭绝的风险极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这篇文章,有更加详细的介绍。

棕黑锦蛇

西藏温泉蛇

黑网乌梢蛇

乌梢蛇属于我国的重要药用蛇类,无论是药用价值还是经济价值,其在我国的消费市场上消耗数量惊人,虽然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但是其野生种群仍然遭到大量的捕杀。普通的乌梢蛇分布最为广泛,数量也最多;另外还有两种乌梢蛇,一种是黑线乌梢蛇,背面绿色或者黄绿色,有明显的黑线;另一种就是黑网乌梢蛇,俗名也叫青乌梢,表面黑褐色或者绿黑色,最大的特征是背部有网状的鳞片,背脊中央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仅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

棕黑锦蛇

黑网乌梢蛇

尖喙蛇

这是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蛇类,仅就它们的形态而言。它们的鼻尖突出物比尖吻蝮还长,在蛇类中并不多见,以至于我国的生物学家一度都难以界定它们的分类地位。尖喙蛇是完全树栖性的蛇类,最早在我国境内只在广西、海南等地发现有分布,数量极为稀少,现有的标本数量也很少,生物学相关的资料也不多,仅限于发现地和形态学描述。2017年和2018年相继在广东省和云南省发现此蛇的分布,扩大了尖喙蛇在我国的分布区域。就因为数量稀少,所以才被列入二级保护动物,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这篇文章,有稍微详细一点的介绍。

棕黑锦蛇

横斑锦蛇

此蛇最初是归入锦蛇属,后重新归属为玉斑蛇属,所以它也叫横斑玉斑蛇。它是我国四川省的特有蛇类,仅分布于四川境内西部的少数高海拔地区,属于横断山型,并且为分布极不广泛的土著种。由于它们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已经被列为濒危动物,入选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基于此考虑。

棕黑锦蛇

团花锦蛇

锦蛇属的蛇类都以体型大而著称,比如王锦蛇和棕黑锦蛇,而团花锦蛇却不到1米的体型。这类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包括华北和东北地区,又叫黑镶锦蛇、棕斑锦蛇。最大的特征是体背褐色,背中央及两侧有三行镶黑边的暗褐色椭圆形斑纹,似团花。这是我国的特有蛇类,目前数量也极为稀少,根据东北地区的一些调查研究结果,这种蛇类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数量下降很多,曾经很常见的蛇类变得数量稀少。

棕黑锦蛇

三索蛇

也叫三索锦蛇、白花锦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两广、云南、贵州和福建等地。关于它的研究资料非常少,但是经常出现在我国的中药材市场上,因其含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质、氨基酸。作为一种小型无毒游蛇,因其数量稀少,早在2000年就被列入三有保护动物。

棕黑锦蛇

闪鳞蛇科

闪鳞蛇

估计有些人应该不会对这种蛇感到陌生,今年上半年,有个up博主因为在海南进行户外直播时,声称发现海南闪鳞蛇,后经网友举报,它展示的蛇是闪鳞蛇,不是海南闪鳞蛇,二者形态相似,有些细微的差别,此时的最新目录已经更新,该博主因此触犯法律被刑事拘留。闪鳞蛇仅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和广东等地,数量非常稀少,在网络上上被很多网友戏称为“五彩斑斓的黑”、“甲方快乐蛇”、“七彩吞天蟒”等幽默称呼。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这篇文章,了解更多详细的信息。

棕黑锦蛇

闪皮蛇科

闪皮蛇科的蛇类非常的独特,目前发现的有10种,除了日本脊蛇分布在日本以外,其他9种都分布在我国境内,其中有6种是我国特有的蛇类。

井冈山脊蛇

模式产地位于江西省的井冈山境内,此类蛇的研究资料非常少,而且数量也稀少。1983年至2009年期间也仅记录到4个个体,2010年至2011年期间密集调查发现另外5个个体,它们的栖息范围极其狭窄,已被列入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等级,如今也被我国列入为二级保护动物。

棕黑锦蛇

筒蛇科

红尾筒蛇

这是一类比较古老的穴居蛇类,筒蛇科的蛇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也有少许分布。红尾筒蛇的研究资料非常少,因为它们的数量太少,我国学者早在1989年首次根据收藏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来自我国香港地区的标本进行研究,发布我国的新种记录,同年在苏联动物研究所发现采自海南省的标本,此蛇在福建省厦门也有标本记录,至此,总共就只发现4个标本记录,至今的几十年里未再有新的发现报告。

棕黑锦蛇

盲蛇科

香港盲蛇

和筒蛇科一样,盲蛇科也是一种古老的穴居蛇类,它们像蚯蚓一样的生活在地面浅层的土壤中,主要以一些蚂蚁,小昆虫为食。我国分布的盲蛇科已知的有5种,其中香港盲蛇是我国的特有物种。香港盲蛇仅在香港地区发现,目前已知的标本数量也只有2个,数量非常稀少,极为珍稀的一种蛇类。目前的对着这类蛇的研究极少,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关注程度,也许是因为数量比较少的原因吧。

棕黑锦蛇

综上所述,入选最新保护目录的无毒蛇类基本都是一些不常见的蛇类,有些至今仅限于对标本的研究,野外的活体标本未曾有过报道,是否还存在种群已经不明确了。对于普通人来说,碰上的概率几乎微乎其微。可能有些人会说,都没见过几只,是否还有保护的必要?话虽如此,就因为如此稀少,才需要保护,不过也找不到活体样本,也没法进行相关的研究。不过有些种类在一些森林山区还是有小概率会碰见,因此也需要注意。像国内有些高级两爬玩家会饲养闪鳞蛇或者尖喙蛇为宠物,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以免触犯***法律。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