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来解读马克思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出自《马克思论费尔巴哈》***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先开门见山的说了这句话的翻译是有很大的商榷的余地的。接下来我对于这句话的解读,也要求大家对于语言中的微妙语境的差异保持足够的敏感。同时我们也会把这句话放到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去解说,力求一个整体全面的见解。首先,马克思是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基思想的基础上,再提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命题的,那费尔巴哈是怎么看待人的本质呢?
正如马克思所总结的一样,费尔巴哈假设人有一种抽象的、固定的、独立于历史之外的本质。说大白话就是,费尔巴哈觉得有这么一个抽象的固定的本质,是一种人人都有的普遍性。我们一个一个的人是“个”,而这个本质是则是“类”个是特殊性,类是普遍性。在费尔巴哈看来,我们的这个本质被异化了。更具体一点说就是被宗教异化了。只要把这个被异化的本质夺回来就行了。具体来说就是把宗教废除就行。注意初期的马克思基本上赞同费尔巴哈这个思想。初期的马克思使用异化这个词。我们人先有一个本质,然后被异化。那我们现在把这个本质夺回来就行了。但是马克思很快就放弃了异化这个词,转而狠狠的抨击费尔巴哈。
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契机是什么呢?是马克思的另一个论敌施蒂娜,施蒂娜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批判了费尔巴哈说,费尔巴哈看的是抽象的人,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恩格斯认为,这个批判批判的很对,日本的著名马克思主义者广松社就认为,马克思否定了初期的自己,从而抵达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施蒂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让马克思认识到了抽象的人,这个这种概念是不行的,必须得看到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就就有了接下来的这句话,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关系的总和。
好,现在我们就得讲一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的翻译问题了,我的关注点非常简单,也非常单纯,在于总和这个词。德语原文是ensemble,英文翻译不变也是ensemble。那么这个ensemble 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把很多人或很多事物当成一个整体来。那问题来了,当成一个整体,能不能翻译成总和呢?我认为这是有不小的歧义的。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数字的集合,而是关系的集合。数字当然可以相加,但认为关系可以相加,其实就多多少少是对关系进行了一种物化。
关系不是像加减乘除那样可以准确计算的,也不是固定的,“总和”就暗示着这些关系是叠加在一起的。就有一种马克思所批判的“固有的抽象物”的感觉,而马克思的原意应该更接近这些关系是在一个空间内,互相流动、对抗。所以这里ensemble 这个词应该更体现出一种空间的意思。这里我们再看一下日译本是怎么翻译ensemble 这个词。因为一开始翻译工作也是参考了日译本、法译本、俄译本等多个译本的。对于一个严肃的翻译来说,这种参照自然是多多益善的。日译本是怎么翻译ensemble 这个词呢一开始也是翻译为汉字的“总和”。中译本极大可能参考了这个翻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后来更新的日译本里,这个翻译被修正了,修正成什么了呢?总体。比起总和ensemble,翻译为总体确实更加合理。我话先说在前面,我接下来的这个解读多多少少是一种过度解读。译者应该可能是没有想那么多的。我解读的目的只是为了把这句话的意思彻底阐释清楚。
为什么把ensemble 翻译成总体,而不是全体呢?我觉得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翻译成全体意思就完全变了。大家想想在汉语的语境里,总体一般怎么被使用。总体来说总体来看,总体这个词就意味着一种相对的视角,而全体这个词就不一样了。它有一种命令的感觉,全集目光向我看齐,看我看我这种感觉。你看黑格尔最喜欢全体这个词,真理是全体全体在内,是一种绝对的视角或者目的论的视角。
而总体这个词恰恰是表示全体这个拟人化的神的视角是不可能的。全体这个视角是纵览全局的一种超越性视角。但是强调人在一系列的限制条件下创造历史的马克思绝对不是这种视角。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把这种关系说明的更加清楚。这一段话比较长,但是很重要。他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及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长段非常有名,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结构绝对不是黑格尔的结构,而是一种斯宾诺莎式的结构。斯宾诺莎就认为,自由意志只是人们弄不清楚诸多原因角结构。网络采取构思的一种幻象,难怪后来阿尔都塞从斯宾诺莎那里找出读马克思的方法。马克思认为,人的意志是被诸多原因规定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原因加在一起,因为每个原因都有其自主性,同时也被其他原因所限制。这些原因可以作为一个总体,但不可能成为一个单一视角的全体,这就是所谓的多重决定论。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被社会的各种要素所决定。只要我们改变这些要素,人的本质也会随之改变。所以人的本质根本上是不可能被规定的。他在一个复杂的空间里,随着这个空间中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这个空间只能作为总体来研究。要注意每一个层面的相对性,而不能作为绝对的全体来俯瞰。一定要注意资本主义的本质特点是什么。瓦解了之前各种固定了很久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马克思当然注意到了资本主义的这种解构的流动的力量。所以马克思说一切关系的时候,他想的并不是总和,而是一个不停地变化、生成、对抗的复杂的总体空间。在那里一个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在这个地球上,仅此一位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以他微不足道的存在,本身抵抗着大而呆板的蠢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