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生活 / 正文

和氏璧的由来(和氏璧的由来视频)

时间:2022-03-31 23:00:04 浏览:7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涌现出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瑰宝,如果非要给它们排个座次的话,那和氏璧就必须要站“C位”了。

和氏璧的由来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是中国已知最早的玉器器型之一,玉璧象征着权力,可用于佩戴,亦能作为随葬品。

和氏璧的由来

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省内)发现了一块璞玉,凭借过人的识玉本领,卞和断定这是一块世间罕见的美玉。于是献宝于楚厉王,楚厉王命人鉴定,结果技艺不精的玉匠却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楚厉王勃然大怒,以欺君之罪下令削去卞和的左膝膑骨。时至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携玉献宝,武王找人鉴识,却依然给出了同样结论,便怒而削其右膝膑骨。

和氏璧的由来

待得楚武王驾崩,他的儿子楚文王即位时,固执的卞和还想第三次献宝,可是失去双脚的他行动很不方便,卞和便怀抱宝玉在荆山脚下嚎啕大哭,三日夜而不停,双眼竟哭出血泪来。

文王遣使询问,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伤,而是悲伤宝玉无人能识”。楚文王听说后,马上派人把卞和接到宫中,当场剖开璞玉,果不其然,石头里的确是一块世间无双的无瑕美玉。

为了纪念卞和的忠君之心,楚文王下令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到楚威王时,和氏璧被奖给伐魏有功的昭阳丞相。不久,相府被盗,宝玉被卖到赵国,落到赵惠文王的手里。

据说,当时赵惠文王花了五百金从盗贼手中购得和氏璧。不料赵惠文王获宝的事被秦昭王知道了,这就引出了后来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和氏璧的由来

蔺相如与和氏璧

话说秦昭王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王心里很为难,如果拒绝秦王的要求,怕秦国起兵来进攻;答应吧,又怕上当。大臣蔺相如听说此事,便主动请缨送和氏璧去见秦王,赵王知道蔺相如智计百出,定能解决此事,就同意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爱不释手,却丝毫不提交换城池的事情。蔺相如心下了然,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于是对秦王说:“玉璧看着虽好,却有一处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一听,赶紧把宝玉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对秦王大声说道:“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赵国大臣都不相信,是我再三劝说,赵王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刚才大王只顾着看玉,却不提换城的事情。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诚意。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宝玉一起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撞过去。

和氏璧的由来

秦王无奈,只得在地图上划出十五座城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王斋戒五日,以示其诚心。

秦王只好同意,蔺相如返回居处,秘密派随从怀揣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了赵国。秦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的事情告诉了秦王。秦王非常生气,但又不愿意和赵国撕破脸面,只能强颜欢笑,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和氏璧的由来

和氏璧的结局

再后来,经过连年的战乱,和氏璧又从赵王手中遗失了。据说,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嬴政得到了这件宝物。他让工匠将和氏璧雕琢成皇印,印章上刻着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受永昌”,这便是后来的传国玉玺。直到公元 939 年,石敬瑭引契丹军包围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与后妃在宫中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一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玺”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和氏璧已经失传,原有样式究竟如何,今人已经无从得知。但数千年来因它而起的无数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故事,时至今日,仍然让人津津乐道!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