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融合训练作用,聚散球更主要的训练价值是集合功能训练。但聚散球的这个训练功能对对大多数弱视患者来说,用处不是很大。
聚散球是一种简单的视觉训练工具,就像一根锻炼身体的跳绳,可以在家自己做,使用方法简单。
1、什么是“聚散球”?
聚散球,也叫三色球,有些成品干脆做成了双色球(注意,不是彩票,呵呵)。主要作用其实就是两个:融合训练、集合训练。
2、聚散球的融合训练作用
简单讲一下融合范围:融合也叫“双眼合像”、“融像”,是第二级双眼单视功能,做同视机双眼单视功能检查时,有一项就是融合范围检查。
正常人的融合范围是:交叉性融合范围(辐辏范围)平均是25~30度(圆周度),非交叉性融合范围(分开范围)为4~6度。在病历记录中一般是这样记录融合范围:-4~+28。
正常的融合范围是(-4~-6)~(+25~+30),如果查出来的融合范围是-4~+10,交叉性融合范围就小,这时使用聚散球是对症的。
融合范围的健全,一方面可以促进立体视的产生和完善(对彻底治愈弱视很大意义,当然弱视患者的融合训练还需要强化脱抑制,不是聚散球能做到的了。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另一方面对斜视会产生抑制和预防作用。换句话说,就是融合范围正常了,有斜视的孩子(尤其是间歇性斜视)不太容易出现斜视,没有斜视的能预防斜视出现。
融合功能异常,也会导致视疲劳,这是成人比较常见的视疲劳原因,所以聚散球对于有些成人顽固视疲劳的缓解很有帮助。
3、聚散球的集合训练作用
相比融合训练作用,聚散球更主要的训练价值是集合功能训练。但聚散球的这个训练功能对对大多数弱视患者来说,用处不是很大。
眼的集合,也叫“辐辏”或者“两眼同步内转”,形象点说,集合就是“斗眼”。
集合训练更大的价值在于增强內直肌力量,內直肌力加强后,可以对过强抗外直肌力,加上随着融合功能的健全,集合和融合同时起作用巩固眼位正位,从而起到外斜康复作用。但这里说的外斜,指的是间歇性外斜和隐外斜。
这里要讲两个个概念,一个叫“生理性复视”,另一个叫集合近点。
先说生理性复视。这是一种有趣的视觉现象,只是平时我们“熟视无睹”了。其实只有我们两眼聚焦的东西才不重影,聚焦点(也叫交叉点)近处和远处的目标都是两个的,即“复视”。其实在眼视光学理论中,讲的比这个“邪乎”——两眼产生融合的不重影区域叫做“Panum区”,Panum区以外的任何一个点都是复视的。
把生理性复视落实到聚散球训练上。如果你做过聚散球训练,或者看上面这段视频,能体会到这个现象:注视一个球时(A球),A球是一个,而另外一个球(B球)是两个,绳子也以从A球开始分叉。此时,绳子的分叉和B球变成两个,就是生理性复视的缘故。
当训练者很明确的感觉到“一个”、“两个”、“分叉”这三个概念时,他的两眼就肯定是“斗”上了。所以,如果是一个孩子需要做集合训练,使用聚散球,家长就解放出来了(辐辏手指操时,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两眼是不是“斗”上了)。
再说集合近点,英文简写是NPC(玩游戏的人会联想到游戏情节里的NPC,即“非玩家角色”,对是一个英文简写,在这里解为“辐辏近点”。)指的是两眼最大集合量时,注视目标距离两眼连线的距离(目标到鼻梁中点的距离)。
正常人的集合近点在7厘米以内,而那些集合功能不足、外斜的人,多数大于这个距离。
4、聚散球的训练方法
1.将绳子一端固定(与顾客头在一个水平上),另一端拉紧至于鼻尖部,保持绳子平直
2.绿球放在30厘米,红球放在60厘米处
训练步骤一:
A.注视近处的绿球,远处的红球为两个,绳好似在绿球处交叉,注视5秒
B.5秒后,注视远处的红球,近处的绿球为两个,绳好似在红球处相交,注视5秒
C.重复3-4次,将绿球移近5厘米,红球距离不变,上述动作重复10次。
D.继续移近绿球,每次移近5厘米
E.每一次移动后,进行10次聚散运动
F.直到绿球位于鼻尖前2.5厘米
训练步骤二:
A.注视远处1米的红球为1个,近处2.5厘米的绿球为两个,绳好似在红球处相交,注视5秒。
B.5秒后,缓慢地将注视点从远处的红球移动,直到近处的绿球,注视5秒。
C.5秒后,缓慢地将注视点从近处的绿球移动,直到远处的红球,注视5秒
D.上述动作重复20次。
E.移除红、绿球,要求顾客从1米到2.5厘米,进行自主集合运动,并始终能够保持感觉到X(复视)存在。
在聚散球训练过程中,要求大家关注的最核心的视觉现象是“X”。这个X只存在于脑海中,无法通过平面图像再现。下面是一个“X”的平面模拟图:
聚散球的"X"
在眼科学中有两个名词,叫“双眼单视环”和Panum's区域,两者相近但后者包含前者。这两个名词的意思是,双眼可以形成单视(两眼图像融合)区域的纵深往前和往后的范围内,会形成生理性复视。
聚散球训练时,眼睛注视其中一个球的时刻,球前后的绳子和其他球就会产生交叉形成“X”,此时“球”就是双眼单视;球前后绳子和其他球形成的“X”就是生理性复视。
希望大家记得:弱视孩子治疗中后期,当两眼视力接近达标且平衡、持续性斜视被纠正后,你要把聚散球加入到训练菜单中。
5、聚散球训练建议
a、次数,多多益善(最少每天2次,每次10分钟左右);
b、请家长先把自己的“X”唤醒出来(能发现X的存在),之后陪伴孩子“远-近”、“远、近”的训练。也许他们刚开始并不知“X”为何物,在反复的训练和反复的启发下,当他们发现了里面“藏”着的“惊天奥秘”,他们的立体视可能就被唤醒了。
c、这只是融合和立体视训练初期的工具,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如果已经具备了中周边立体视(建议以400秒角为界),“从粗到细”还要依赖其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