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食 / 正文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

时间:2022-04-01 16:10:06 浏览:7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布氏菌病是布氏杆菌所引起动物源性的传染病,主要特点是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症状出现后1个月以内只要正规、足疗程的治疗是可治愈的。严重时会引起心内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可遗留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慢性生殖系统炎症。人类对布氏杆菌没有免疫力,有些隐性感染者感染后会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是也会因二次感染而发病。容易被感染的主要有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和进食被污染的动物产品或制品者。在流行的地区小儿发病的也比较常见。

布鲁氏菌病

布氏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或夹膜。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鹿、马、骆驼等动物。但是人与人之间传染的比较少见。这种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够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能生存2个月,说明生存力还是很顽强的。

一、布氏杆菌病传播途径:

1.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者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细菌会经过皮肤微伤或眼结膜而感染;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病菌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

2.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 水或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感染。

3.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传播。还可以通过苍蝇携带,蝉叮咬传播。

二、布氏杆菌从人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随淋巴液到达淋巴结内生长繁殖,形成局部原发病灶。细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形成菌血症后随血流带到全身,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形成多发性病灶。当病灶内释放出来的细菌,超过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时,会在细胞外生长、繁殖,临床呈现明显的败血症。在机体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病原菌释放出内毒素及菌体其他成分,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的表现而出现以下症状,潜伏期为1~3周,有时候会长达数月。

1.亚临床感染常发生在高危人群中,可以检测到30%以上的人有高水平的抗布氏杆菌抗体,但是没有明确的感染史。

2.急性和亚急性感染的人,绝大多数人慢性起病,表现为发热,间歇热(波浪热)较为常见。常在夜间或凌晨退热时出现可有大汗症状。并伴有游走性大关节疼痛。坐骨神经、腰神经、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因神经根受累而发生疼痛症状。还会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的肿大,有些男性会发生睾丸、附睾炎、精索炎或鞘膜积液,女性会发生卵巢、输卵管及子宫内膜炎症,孕妇感染会导致流产。体格检查可发现肝、脾和全身浅表淋巴结大。

3.慢性感染者病程一般持续1年以上,多因急性期不恰当治疗和局部病灶的持续感染发展而来,有时候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的人逐渐变为慢性感染者。主要表现为疲劳、全身不适、精神抑郁,固定或反复发作的关节和肌肉疼痛、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及生殖系统的慢性炎症。经过系统治疗后的少数人也会出现初次治疗后的数月内或多年后复发的情况发生。

4.布氏杆菌病患者白细胞半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血沉增速。慢性患者有轻或中度贫血。抽血化验布氏杆菌抗体阳性。

三、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有布病动物或感染者接触史及临床症状和体征能排除其他疑似疾病的人出现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被动血凝实验、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即可确诊。

四、布氏杆菌病的治疗:

1.急性和亚急性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休息、补充必需营养支持增强抗病能力。病原治疗应选择能进人细胞内的抗菌药物。如利福平或利福霉素、多西环素作为首选方案,连用6周。也可以用四环素与利福平联合治疗。有神经系统受累者首选四环素加链霉素的方法。

2.慢性布氏杆菌病治疗比较复杂,主要包括病原治疗及对症治疗,病原治疗与急性和亚急性感染者的治疗相同,必要时需要重复治疗几个疗程。

5、布氏杆菌病的预防:主要是管理好可疑的传染源和对高危职业人群的劳动防护和菌苗接种 ,还有在平时生活中避免进食不熟的肉类和奶制品。

今天发这一篇文章主要是因为近期发生在甘肃兰州的布氏杆菌病疫情,希望大家能够对布氏杆菌病有所了解,不要恐慌,患病者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尽量减少慢性化而发生其他并发症和后遗症影响身心健康。

布鲁氏菌病

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知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