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食 / 正文

宝莲灯鱼图片(宝莲灯鱼寿命)

时间:2022-04-02 03:45:15 浏览:15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宝莲灯鱼图片

宝莲灯鱼图片

文字 / 王忠敬(台湾)

摄影 / 王忠敬、周行

© 作者独家授权 ifish 刊登。欢迎分享。

转载,请联系授权。

【中国也有原生宝莲灯?】

这种最大体长不过4cm左右的小型鲤科鱼类,原产于中国广东省的白云山(White Cloud Mountain)中的溪流中。它们拥有不逊于南美小型加拉辛,如宝莲灯或红绿灯的绝艳体色,带着浓烈金属感的金桔底色,搭配上体轴那粉红、金色又带点蓝色的侧带,加上鲜红如火焰般的鱼鳍及亮白色的勾边,很少有鱼类能和它们匹敌。

从水面上俯瞰野生白云山

↓↓↓

宝莲灯鱼图片

白云山在自然水域中由于身上的红色光谱会被水吸收,所以我们从水中看白云山时,会发现它们身上的蓝绿色霓虹光带特别突出,其原理和亚马逊黑水河中的霓虹灯鱼一样

↓↓↓

宝莲灯鱼图片

更令人欣慰地,它们原生于中国南部的亚热带地区,和普遍常见的热带观赏鱼对低水温的低耐受度相比下,白云山可以忍受高达4~30℃适温范围的优势,即使在冬季室内不加温的情况下也能存活,饲养和繁殖也皆容易,因此可说是最适合初学者饲养的观赏鱼。

【令人堪忧的白云山】

很难想象的是,这种在市面上极为普遍、常见的小型观赏鱼,居然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ritically endangered)(Yue and Chen, 1998),而且被认为其野生族群在上世纪80年代时就已经在野外灭绝(Liang et al., 2008)。

除了广州的白云山地区外,这几年已经在广东省(Yi et al.,2004)的从化、惠州和深圳一带;广西省的防城港和海南岛(Chan and Chen, 2009),甚至是越南北部陆续发现一些族群。不过,原本分布在香港的种群则因栖地过度开发而全数灭绝。

广东从化产的类型,具有明显的金色质感(P/王忠敬)

↓↓↓

宝莲灯鱼图片

广东惠州(Huizhou, Guangdong)产的白云山侧带呈现金色(P / 周行)

↓↓↓

宝莲灯鱼图片

广西防城港(Fangchengang, Guangxi)发现的白云山,体侧侧带呈现明显的蓝线;背鳍边缘为橘红色、腹鳍和臀鳍则具白边(P / 周行)

↓↓↓

宝莲灯鱼图片

这些在不同地区发现的个体,在体色及鱼鳍色彩上多少会出现些许差异,相当耐人寻味。但令人遗憾的是,因着森林砍伐和工程开发,必然使森林覆盖面积不断减少,其所造成的土壤侵蚀、河川改道或污染,将在日后不断严重威胁到这群生活在小溪流的美丽小鱼之存续,这些残存的白云山种群的未来依然岌岌可危!

【白云山混乱的身世】

这种色彩鲜艳的小型鲤科鱼类是在1932年由一位对原生动植物具有浓厚兴趣的童子军团团长-邓锦辉先生(Tan Kam Fei),于中国广东省白云山(White Cloud Mountain)中的一条溪流所采集到的。

野生白云山的栖息水域

↓↓↓

宝莲灯鱼图片

为了感谢他的贡献,鱼类学家林书颜(S.Y. Lin)在同年替这种小型又美丽出众的鲤科鱼类建立了邓鱼属(Tanichthys);其种名「albonubes」为「白云(White Cloud)」之意,意指其模式产地。这种白云山鱼在当时受到广州当地及香港水族协会的水族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典型白云山的水族品系(P/王忠敬)

↓↓↓

宝莲灯鱼图片

在白云山鱼被命名之后,第一批鱼于1935年被一位年轻的水族爱好者-布劳内尔(C.W. Brownell)带去了北美洲,而后他又把鱼给了另外一位住在蒙特利尔的鱼友-伊士曼(O.R. Eastman)。虽然伊士曼先生很努力地繁殖它们,而且这四只野生鱼也已多次产卵,但他只有把两只雄鱼与一只雌鱼带大。在意识到条件的有限后,他于1936年把仅存的一对白云山鱼交给了费城的威廉.英尼斯(William T.Innes),希望这个著名的美国水族爱好者能够创造更多它们的后代。

『穷人版的霓虹灯鱼』

第一批来自中国的白云山于1937年运抵欧洲,在运送过程中鱼只死亡惨重,数千只仅有10多只存活,然而这些残存的美丽小鱼仍在日后掀起一股旋风,被以「穷人版的霓虹灯鱼」大肆宣传。

而其璀璨的体色也使该鱼于1938年9月登上了《The Aquarium》(水族)杂志的封面,里面描述了野外采集者布劳内尔从中国带去的白云山鱼。如同最初林所描述的,它们的背鳍基部为红色,臀鳍为黄色,其边缘则呈现亮白色。而Sugars也于同年描述了一种背鳍和臀鳍都呈现红色的香港型(Hong Kong population)白云山。

『香港型白云山鱼』

香港型白云山鱼随后被出口到美国,鱼类学家Albert Herre 遇见它们时的旧金山,然而典型白云山鱼和香港族群之间有体色上的差异,他怀疑这两种色彩类型可能是不同的物种。Herre 的怀疑于1939年得到明确的确认,Lin 把一份手稿送给了他,里面包括了发现自香港的一个新种小型鲤科鱼的描述。

Herre 此时臆测了两种情况:这份手稿已经被发表(但实际还没有)或是Lin正准备以“Aphyocypris pooni(潘氏细鲫)”这个新名字为香港型白云山命名(但实际上Lin没有)。那么在这两个假设下,他在Lin 的论文发表前,先使用了这个他为香港型族群所命名的名字刊登在一篇文章中。由于 Herre 对潘氏细鲫的描述十分详细,符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从而确保了这个名字的分类有效性。

宝莲灯鱼图片

但他们讲的是同一种鱼吗?

Herre 虽然看起来是抢在Lin之前发表论文,但是,Lin所描述的潘氏细鲫(A.pooni )与香港的白云山鱼却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有水族爱好者发现 Innes 所描述的典型白云山鱼和Herre 的潘氏细鲫(Aphyocypris pooni ) 能够混交繁殖,并产下发育正常且具繁殖能力的两种形态的后代。

这结果使Innes 在1945年总结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说明这二十年间它们的身份会造成如此混乱的局面,其实就是Lin把他所描述的潘氏细鲫(Aphyocypris pooni ) 引进至水族贸易市场中。该鱼最后被定为“林氏细鲫(Garnet Minnow ; Aphyocypris lini ), 这个名称在之后被广泛地使用,但它与香港的白云山鱼时完全不一样的鱼种。

『命名确立』

1966年S.M. Weitzman 和L.L. Chan发表了决定性的论文,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潘氏细鲫

在检验了相关的标本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两种描述指的显然不是同一物种。Lin 取的名字是Herre 的次异物同名(有效名称以后出现的所有无效同物异名);此外,他们认为Herre 的“潘氏细鲫”(A.Pooni )在形态上和白云山(T.albonubes)没有明显差别,因此“A.Pooni ” 成为白云山鱼的次同物异名。

细鲫属

而Lin于1939年发表的Aphyocypris pooni 可归到锦波鱼属(Hemigrammocypris)下,但Lin 所发表的Aphyocypris pooni 因发表较晚而失效,所以他们提议用林氏锦波鱼(Hemigrammocypris lini )来代替这种暗红色的小鱼。最后因为锦波鱼属(Hemigrammocypris)具有三排下咽齿,而林氏锦波鱼只有两排,最后又改回细鲫属(Aphyocypris),定学名为“Aphyocypris lini ”直到今日。

虽然 Weitzman 和 Chan 的文章应该已经平息有关“香港型白云山鱼”的分类地位争议,但在批发商的报价单或是一些网站和水族出版品上却依然可见使用Tanichthys linni 或Tanichthys albonubes var. Linni 这两个名字,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上归纳出一些结论:

1. Innes 最初于1932年所发表的白云山为典型的白云山(广东型):鱼鳍内缘为红色、外缘为白色边框;

2. Herre 的“潘氏细鲫”其实就是香港型的白云山:体色偏红,各鱼鳍基部为鲜黄色、边缘则为红色,而这类型也就是过去以“锡兰红灯”或“大帆白云山(长鳍型改良种)”等中文商品名贩卖的个体,然而却被普遍以Tanichthys linni 或 Tanichthys albonubes var. Linni 等错误的学名标示;

3. Lin所描述的“潘氏细鲫”后来变成单纯的林氏细鲫(Aphyocypris lini )一种和白云山体型相仿、体轴有金色纵带,但鱼鳍无特别纹路或色彩的小型鲤科鱼,和白云山的邓鱼属完全不同。

【人工改良品系】

白云山是很容易繁殖的鱼种,在人工繁殖个体数众多的情况下,出现基因突变个体的机率也会大增,而市售的「黄金白云山」、「大帆白云山」或「超红大帆白云山」等鱼种,就是基因突变加上人为选育后的结果。幸运的是,这些人工品系仍然保有独特的色彩以及毫不违和的体态,因此同样受到鱼友欢迎。

黄金白云山是一般白云山的黄化变异种(P/王忠敬)

↓↓↓

宝莲灯鱼图片

一般常见的大帆白云山,是美丽且著名的人工改良品系。从它们鱼鳍的色彩分布来看,最早应是源自香港的白云山族群(P/王忠敬)

↓↓↓

宝莲灯鱼图片

另外一种类型的大帆白云山,鳍缘呈现黄色或白色边条,应是从一般典型的白云山改良出来的(P/王忠敬)

↓↓↓

宝莲灯鱼图片

以锡兰红尾灯贩卖之个体,也是属于香港型的品系,已稍具有大帆型特征(P/王忠敬)

↓↓↓

宝莲灯鱼图片

【邓鱼属的其它鱼种】

自从白云山在1932年被描述后,鱼类学家和水族爱好者们始终认为邓鱼属是单种属(monotypic),也就是该属中只由一个物种所组成,然而在2001年两个新的邓鱼属鱼种被描述后推翻了这个假设。

Freyhof 和Herder 于2001年描述了七彩白云山(Tanichthys micagemmae,又称越南玫瑰灯)这个新种,该种的样本采集自越南中部一条位于东河市正北部的滨海河(Ben Hai River)的细小支流——不动溪(Bu Dong Creek)。在它们被发表的同年,新加坡出口商就已经有库存并开始将它们销售到世界各地了。

2001年在越南发现的七彩白云山(Tanichthys micagemmae)年轻雄鱼,又称越南玫瑰灯(P/王忠敬)

↓↓↓

宝莲灯鱼图片

这个来自中越的同类具有成为小型观赏鱼的惊人潜力,它们所散发出来的美妙体色,比起白云山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乍看之下和白云山的体型和色彩分布有些相似,不过其体轴侧带下方却紧邻着一条显著的藏青色条纹,于吻端、臀鳍和尾鳍间具有更加鲜明的红色色调,背鳍鳍缘同样镶着类似白云山的白色边条。另外,七彩白云山的背鳍和臀鳍鳍面更加宽阔,成熟公鱼在夸示状态下,两鳍会呈现相对应的梯型形状,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于同年发现的第三个邓鱼属鱼种为Tanichthys thacbaensis Nguyen & Ngo, 2001(塔婆邓氏鱼;Topaz Minnow)。从其种名 thacbaensis可以得知它们最早采集自塔婆湖(Thac Ba Lake),即越南安沛省(Yen Bai province)齐河(Chay River)一处水坝所形成的水库。不过,这种越南产的邓鱼仅发表于越南当地的淡水鱼介绍刊物中,其分类描述及活体图片外人难以获知,因此一般人对此鱼的长相仍然一头雾水,更遑论引进水族界了。

无独有偶地,在2011年时,新加坡出口商的报价单上出现了一只Tanichthys sp. Vietnam,输入后发现其成体形态和同样产于越南的七彩白云山类似,具有宽长的背鳍和臀鳍,不过体色却明显呈现柠檬黄色,因此英文俗称 Lemon White Cloud,而中文自然被取名为柠檬白云山,其产地被发现来自中越的岘港(Da Nang)。

2011年输入的柠檬白云山雄鱼,偏黄的体色和其它种类截然不同(P/王忠敬)

↓↓↓

宝莲灯鱼图片

柠檬白云山雌鱼(P/王忠敬)

↓↓↓

宝莲灯鱼图片

由于塔婆邓氏鱼的身世成谜,因此有许多鱼友将柠檬白云山和塔婆邓氏鱼联想在一起,认为两者可能是一样的物种。由于两者的模式产地相差甚远,加上缺乏塔婆邓氏鱼的相关信息,因此目前仍无法断定它们是否为同一物种。

【水质需求】

这几种白云山都是相当理想的观赏鱼,它们对水质环境并没有太多要求,pH值为6.0 - 8.0即可,硬度可以达到140dH。但如同大部分溪流鱼类一样,它们不喜欢水中不断累积的含氮废物,因此仍需定期换水。不过在水温环境的适应上会出现一些差别。

水温

分布在中国南方和越南北部的白云山并非标准的热带鱼,在自然界中,它们可以接受5 - 25℃的水温范围,所以自然也可以饲养在大部分地区的室外鱼池;人工养殖的话,它们忍受28℃的高温,但长时间的高温环境会缩短它们的寿命,而且较容易引发疾病。因此可以的话,应尽量让它们生活在低温状态,这可以让它们生活得更自在;如此一来它们的寿命可以长达3年。

至于栖息于热带地区的七彩白云山和塔婆邓氏鱼(如果日后出现在水族市场的话),适合的水温范围为24-27℃之间,但可以忍受15℃的低温,因此建议在冬季时可为它们准备恒温装置,以维持水温的恒定。

喂食

这些鱼种饲养很容易,它们很乐于接受各种不论是人工干燥饲料或是丰年虾、红虫、水蚤等活饵,只要体积大小可以符合它们的嘴型。它们是个性比较敏感的小型鱼,所以最好一次饲养六只以上可以降低其戒心,而且放养在水草造景缸中会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混养对象】

它们属于中上水层的鱼类,混养时请尽量避免选择会占据同样水域的鱼种,例如斑马鱼。

小丑灯(Boraras)和三角灯(Trigonostigma)之类的小型波鱼是白云山的最佳拍档;

***的小型无须魮,如三间小丑灯(Puntius gelius)和樱桃灯(P. Titteya)也不错;另外体型娇小的云南鳅类(Yunnanilus )和多纪鳅类(Yasuhikotakia )也是合适的鱼种。

虽然产地相差很远,但非洲的小型鲤科鱼如非洲精灵灯(Barboides gracitis )、加彭火焰鲫("Barbus" jae)、红翼小丑灯( "B."candens )和梦幻小丑灯("B." hulstaerti )也是不错的混养对象。

除了小型鲤鱼之外,其它体型较小的迷鳃鱼如草莓丽丽、叩叩鱼、二线斗鱼或巧克力飞船等鱼种也很适合。短鲷当然也可以,只是要避免体型过大或过于凶悍的种类,如龙纹短鲷。

【繁殖】

如果想要繁殖白云山,最好将它们以6 - 8只个体饲养在一个单独的水族箱中。水族箱不需要很大,20升水量的缸就足够,加上一组海绵气动过滤器即可。缸子里可以种植水草或铺满墨丝。在不受其它鱼种打扰的情况下,成熟雄鱼会开始对肥胖的雌鱼展开求偶的动作,雄鱼跟雄鱼之间也会展开鱼鳍互相竞争,以取得雌鱼的青睐。

它们算是非常多产的鱼类,母鱼几乎每两三天就会产卵一次,通常会在清晨出现第一道曙光时开始进行求偶繁殖,雌鱼会在卵产于水草丛间,但是不像其它鱼类,亲鱼的食卵性并不强,即使不特别将种鱼捞出或将鱼卵移出,你也很有机会在缸中看见自然出生的鱼苗。

白云山是多产的小型观赏鱼,喜欢将卵产在水草丛间(P/王忠敬)

↓↓↓

宝莲灯鱼图片

如果缸中水草够多、生态系统稳定,刚出生的鱼苗可以以缸中的微生物为食,直到长得够大时再投喂丰年虾苗或粉末状的人工饲料喂食即可。当幼鱼逐渐长大时,需要将它们移出以避免原缸的鱼只密度过高,影响到之后的繁殖。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