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题型:
1.某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2.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4.第段中有一个论据不合适,请找出并说明理
5.请为___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二、明确什么是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
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要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论据: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如:《谈骨气》一文中,引用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的话,就是道理论据。本文列举了 文天祥誓死也不降元,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敌人的手枪的事例,这些事例就是事实论据。
三、答题方法
1某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答题模板(1)事实论据:这是事实论据,用何人何事真实有力地证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据:这是道理论据,引用……深刻有力地证明了……,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如:《谈骨气》一文中引用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这是道理论据,解释了骨气的含义,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
2.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
首先看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再看材料和中心论点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就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如果不一致,就不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
答题模板:这个材料写了(概括材料),与本文本文中心论点“ _____”(不)一致,(不)可以证明本文中心论点。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答题思路:首先分析材料,判断材料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明确,材料所表达的观点;然后将材料的观点与文段的分论点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答题模板:这个材料写了(概括材料),与__段“ _____”的观点一致,可以证明北段观点。
4.第__段中有一个论据不合适,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首先看本段观点是什么,再看哪个论据和本段观点不一致。
答题模板:本段观点是“___”,本段中___这个材料(概括材料),与本段观点不一致,不能证明本段观点。
5.请为___段(或全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答题思路
(1).明确题干要求,是补充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
(2).明确分论点或中心论点,补写的论据一定要与论点一致。
(3).补充的事实论据,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事例有代表性,尽可能是人所共知的;表述力求简洁,有概括性,字数不宜太多;必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编造。
(4).补充的道理论据,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所写的名言、格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引用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答题模板
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名言+简短评价
四、中考真题再现
例1:(2020年鞍山市试卷)《规矩是生命的防线》25题:选文开头引用钱穆先生和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解答:引用钱穆先生的话,论述了“做人要有规矩”的道理,引用孟子的话,论述了“做事要讲规矩”,共同提出论题“规矩”;同时,作为道理论据,论证论点“规规矩是生命的防线”,丰富文章内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2:(2020年丹东市中考试卷)《攻坚克难见精神》32题:
下面事例可以放在选文第⑤段还是第⑥段中?请阐明理由。(3分)
新时代铁人王启民,栉风沐雨36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身油田开发科研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他曾带领试验组先打了3口探井,结果全告失败。接着打下19 口探井,结果还是失败。面对挫折,王启民没有怨天尤人,经过52次封窜、堵水,终于使19口井都达到了正常产量,为***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解答:可以放在第⑥段。新时代铁人王启民“栉风沐雨36年”的事迹与第⑥段“既然是攻坚克难,就必然需要时间”相符,王启民不断失败,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持续付出,终获成功,与第⑥段“需要毅力,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持续的付出”“随时准备迎接暂时的失利、局部的失败”相符。王启民的事例能够全面而充分地证明第⑥段论点“攻坚克难,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故可以放在选文第⑥段中。
【解析】分析论据符合哪一段的论述内容,要抓住论据主要内容与文段论述内容的契合点。本题所给事例体现了第⑥段中的“需要时间”“需要毅力”“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持续的付出”,与第⑥段论点中的关键词“坚韧不拔”高度契合。解答时要先指明论据可以放在哪一段,然后再根据事例与文段论述内容的契合情况阐明理由。
例3:(2020年锦州市中考卷)《民族最闪亮的坐标》24题:
为第④段提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振奋精神”选择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并说明理由。(3分)
A.文天祥抗元失败后,面对元军诱降,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志。
B.林则徐虽遭贬谪,却一直以“苟利***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勉。
我选择 ____,理由是_______
解答:B 文天祥事例体现了他宁死不屈的爱国忠心,而林则徐的言行,则体现了他为***不惧生死、不避趋祸福的决心,这正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振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