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
有时候如和风细雨
温文尔雅
有时候如雷霆万钧
气壮山河
击
字形采用“手”作偏旁
“毄(jī)”作声旁
小篆体的“击”
上部左侧为軎(音wèi,指代战车)
右侧为殳(音shū,古代兵器)
本义是两军对垒
用战车、军械互相进攻撕杀
后引申为
敲击、敲打
自古以来
祭祀祈福
攻城拔寨
生活作息
人们的种种活动
都离不开“击”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弹琴击鼓
是为了供奉和祭祀农神田祖
“击”
是人与天地沟通的方式
“天明击鼓催人起
入夜鸣钟催人息”
天亮时击鼓是叫人起床
天黑时敲钟是催人休息
“击”
确立了人们的晨暮作息
两军对垒时
“击”
是凝聚军队战力的号角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战鼓擂动响彻云天
鼓舞战士踊跃练兵
奋力杀敌
龙舟竞逐时
“击”
是统一舵手节奏的节拍器
“鼓击春雷
直破烟波远远回”
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劈开波涛
指引舵手直奔远处的终点
古往今来
中国人早已
深谙“击”的内涵
熟稔“击”的妙处
有一种再接再厉
叫做乘胜追击
指的是要趁着胜利的形势
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
有一种曲折婉转
叫做旁敲侧击
指的是在表达观点的时候
要注意方式方法
有时看破不说破也是种智慧
有一种分化瓦解
叫做各个击破
指的是要利用优势兵力
将敌人分部分
逐一消灭
有一种十全十美
叫做无懈可击
指的是要做到
缜密沉着 思虑周全
不给对手留下任何破绽
“击”
是不屈的秉性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任凭风雨的打击磨砺
依然不改坚劲本色
郑板桥借岩竹的坚韧顽强
言自己正直不屈
“击”
是视死如归的选择
李渔的《奈何天·攒羊》中有云
“破釜焚舟,击鞭锤镫
休怕风寒雪冷”
砸破锅灶,凿穿木船
既然已无退路
那就策马扬鞭,勇往直前
“击”
是遭遇不公正待遇时
据理力争
决不妥协的硬气
那句雄浑壮阔的诗言犹在耳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正像当年击楫中流那样
虽然前路困难重重
但仍将
义无反顾
一往无前
这个世界
还不太平
有些***
居高临下
另有图谋
却搬起石头
砸自己的脚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中国人办事
历来说到做到
对侵害我们***利益的行为
我们将
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予以坚决回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