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 / 正文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04-03 01:45:04 浏览:10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在于:写的不是实际的景象,而是画中的景象,也就是说这是一首题画诗。也就是題写在画上的诗歌,诗歌的内容就是介绍、描绘画里的内容。“惠崇”,是画作作者的名字,惠崇其实是一个和尚的法号,他生活在北宋初期,是北宋初期著名的九僧之一。所谓“九僧”就是九个和尚,他们都擅长写诗,有的还会绘画,总之是一些有着风雅的态度,颇有文人情怀的九位出家人,他们在当时很有名气。

惠崇画了一幅画,这画的名字就叫春江晓景——春天到了,在早晨江面上的景象。惠崇的画面里有哪些江面上的景象呢?苏轼这首诗正是描绘这幅画的画面,这种类型的诗有被统称为题画诗。以苏轼的才名、书法,在一幅名画上題一首诗当然也是可以的,就算这幅画是文物,苏轼写上也就成了二重文物了,对不对?

好了,让我们进入苏轼的诗句,看看画上画的究竟是什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面里有竹子、有桃花、有春天的江水,江水里边有鸭子、江边有蒌蒿、有芦芽,既有动物,也有植物。虽然有花、有竹子,但竹子也不多,桃花是三两枝也不多,为什么呢?

因为描绘的是初春时节,天气刚刚转暖,有时还会“乍暖还寒%因而••春江水暖鸭先知”,你瞧那鸭子扑嗵一声就跳到水里头了,这江水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凉了,所以鸭子们在水面上呀呀呀呀呀得开始游动了。还有一种说法,在冬天比较暖和的南方地区,河水不会结冰,鸭子虽然整个冬天都会下水,但苏轼觉得初春时节,水里的鸭子也一定感受到了江水已经回暖,春天已经来临了。

诗人在一笔写得很妙,他没有直接说: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竹子开始变绿了!他不这么说,他不说春天来了,也不写人的感受,而是荡开一笔写星星点点的桃色和鸭子在春水中畅快的游动,生机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三四句说: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里还有蒌蒿和芦芽。这蒌蒿和芦芽都是水边生长的植物,它们既是河豚喜欢吃的食物,同时人们为了应景儿而要使用的食材,可能会把蒌蒿釆了,也来把芦芽釆了来做下酒菜,甚至可能跟河豚一并煮到锅里头做为河豚的鱼边菜。蒌蒿已经长得满地都是了,可是芦芽为什么还是短的呢?因为芦芽长得比蒌蒿要慢一点,所以它露出了尖尖角,也正与初春万物刚刚萌生的景象相配合。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注意一下,河豚不应该出现在画面里,你想想,江水里的河豚怎么画?难道惠崇把河水画得那么清,里头留上三四只河豚,那就成煮河豚了,就不是春江里头的河豚了。

总结一下,画里头应该是有竹子,还有三两枝的桃花,沿着春江来看,有江上的小鸭子,还有江边满地的蒌蒿和有短短的芦芽,然后诗人想象说:哇,这个美丽的初春时节,也正是河豚要上来的时候了吧!

那这写的不就是初春时节的景象吗?没错。但是其它的鱼类与可能在春天上溯产卵,为什么苏轼非得说河豚呢?那必须得说河豚,因为苏轼就是一个河豚迷。大家都知道河豚美味,但剧毒无比,尤其它的肝脏和卵巢有剧毒,烹调不得法,会死人的。苏轼的一个朋友认为吃河豚太危险,忠臣孝子不能吃河豚,吃了之后既不能做忠臣,也不能做孝子了。苏轼算是忠臣孝子,但却依然不改初衷、不忘初心地要吃河豚!

苏轼闲居在常州时,当地有一个乡绅仰慕苏轼的名声,他有个厨子特别擅长烹调河豚,于是乡绅就请苏轼来家里吃河豚。这天晚上的河豚宴就只有苏轼一个人,乡绅的家人都不吃。全家人包括他的妻妾孩子们一股脑地全都躲在屏风后面,静静地听着。苏轼在吃河豚,他们听到了什么?他们听到了筷子的声音,还听到了咀嚼的声音,但是却没有评价的声音。厨子以及出资的主人和老婆孩子们都有点失望了,正在失望的时候猛听苏轼放下筷子,大喝一声:“太好吃了!今天就是死了也值得!”我们可以想象,苏轼之爱河豚,甚至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所以虽然是在写惠崇和尚的一幅画上的诗句,人家的画面上没有河豚,你想想要是岸边上放着一排的河豚,那成何体统?但是苏轼看到这副春江晓景图,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个时节里美味的河豚了。苏轼正是在想象,他看到的是这幅画,而他在想的是,有桃花、有竹子,春江,有鸭子,还有芦蒿有芦芽,那这个时节里江水里一定有美味的河豚啊,应该在画上添一碗河豚,变成东坡学士食豚图,这样就死了也值。你看,对于苏轼这样一个玩命的美食家和吃货来讲,河豚已经成为了他心里的一个重要的联想。

苏轼写这首诗时,已经结束了在貢州的流放生涯,这时候宋神宗已经去世,朝廷开始重新重用苏东坡。这时候苏轼的心情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人心情好了胃口也开了,又不改吃货本性,看到一幅画又想到要吃河豚。

事实上,我们知道苏东坡对吃是有很高的要求的,譬如说,他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跟朋友们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美食的最高境界。他说,第一道菜应是烂蒸同州羊羔肉,将杏仁茶与香菜灌入羊羔腹中蒸煮而成,既有羊羔肉的鲜美,又有香菜的清香,还有杏仁茶的美味。这吃的够精致了吧?没错,吃的确实很精致了,可是人生不可能每天都吃得这么精致、这么富贵。

苏轼活了66岁,而在他的人生当中,有12年多的时间都是在被流放和贬谪中度过的!换句话说,至少在这12年时间里头,苏轼是没有吃到什么像样的东西的。我们知道实际上,苏轼也并不是以精贵而著称的美食家,他既能享受山珍海味,又能在粗茶淡饭中感受滋味,正如苏轼有诗云:“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东坡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经验。

苏轼的品味不仅仅在五星级的酒店,也不仅仅在“满汉全席”上,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天的日子里,吃山珍海味是享受人生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而在粗茶淡饭中吃出艺术和精致,品味人生的田野山泉、涓涓细流,他们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有河豚、有蒸羊羔的时候,苏轼懂得享受人间美味;在没有珍贵食材,只有猪肉、菜羹、羊脊骨的时候,苏轼能够运用自己的才智和审美让自己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在生活极其艰苦,所有的食物仅够果腹的时候,苏轼还能够用:“饮酒但饮湿”的方法,把食物当作治疗饥饿的药。这才是真正的美食家。

苏轼活了不到70岁,但他的各种诗文的创作加在一起就接近一万首篇,他一生还有诸多政绩、大量的学术研究、艺术作品,这显示了他身上异常巨大的创造力。这创造力的来源是什么?我认为是他对人生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上至玉皇大亲,下至卑田院乞小儿,没有一个不好的人,他看见天底下的人都可能是他的朋友。虽然有人可能是他的敌人,但他也情愿把他们看作朋友。苏轼对待事物的态度也是这样,世间没有好的饭,也没有坏的饭,只有自己想吃的饭,只要是自己想吃的饭,吃得饱的饭,就是美食。

所以,苏轼这个美食家,我们可别小看他。从苏轼身上可以联想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每天的美食就是每一顿饭,只要你用心品尝,一顿饭再粗糙,也总有它最美好的地方。正因为有这样的平常心,所以苏轼吃得了大餐,嚼得了菜根,能上也能下,能甘亦能苦。

【拓展知识点】

一、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二、诗文解析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上:逆江而上

三、引用诗句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