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大舞台,其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场,都在里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只不过有人璀璨明亮,熠熠生辉如同天上的繁星,有人黯淡无光只是普通的砂石,而更有人做了危害于他人,危害于民族的事情,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遗臭万年。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第三种人,他曾经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大肆售卖自己的假药,许多志愿军就是因为用了他的药品而不治身亡。在***处于岌岌可危的关头,很难想象竟然会有这样的人,他不仅不为***的安危出钱出力,反而大发国难财,最终导致大量志愿军的死亡。
有人猜测他是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特务,也有人猜测这人可能只是一位见钱眼开的普通商贩,更有人猜测这人可能有日本血统,这人真的如同传闻猜测的一般身份复杂吗?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王康年
这位假药贩子叫王康年,于192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小康之家,因为家境尚可,于是在年幼的时候王康年就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再加上王康年本人也天资聪颖,才情过人,于是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王康年在17岁的时候成功考入上海大亚电台成为了一位练习生,在转正之后王康年就成为了早期电台的“报告员”。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着各种的偶然与巧合,就仿佛如同上天在刻意引领着王康年来寻找一条发财之道一般,这个电台恰巧正是一个商业电台,王康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听和报告各种商业广告。与此同时,王康年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私底下还研究了财经类和商业类的报刊与资料。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与感染之下,再加上王康年自身的努力与勤奋,很快王康年就学会相关的“发财手段”。可惜王康年心术不正,再加上贪欲作祟,最终使得王康年走上了绝路。否则以王康年的学识,完全足够他通过实力来为自己打拼一个精彩的人生。
王康年
对于当时的王康年来说,他自己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来到上海,但是他全然没有思考过自己来到上海之后会面临着怎样的窘境。首先他来自浙江杭州的一个小地方,虽然家境属于小康,但是那点资本完全不足以支撑着自己在上海开创一个新的事业。
再加上他并没有上海的朋友,人脉这方面完全空白。但是在那个时候王康年并没有想到要靠自己来结交人脉,一步一个脚印在上海扎根。相反王康年每天都在焦虑,他很希望通过某种“捷径”结交上流人士能够立刻带他脱离眼前的境况,但是苦于没有门路,这种对于现实的无力感使得王康年深深陷入了焦灼当中。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因为王康年外形俊朗再加上电台报告员的身份加持,很快“好运”便找上门来,在一次偶然事件当中,王康年机缘巧合之认识了原来公租界一位巡捕的女儿,很快王康年便意识到与这位巡捕的女儿结婚是他能够扎根上海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认识短短几天之后,王康年便迅速展开了攻势。
急救包
在恋爱期间,王康年出手大方,再加上甜言蜜语并且制造偶遇的机会,很快就使得这位女士相信王康年正是她的“白马王子”,两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结婚之后,王康年又继续带有目的性游说自己的岳父岳母为自己的事业而投资。
对于王康年的岳父来说,支持王康年的事业就相当于为自己女儿以后的幸福生活架桥铺路,再加上王康年信誓旦旦保证绝对稳赚不赔,一本万利。于是王康年的岳父便拿出自己手头几乎全部积蓄在上海市西藏路帮助王康年租了一个门面开设一个商铺叫作“大康行”。
彼时的王康年尚且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在那时候他主要负责销售一些毛巾、袜子、雪花膏等小商品来招徕客人。因为王康年本就能说会道,再加上商铺开设的地段选择也比较好,“大康行”里面客人也一直络绎不绝,为王康年带来了稳定的利润收入。
受伤的志愿军
然而随着收入的增加,王康年的野心也随之而膨胀,大康行所产生的利润对于他而言开始变得不值一提。很快由于上海***西药因进口药的断档,销量一路暴增,这件事情很快被王康年注意到,也被王康年锁定为“新的商机”。
这段时间因为大康行经营有善,王康年自己也有了不少的存款,眼看自己做医药生意也有了本钱,又不甘心平白错过这样的时机。于是王康年没有经过细致的调查,就开始一头扎进医药行业,试图在里面掀起什么水花,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王康年响亮的两耳光。
当时西药十分畅销,也有因此不少人希望打个欠条然后等利润回本再交付现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有人赖账,到了约定时间出现无法付账的情况。于是很多大型制药厂的老板经过考量决定必须现场交付定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这让王康年属实犯难,因为虽然王康年如今有些存款,但是对于从事医药行业来说,这些存款无异于杯水车薪,但是小本生意又不足以支撑王康年的野心。
王康年案报道新闻
才刚刚打算入行,王康年就面临着这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王康年也有过放弃的想法,但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很快王康年就想到了空手套白狼的计策。这时候王康年自私自利、狡猾奸诈的本性也开始显露出来。当时王康年试图通过空头订单来套取定金,接着套取顾客的定金,以此作为本金来换取货物。
由于王康年在经营大康行的时候尚且足够诚信,名声在外,于是很多顾客就这样把钱交给了王康年,他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自从从事了医药行业之后,王康年并不能如期兑现自己的承诺,很快王康年的信誉值就被消耗殆尽,变得声名狼藉。
老上海
在抗战胜利之后,王康年主动将自己的“大康西药行”搬迁至汉口路456号,并且改名为“大康西药房”。但是“换汤不换药”,虽然药房的名字做了变更,但是自古以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王康年在康年此时已经沉迷于赚快钱的快感当中无法自拔,最终空头订单到期无货兑现,但是他依然生活奢侈,最终声名狼藉。
很快时间来到了1949年5月3日,王康年被一位叫做严广骏的人告上了法庭,原因竟是因为王康年私吞了严广骏寄存在大康药房里面的一大批药品。说来严广骏当时本意只是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药品寄存在大康药房,并且二人也早已约定好且有合约作为凭证。
老上海
但是王康年在寄存期满的时候却主动委托律师宣告药房倒闭,而严广骏所存放的药品也被王康年作为自己的资产进行了财产清算。在财产清算之后,严广骏来找王康年索要自己的药品,王康年却自己玩起了失踪,严广骏满腔委屈与愤怒无处发泄,只得将王康年告上了法庭,一旦罪名成立,王康年或将面临锒铛入狱的风险。
但是当时距离上海解放只有数天,解放军也已经兵临城下了。当时上海资本界人人自危,法官们亦是无心审理此案,于是便将王康年案件搁置下来了,没想到却为以后埋下了祸患。
距离王康年被告二十多天后,上海正式宣布解放。为了恢复战后经济,人民***大力扶持工商业,王康年的“大康药房”也自然成为了被扶持的对象。而这件事情甚至被刊登上了当时最有名气的《解放日报》,王康年自然也是深受触动,积极表现。
陈毅
于是他开始积极表现,主动参加了该地区的工商联合会,甚至由于王康年善于伪装和表现良好,王康年甚至还成为了大康所在大楼的居委会主任和肃反委员会主任。与此同时因为***的大力扶持,王康年的药店经营状况一路好转,最终他也在***的帮助下还清了部分债务。
好景不长,王康年又故态复萌。他自私自利的奸商本性又开始显露出来,不仅经常和机关、部队以及国营机构搞一些非法的“业务往来,还经常钻法律的空子来谋求灰色收入。除此之外,王康年真正将表面功夫发挥到了极致,不仅将员工们的工衣换成了列宁装,他自己也张口闭口共产主义。
然而表面功夫做得再好,内里倘若是腐朽不堪的话,迟早会为自己招来祸患。“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很快也应验在了王康年身上。当时志愿军后勤部派遣人员到上海采购一批医药用品,而王康年在那个时候并没有这批医药用品的存货,但是由于利润丰厚,王康年就不管不顾前来与志愿军谈判,以期拿到这笔价值共3亿余元的单子。
卫生员救治伤兵
很快一个月之后,到了约定的时间,王康年却谎称自己已经采购了药品,但是还在路上,暂且没有办法运送到位。后来王康年又为自己找了很多其他的推辞,一拖再拖。最后到了紧急时刻,大康药房店内的员工都在催问这批药品的下落之时,王康年又谎称现下手头紧,只能买到一些便宜的药品,让志愿军采购员们先把这批药品运送至东北以解燃眉之急,剩下的那批药品择日再运送过去。
当时情况属实紧急,志愿军采购员们也只得暂且答应下来。很快又来到了1952年1月5日,这是又一次约定的交货日期。王康年再次以银根紧为由试图推迟,但是奈何前线需求紧迫,部队也在施压。于是王康年只得再次采购价格便宜的药品搪塞过去,但是前线最为需要的消治龙粉以及黄凡士林等药品,王康年多次以药品价格高昂、药品紧缺等为由拒绝发货。
王康年被捕
与此同时他还想方设法利用志愿军的资金来为自己维持奢侈的生活和药店的日常经营。最后王康年甚至用鱼肝油等物品来搪塞,做投机生意!最终王康年的事情受到了大康药房内会计主任董渊的揭发,除此之外大康药房的职工滕仲年和马维善也积极揭发王康年的罪行,原来王康年除了售卖假药,做投机生意之外,还有对官员行贿的罪行。
根据知情人透露,王康年曾经以行贿的手段,收买多个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而这金额在那个年代甚至高达2亿元,在王康年案件被揭发之后,因为他行贿人数众多,所牵涉的机关单位和人员数不胜数,金额更是巨大。1952年2月,王康年被正式逮捕,而整整一年后,王康年的案件才被全部审理清楚,最终获判死刑。
志愿军
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人生在世应该走正路,行正道,断不可投机取巧。王康年最终获得了应有的惩罚,诚然他罪有应得。但是与此同时,王康年案件应该更具有警示意义,时至今日,我们也应该以此为戒,脚踏实地的奋斗和努力,为自己来拼搏出一个幸福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