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南质疑联想引发的舆论风浪中,因为明显袒护资方立场而陷入千夫所指境地的胡锡进,忽然开始“反对激进和极端”了,他呼吁“不要轻易那样相互扣帽子”,并危言耸听地说,“激进主义一旦风行……如果在某个领域和层面失去控制,就会破坏秩序,导致那里失去宽松和张力,一旦继续蔓延开来,将致环境紧绷,人人自危,最后伤害到我们所有人。”
胡锡进果然出手不凡,一方面说不要“相互扣帽子”,另一方面,反手就把“激进主义”的帽子扣在了司马南及其支持者头上了——尽管按照胡锡进的一贯作风,他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司马南就是激进主义”,但在当下胡马争论的语境中,任何一位关注争论的人都不会对此有任何误解。
司马南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一篇题为《要锡进主义,不要激进主义》的短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激进主义这个词儿有点模糊,不知道具体内涵是什么。”
胡锡进是不会站出来为司马南解疑释惑的,因为对自己使用的概念准确进行定义,从来都不是胡锡进所擅长的。
一方面,胡锡进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保持概念的模糊性,就可以随意扩大其外延,这样一来,概念(比如“激进主义”)就会变成一块抛出去之后也能够灵巧拐弯的砖头,可以随意击中任何想击中的人。
02但是,胡锡进跳出来反对激进主义,反证了他分析国内问题的方法论是折衷主义(分析国际和台海问题则分别是臣妾主义和精神胜利法)。
什么是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基本特点是从现象到现象进行“分析”,回避揭示事物的本质。
折衷主义经常用二元论、调和论代替和冒充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有时把矛盾的两个方面调和起来,否认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有时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
从历史上看,折衷主义历来是资产阶级哲学和修正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惯用的诡辩手法。
那么,为什么说反对激进主义就是折衷主义呢?
这是因为,“激进”仅仅是一种现象,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而并非事物的本质。把自己反对的事物贴上激进主义的标签,正是因为害怕面对事物的本质。
比如,这次司马南质疑联想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公众对精英阶层垄断社会资源导致巨大不公平不满。
这一根本原因是胡锡进所无法面对的。
不能面对又要反对,怎么办呢?贴上“激进、极端”的标签是最简单的方式了。
持折衷主义观点的人,都是有立场的,并且其立场一定是和既得利益阶层站在一起的,而既得利益阶层要用自身狭隘的特殊的利益冒充***民族的利益,甚至冒充全民的利益,就一定要用折衷主义作为自己的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话: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同样我们可以说,那些用折衷主义手法蓄意隐瞒自己观点,用各种花言巧语把自己真实立场伪装起来,总是一副“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的角色,也一定是骗子!
学好唯物辩证法,增强我们识别形形色色骗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