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发布了《关于2020年闵行区中小学(含中职校)优秀德育干部、新时代好辅导员、金奖和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决定》。从获奖教师的履历来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应该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学生观是教师潜在的思想观念,决定了师生关系的样态。而师生关系又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进程,决定了教育活动效果。因此,学生是什么这一问题应当成为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前必须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首要问题。
学生是什么?首先,学生是人,从他们出生甚至从母亲孕育的那一天起,便拥有一个人的身份。其次,他们是发展中的人,后生可畏,学生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再其次,他们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每个学生都是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身体的统一体;他们是个性十足的人,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自有其特点。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怀有敬畏之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注他们,亲近他们,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成长,完成责无旁贷的育人使命。
尊重和理解学生,既是基于学生的社会属性出发,也是由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教育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项社会交往活动,自然具有人与人相处的一般特点,民主平等也就成为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因此,师生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就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有效性来说,教育是一项打动学生心灵、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活动,而教学活动的效果也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还受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意志品质等因素影响。也就是说,离开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心灵的关注,教育教学活动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而不是由学生的外部表现而轻易得出结论,应对其外部表现进行深入的背景与原因分析。
关注和亲近学生,是基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劳动对象的独特性、生动性和丰富性所做的要求。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在心上,关注学生的一笑一颦、一言一行,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困难与疑惑;既关注课堂上的表现,又关注课间的举动;既关注他们校内的表现,又关注他们的家庭生活。因为关注,所以亲近,所以了解,教育工作因此更具针对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关注学生和亲近学生,是教师对工作具有高度认同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相信和包容学生,是基于教师促进学生成长之职责而来的。教师对待学生应当做到宽厚仁慈,不苛刻不迁怒、不抛弃不放弃,包容学生身上的缺点,宽容学生的失误,理性对待学生的错误,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我,让学生在获得归属感的同时,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成长。
欣赏和激励学生,是基于学生成长需要所做的要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个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也应成为教师自觉的教育追求。因此,教师要做到悦纳学生,鼓励学生,进而让他们形成高度的自我认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教师应当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欣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能够敏锐地捕捉并及时表扬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与他们一起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让他们既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又能做到戒骄戒躁、谦虚谨慎、持之以恒、一往无前。
对于教师来说,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亲近学生、相信学生、包容学生、欣赏学生、激励学生,源自于长期以来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感悟,其基本前提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良知、教育情怀及使命担当。
(作者:肖丽梅,系山东省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