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各墓园举行集中祭扫活动 (资料图片) 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
羊城晚报记者 符畅 实习生 温泽广 通讯员 廖培金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是缅怀先人、扫墓祭祖的传统节日,而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省多地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倡导在外人员暂不返乡祭拜。那么,这部分群体的祭扫需求该如何满足?
据羊城晚报记者观察,早在清明前,就有用户在二手交易平台推出有偿代祭扫业务,可代客购买祭品并视频连线扫墓过程。市民对该业务持有不同看法,专家指出,清明重在缅怀追思,居家一样可以祭拜先人。另外,记者从广州市殡葬管理处了解到,清明期间,全市所有公墓将免费提供擦拭墓碑、敬献鲜花服务,所有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将集体敬献花篮,以满足市民群众的追思怀念需求。
调查:
有偿代祭扫收费不一,可定制不同服务
“清明代扫墓,祭祀跑腿”“清明节代祭扫服务私人订制千元一单,可代倒酒、代聊天、代号啕大哭”……打开某二手交易平台软件,输入“代祭扫”进行搜索,会弹出大量卖家发布的信息,其中不乏为广东地区提供该项服务的。
记者看到,不同卖家代祭扫服务价格有高有低,从100元到上千元不等。服务内容除了擦墓碑、代倒酒、代送鲜花等,还呈现出定制化倾向。例如,某承接广州地区代扫墓服务的卖家推出了888元的“疫情特惠”套餐,不仅提供水果、发糕、烧肉、茶酒、电香烛等供品,礼成之后还可以向客户发送祭扫录像;如果客户需要在墓前播放亲情寄语视频,或是进行直播连线,则加收200元费用。
记者联系了另一位广东地区的卖家,其表示可按照客户需求购买鲜花及祭品,费用由客户支付,另外收取代祭扫费用1000元,祭扫过程支持全程视频连线。
观点:
市民持不同看法,有人花钱请熟人代祭
事实上,有偿代客祭扫现象前几年已出现,疫情下则更为趋热。针对市面上出现的代祭扫行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对此持不一样的观点和态度。
“潮汕地区对清明祭祖的传统非常看重,其他节日不回去都可以接受,但是正清日当天祭拜先人是我们的习俗。”今年50岁的温先生是揭阳人,已定居广州多年。他表示,如果出于疫情等特殊原因,实在无法返乡拜祭,他也可以接受代祭扫服务,但不会选择陌生人,而是会委托在老家的亲朋好友帮忙。“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无奈之下,之前也付费请人代祭扫过。因为是熟人,祭扫流程比较规范,而且全程拍了视频,所以能接受。”温先生说。
27岁的舒小姐定居深圳,她表示,每年她们一家都有祭拜先人的传统,受近期疫情影响,这个清明假期不能回老家。“但祭拜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先人的追忆,重要的是情感,而不是形式,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实在回不去的话,在哪都能用自己的方式祭拜。”她说。
定居广州的李先生与舒小姐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纪念不应该局限于物理上的途径与方式,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提到的,‘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只要我们心里记得先人,就是最好的。”
服务:
广州主要祭扫场所提供免费代祭扫
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副处长周韵介绍,目前,广州市各祭扫场所并未推出有偿代客祭扫服务,市民如委托亲戚朋友代祭扫,属个人行为。但她也表示,希望市民理性看待有偿代祭,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及最新的祭扫通知。
记者了解到,自疫情发生以来,近年每年清明期间,广州市主要祭扫场所都会提供免费的代祭扫服务。例如,2020年清明,金钟墓园就举办了集中祭扫活动,工作人员手捧鲜花到各个墓区,依次在每个墓位前行礼、献花。金钟墓园相关负责人杨家强表示,清明祭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家庭传承家风、教育下一代的好时机,“我们不建议客户请人代祭扫。但如果客户定居国外,国内又没有亲友,不得不请人代祭扫的,可以提前和我们沟通,我们特事特办,这也是对客户的保障”。
正果万安园服务处负责人胡宝介绍,疫情前收到的客户代祭扫需求并不多,而疫情暴发后,这样的需求明显增多,为此,万安园可提供无偿代客祭扫服务。“由工作人员帮忙擦拭墓碑、点香烛等,如果客户有需要,我们也可以拍照、拍视频发过去。”他说。
周韵透露,今年清明期间,广州市13家公墓(含银河公墓)将为所有墓位免费擦拭墓碑,并敬献一朵鲜花;同时,153家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将集体敬献花篮,以满足广大市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需求。
同时,广州市今年继续推出“信邮哀思”服务。市民可关注广州邮政公众号“微邮筒”,选择“信邮哀思”活动,通过写信、写明信片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思念。“所有信件将由广州市殡葬管理处统一分发至各墓园,由工作人员放至墓位上,让思念更有温度。”周韵说。
她还表示,鼓励大家采用“云祭扫”的方式,通过“粤省事”或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广州银河公墓的祭扫通道,进行网上祭扫。
专家:
不必扎堆祭拜,居家也可遥寄哀思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潘剑明指出,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清明祭祖的传统,这个节日里,除了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缅怀先人的事迹,对子孙后代进行家风教育,让他们记住先人对家族和家庭的贡献。
他说,疫情发生以来,多地暂停现场祭扫活动,但人们依然可以通过网上祭拜等方式寄托思念。“可以在家里的阳台、客厅或者门口摆上祭品,遥寄相思;也可以将先人的事迹与子孙后代进行分享,这是家风家教的重要传承。”
潘剑明还强调,清明祭祖,并非只局限于假期三天,清明节之前的一个星期,以及清明节之后的一个月内,都可以祭拜,避免扎堆。“以我的家乡天河珠村为例,拜山分春、秋两祭,秋天的祭祀活动往往更加盛大。并且在其他法定假期,也会有远在境外的宗族后代返乡祭拜。祖宗虽远,祭祀心诚。”他说。
来源: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