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方沿海近岸,经常可以看到海水表层的成群游动的海鲢鱼,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大眼海鲢、夏威夷海鲢、大西洋海鲢,这几种海鲢都是爆发力很强的掠食鱼类。
其中大眼海鲢体长一般在80公分之内,在河口地区最常见的规格在20~60公分之间。夏威夷海淀体长可达120公分,经常出现在较浅的沙泥底河口及内湾。而大西洋海链体型最为巨大,体长可达2米,体重超过75公斤,是美洲地区的主要垂钓目标鱼类之一。
▲▲上图是大眼海鲢,其标志性特征是大大的眼睛和坚硬的吻部。大眼海鲢就是通常所说的大海鲢(Megalops Cyprinoids),侧线鳞数目为36~40,属于暖水性近海中上层鱼类,也可以进入河口淡水中生长肥育。
▲▲上图是夏威夷海鲢,英文名称颇为优雅,为Ladyfish,而中文俗称则为烂肉鳡,土感十足。这种鱼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海域,在我国台湾省附近海域也有分布,主要以表层浮游生物为食,有时也吃小型鱼虾类。
▲▲大西洋海鲢堪称体型最大的海鲢鱼,在***几乎没有分布,主要产区是中美洲地区,在内陆的淡水河流中也有巨型大西洋海鲢出没,爆发力惊人,往往需要几个壮汉合作才能将其制服。
我国最常见的是大眼海鲢(即大海鲢)。大海鲢虽然身形巨大,但是在水产市场上并不多见,在国外是美国、印度的主要水产养殖鱼类之一,这种鱼对养殖条件的要求不高,在pH8.2,水温28℃左右即可养殖。在我国,目前只有海南地区有一定的渔业产量。
大海鲢一般分布在亚热带及热带海域。历史上关于大海鲢的初次报道是在1846年,发现地点位于广州。1902年在台湾又有渔民发现了大海鲢,之后在1926年的海南岛再次发现。1999年,在台湾内陆的河流中也发现了大海鲢的踪迹。
2006年6月开始,上海海洋大学(那时候还叫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才正式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的工作人员在长江口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定点监测。研究人员在长江口沿岸设置了13个采样点,以便对长江口仔稚鱼的多样性概况进行调查。结果在小型拖网中发现了遮目鱼仔鱼,同时也发现了海鲢仔鱼40尾,大海鲢仔鱼144尾,这说明长江口附近极有可能存在大海鲢的天然产卵场,这也是已知最位置最靠北的大海鲢产卵场。
位置更靠北的黄海海域,在夏季可能也有大海鲢的出没,但相关的报道却寥寥无几。关于大海鲢的分布,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里面讨论!
#水产养殖# #海鲢# #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