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是美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语言幽默风趣且言辞独到犀利,他一生讽刺小说占大多数,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有人说他是“美国的鲁迅”,可见其讽刺小说的成功,文坛地位之高。小编最近读完了《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里面收录了完整的马克·吐温讽刺小说。我特意做了一份榜单,排列了马克·吐温十大中短篇讽刺小说,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看的。
第十名:《我从参议院私人秘书的职位上卸任》本篇文章讲述了我加入参议院后,两个月后便主动辞职的故事。“我”本是一名十分努力的秘书,专门帮领导代笔写信回复问题,“我”在回答那些人们的请求时都是实事求是的作答。比如一些内达华州选民要求在鲍德温大牧场设立一所邮局,“我”根据当地的情况严词拒绝。但是“我”的领导却把我狠狠地骂了一顿。他觉得“我”不管怎样必须答应,这是因为写这些信的人可是选民,以后领导连任,升官必须全靠他们,为了他私利,这件事必须无条件答应。这让“我”十分窝火,因为这位官员不顾群众,只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这样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我”十分气愤,看尽官场玄机,干脆卸任辞职。
这篇文章是马克·吐温典型的短篇讽刺小说,是马克·吐温讽刺美国官员的经典之一,用很通俗、很犀利凶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故事,讽刺了美国官员不顾民生生计,只为自己一己私利着想,讨好有权势的上级,只想着混好政绩,为升官而不顾一切。美国官员们口中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又算什么?不过是当口号喊喊罢了。
第九名:《我如何主编农业报》这依旧是一篇以故事发问的文章,讲述了主人公意外当上农业报主编,但压根儿对农业实践毫无经验,写出了一篇篇荒谬的文章,“萝卜长树上”“公鹅产卵”“七八月份开始农作”“南瓜是浆果”这些荒诞的社论稀里糊涂地登在了报刊上,引人发笑。很多忠实读者上门质问,被主人公的解释气得摔门而出。最后主人公惹怒了报社老板,被炒了鱿鱼。
本篇文章的妙处在于短小精悍,寥寥几页便完整地陈述了一个故事,马克·吐温在本篇文章中将幽默风趣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加入了夸张手法,让文章可读性很高。在幽默风趣中,马克·吐温大胆讽刺了报社的主编,写出其毫无经验便走马上任的现象。同时报纸由谁主编、出资、主持的问题也就呼之欲出,由此可见美国一直标榜的新闻自由的真相了。
这篇文章小编也做过详细解读,可以点我的头像阅读文章。
第八名:《已故的乔治·费希尔事件始末》本文记录了美国史上的一起真实案例,在克里克战争中,乔治费希尔的财产被一帮身份不明的人毁坏了。二十年后,乔治费希尔的妻子和她的后任丈夫向国会申请赔偿财产损失,试图证明那伙人是军队,依照法律需要赔偿损失。但国会驳回了申请。然而费希尔一家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们不断申诉,要求赔偿,几次三番重试,从一八一三年到一九五八年,费希尔家族总共得到了六万七千元的赔偿,然而事情没有结束,这家仅仅安静了两年就再次出山,最终将赔偿数额定格在了十三万三千三百二十三元一角九分,闹剧才暂时告一段落。
本文马克·吐温罕见地没有使用幽默诙谐并带有调侃的语言,而是平铺直叙,通过时间线和序号,有条理地阐述了这一史实。揭露了这一荒唐的骗局,讽刺了那些毫无脸面的爱财的骗子。但转念一想,这么一个明显的骗局,美国的官员看不出来吗?很显然,美国官员没有按规章办事,收了某些人的贿赂,才使这家人得逞。再次暗暗讽刺并揭露了美国官场的黑幕。
第七名:《卡匹托尔山上的维纳斯雕像》这篇文章作者还是写了一个故事:一个穷小子乔治和一个食品杂货商的女儿玛丽两情相悦,但玛丽的父亲必须要乔治弄到五万块钱才肯把女儿嫁给他,无计可施的雕塑家乔治向朋友约翰诉苦,约翰却一口答应自己会在五个月内把五万元弄到手。时间飞逝,期限已满,乔治莫名其妙的名利双收、钱财到手,后来才知道,约翰将他的雕塑砸碎一部分,将剩下的那一部分埋在土里,然后自导自演说自己发现了维纳斯雕像,在拍卖中得到了五百万法郎,将钱汇给了乔治。
这看似是讲了一篇穷小子发家致富的故事,但联系一下当时的背景,正值“石化巨人”的骗局在美国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作者这么写,实际上是揭露了艺术界的黑幕,而且这仅是一起案件,谁又知道那些在博物馆里、在聚光灯下照着的文物又是真是假呢?值得一提的是那位老丈人有了钱便让女儿嫁给了乔治,可见当时充满了拜金主义的社会。
第六名:《他究竟是已死还是仍活着?》这篇文章和刚才的《卡匹托尔山上的维纳斯雕像》类型差不多,都是为了揭示艺术界的黑幕,内容就是一个没名气的画家假装死亡,知道内情的三个朋友不停地做宣传,最后赚得盆满钵满。和前一篇题材一样,文章都是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内容上不想多废话,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搜搜看看。之所以小编把本篇放在《卡匹托尔山上的维纳斯雕像》前面,是因为这篇文章向人们详细地记录了骗子们到底是如何将画作卖出去的,同时也暗示了那些所谓的“艺术品”、“名画”的真正出处。
第五名:《被偷走的白象》本篇讲述了“我”要上贡的白象突然失踪,情急之下找到了布伦特探长请求他帮助破案,在三个星期的追踪后,白象终于找到了。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马克·吐温批判得最狠的一篇文章之一了。书中,我们看到的是昏庸无能且目空一切、一昧的追求虚名却又不帮群众办实事,只知道寻找借口聚敛钱财的***官僚,体型庞大,皮肤雪白的大象竟然踪迹全无,恐怕不符合生活实际,但越是这样,越说明那些官僚的腐败无能。懒惰成性、一拖再拖,这种作风竟然出现在了***身上,一定破不了案。但转念一想,这要是发生在***机关上,那简直无法想象。
第四名:《三万元的遗产》本篇讲述了一对穷夫妇意外被告知即将得到一笔遗产,这对夫妇喜出望外,欢欣鼓舞,想入非非,钱还没有到手便沉浸在了幻想之中,不断将自己的想象放大,办学校,造教堂,什么都想的出来,变成了异想天开。他们甚至放弃了宗教,在每周的星期日,也就是基督教徒的“安息日”,在这一天中做着那荒诞的幻想。五年后,他们才得知,那所谓的遗产根本就是一纸空文,夫妻两个由于遭受的打击太大,精神失常,不久便死了。
《三万元的遗产》中,作者生动地勾勒出这对穷苦夫妻的发财梦的可笑。可见在当时,这拜金主义者的疯狂,竟然能够像这对夫妻一样沉浸在幻想中无法自拔。诚然,马克·吐温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这么写也是为了更辛辣地表现了爱财如命者的不可理喻。
第三名:《竞选州长》不得不说《竞选州长》这篇文章在马克·吐温的讽刺文集中知名度是名列前茅的,这一点想必没有人会质疑吧!这篇简短的文章讲述了“我”是一名州长候选人,在还没有做出行动,发表演讲时,就遭到了各大报刊的抨击,其中大部分的内容全都是虚构的,一小部分真实的内容也是夸大其词,况且这些问题也是无伤大雅,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我”听从了长辈的意见,不闻不问,不做辩解,但媒介却并没有理解我,反而得寸进尺,乱做文章,甚至对我不做解释这一点上都骂声一片。最后,我再也承受不住群众对我的谩骂,干脆退出。
本篇文章可能从描写方法、修辞方法以及故事的精彩程度可能还不及前面的文章,但它的政治意义却是十分重要的。它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所谓“民主权利”的真面目,把美国官场的黑幕写得面面俱到、淋漓尽致。文中的“我”刚刚当上州长候选人,就惨遭媒体铺天盖地的污蔑、诽谤与谩骂。我们当然能想到这一切都是由谁主使的——其他候选人。他们没有出面,却能将媒体操纵,仅仅是一个候选人竞争对手,讲道理绝对没有这么大的能量,那么幕后的主使者,那些候选人,到底会是什么人?
第二名:《腐蚀了哈德利堡居民的人》好啦好啦,小编已经看到你们满脸的问号了,你们一定想问:这到底是哪篇文章?名字怎么如此陌生?坦白来讲,这篇文章的确知名度没有《竞选州长》、《三万元的遗产》那么高,但它能够排在这两篇之上,可见这篇文章是很不错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年轻人把四万美元交给了哈德利堡的居民,说是要报答一名恩人。哈德利堡镇居民世代诚信,然而在寻找这名恩人时,竟然有十九人说自己是那个神秘的恩人。为了这件事,这几位仁兄吵得不可开交,成了人们的笑柄。最后那位年轻人出现,道明了真相:没有什么恩人,那袋钱也仅是子虚乌有,他是想让大家看看这个镇上人的本心,他们到底是否民风淳朴诚实,是否想媒体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关于人心的考验,很显然,他们都没有通过。
这篇文章,马克·吐温用诙谐幽默的笔锋,欢快地向人们说明金钱会让人变坏这个道理,我们看到了这个镇上人只图虚名,实际上心中贪婪不已,没有一个老好人,全都屈服在了金钱面前,再这么一看,谁还笑得出来?我们得为人类悲哀了。这篇文章之所以好,就好在它反映了人性。
第一名:《百万英镑》如果你质疑前面的一切排名,我都理解,但这篇文章是妥妥的第一名,太经典了,是马克·吐温写得最好的讽刺小说,他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穷小伙亨利来到异国他乡,被两个富家子弟看上,给了亨利一张百万英镑,让他必须生存一个月。要知道亨利没有其他钞票,同时持有这张百万英镑很有可能被逮捕,小命不保。但亨利不愧是小伙子,脑子很好,反倒利用这张百万英镑开了自己的公司,好吃好喝,纵情享乐,结识王公贵族,最后还抱得美人归。
这篇文章中马克·吐温十分注意对人物的描写,特别对人物的神态写得无比仔细,脸上的每一处笑纹他都写得很具体。这篇文章看似是一篇爆米花式的文章,但仔细研读就会发现,亨利的成功实际上很好地讽刺了当时的拜金主义思想,这种腐败的思想在一张百万英镑前原形毕露。
好了,今天的盘点就到这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文章中的前十名都被收录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