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食 / 正文

鱼疗(鱼疗脚心)

时间:2022-04-06 11:25:07 浏览:6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鱼疗

丨编辑/排版:Fanny 责编:敏仔 审核:李云

​ 几百几千只小鱼簇拥而来,亲吻脚丫,仿佛自己已然化身美人鱼,在水中嬉戏摇摆……

鱼疗

这不是梦,这是温泉池中常见的 鱼疗 。

小红小时候跟着家人去泡过几次温泉,其中一次就尝试了鱼疗。

一开始是比较害怕的(怕被鱼咬伤),但听工作人员说:“鱼疗能治疗疾病,没有任何副作用,还有利于身体健康”。最终鼓起勇气尝试了下,感觉脚底酥酥痒痒的,有点舒服。

鱼疗

(图源:网络)

但是长大之后,小红就对鱼疗产生了疑问:

被鱼啃一下,真就能治病、促进身体健康吗?

鱼疗是什么?

所谓鱼疗,就是把双脚放进有许多温泉鱼的池水中,让鱼儿来亲亲啃啃脚上的死皮。

真正的温泉鱼其实叫做淡红墨头鱼(Garra rufa),因其起源于土耳其,又叫土耳其墨头鱼。温泉鱼主要靠捕食浮游动物为生,若是没有食物,他们也会啃食人脚部的死皮。

鱼疗

(图源:网络)

由于温泉鱼价格和进货成本比较高,很多鱼疗店会用其他鱼来冒充代替,比如罗非鱼的幼鱼(对,就是能吃的罗非鱼),但罗非鱼即使是幼鱼,牙齿也比较锋利细密,很可能会咬伤人。

鱼疗

(图源:网络)

鱼疗真有那么神奇?

不少家人朋友对鱼疗功效是深信不疑的,温泉鱼疗馆的广告也一个比一个精彩,这样很难让人不心动。小红查了下,关于鱼疗常见的宣称功效如下:

● 足部按摩、去除死皮?

● 杀菌消毒??

● 治疗脚气、皮炎、湿疹等皮肤病???

●“排毒养颜、延年益寿”????

小红想说,一些商家为了营销,啥都能吹出来。

真相是:鱼疗只有第一条按摩脚部、软化剥脱角质的作用。

鱼疗

人脚上一般的角质通过走路等日常活动就能脱落,平时在家泡脚也能软化角质;对于角化过度的角质,则需采用磨砂膏或者刷酸等手段。

温泉鱼那么小,按摩和去角质的作用也比较有限,所以其实没有必要专门为了去角质而做鱼疗。

鱼疗

至于其他宣称的医疗保健、美容祛病等功效,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治病还是得找医生。

鱼疗的潜在风险

皮肤病患者可能因此加重病情

对于本身有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的患者,皮肤屏障不完整,可能对温泉中的杂质过敏(比如鱼类排泄物),造成病情加重。

有伤口、水疱时可能造成感染

鱼疗不仅不能治病,脚上有伤口时被鱼咬,反而可能传播或者感染疾病。一般来说,其可能会造成的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细菌感染、链球菌感染等。

1)病毒感染

人被病毒感染可出现跖疣、寻常疣、扁平疣等疾病。

2)真菌感染

多人鱼疗可能会造成真菌感染,导致足癣(脚气)、甲真菌癣等皮肤癣菌病。

鱼疗

3)细菌感染

皮肤有外伤后接触受污染的水或鱼类,可能会造成海洋分枝杆菌感染(又叫游泳池肉芽肿),好发于养鱼爱好者、水族馆饲养员身上,近年来其在我国发病率逐渐上升。

2017年,欧洲皮肤病学杂志发布了第一例由于鱼疗引起的海洋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

一位原本健康的21岁男性,在泰国曼谷的一次公共鱼疗之后,感染了海洋分枝杆菌,四周时间内在左脚背侧形成了坚硬粗糙的褐色红斑。而他在泰国度假期间除了鱼疗,没有把脚浸入大海或其他水中。

鱼疗

(图源:文献2)

鱼疗的注意事项

鱼疗其实是弊大于利的,但实在想体验下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要明确:只是为了享受小鱼按摩脚部的舒服感觉,而不是奔着所谓“治病、保健、美容”的噱头去。

确实想体验鱼疗,务必看看如下注意事项,确保玩得安全又安心:

1)确保严格的卫生状况

美国已经有几十个州禁止或者不推荐鱼疗,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温泉鱼疗的卫生状况堪忧,池水不够卫生。

所以做鱼疗前要先确保浴池是否卫生,鱼疗池内是否定期清洁消毒,是否一直用着同一批池水和鱼,活水温泉会相对比较好。

进入鱼疗池之前先进行淋浴,再进入池中;鱼疗时尽量选择选择人少的地方;做完之后也要进行身体冲洗或者消毒。

鱼疗

2)有皮肤问题更要谨慎对待

皮肤有破损或者皮肤病的人,最好不要进行鱼疗,实在要也等完全好了之后,才可以做鱼疗。

做完鱼疗后,还是要仔细检查,如果有皮损或其他异常现象,建议就诊治疗。

鱼疗

大家有做过鱼疗吗?

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感受吧

〔参考文献〕

[1]张建中."温泉鱼疗可引发交叉感染."家庭科学 .12 (2010):50-50.Print.

[2]Vanhooteghem O, Theate I. Fish pedicure-induced foot mycobacteriosis infection due to Mycobacterium marinum: a first case report. Eur J Dermatol. 2017;27(3):299-300. doi:10.1684/ejd.2017.2976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0年08月06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封面设计:阿程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