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 / 正文

书楼(书楼镇)

时间:2022-04-07 07:40:09 浏览:11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文/梁炳青

去书楼,正值初秋。微凉,雨下了整整一周。

车从宜宾柏溪,沿着金沙江,在盘曲的山路上行驶一个多小时。到书楼时,天居然放晴。心情,也晴朗起来。

书楼,是屏山县的一个移民镇,像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江畔。浑浊、桀骜不驯的金沙江,因向家坝水电站,在这一段变得温驯、平和,像一个安静的处子。俯看,高高低低的房子,挨挨挤挤地安卧在群山之间,像一只小小的摇篮,又像一只欲飞未飞的彩蝶。有山则秀,有水则灵。灵山秀水,钟灵而毓秀。

书楼,这位藏于山间的小女子,被鸡罩山罩着,被金沙江水滋养着。书楼,真的是一块风水宝地。

走进书楼,就像走进了世外桃源。

书楼(书楼镇)

街上,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也没有喧嚣与闹杂。街的两边,植满文静的桂圆树、桂花树。细细碎碎的桂花,或黄如金,或雪似白,星星点点地点缀在青枝绿叶间。一丝丝、一缕缕地沁入心脾,让人神清而气爽,舒坦而熨帖。书楼,便氤氲在这迷幻的香里。

走进书楼,就像走进了川南历史的秘境。

神秘的石柱地遗址,就在书楼。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4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有新石器、商周时期文化层堆积及大量汉代墓葬。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将川南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公元前316年, 秦国踏灭蜀国, 留下金沙、三星堆这样灿烂文明的部族何去何从?这批人的生命、生活、迁徙, 已经沉没在历史长河中。石柱地遗址发掘出古蜀人生活的物证,让我们看到古蜀人南迁在此留下的背影。

石柱地遗址也留下了一个谜,即断代。此次发掘中,没有唐宋元时期的文物。自古以来,马湖江两岸广大区域为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元朝至元九年始,先后设置马湖路总管府、马湖总管府、马湖府。其辖区范围大约为今四川屏山、沐川、雷波、马边一部分及云南水富、绥江、永善一部分。明洪武四年改马湖路置,万历年,改屏山为治所,属四川布政司,烟火一向繁盛。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唐宋元时期成为石柱地遗址的空白?七八百年的时光里,这一带到底发生了什么?

走进书楼,就像走进了金沙江下游悠久历史的博物馆。

在书楼,还有一座隐密的马湖府古城。这座古城内,集中迁建了被淹没库区原有的42处地面文物。这里有研究明清时期中央对西南地区治理制度的平夷长官司衙门,有反映客家文化的丹桂湾、凌家老房子等古民居,有反映明清大江文化的禹帝宫、迎江门,有反映宗教文化的南华宫、文昌行祠,还有神秘的员外府……

徜徉其间,但见芳草萋萋,青砖灰瓦,画檐飞甍,感觉时光倒流,似乎是在岁月中穿行,在历史中穿行。抚摸着那一砖一瓦,一栏一柱,似乎抚摸着历史的肌肤,与时光和过往来一次深情的回眸。除了惊喜,还有惊奇,更有惊叹。

站在万寿寺,举目四望,江水泱泱,江面上似乎摇晃着历史的光影。山上,山岚如带。稀疏的房屋,时隐时现。有如书楼,藏之江畔,犹抱琵琶,盈盈欲语。

【作者简介】

梁炳青,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十月》《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奔流》《草原》《黄河文学》《四川日报》等报刊。出版有散文集《后窗》。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准确信息(不能错一个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卡号、***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书楼(书楼镇)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