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是餐桌上经常看到的蔬菜。不过,豇豆中的“豇”字,你读对了吗?买菜时,经常会听到有人念jiāng豆,也有人念gāng豆,到底应该怎么读呢?对于这种看似熟悉的蔬菜,你又了解多少呢?
gāng豆?标准读豇(jiāng)豆
新京报记者查询资料发现,豇豆俗称角豆、姜豆、带豆、挂豆角,是豆科植物。在汉语词典中,豇豆的“豇”字只有一个标准拼音jiāng,其释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为圆筒形长荚果,是普通的蔬菜。
那gāng豆是不是纯粹的误读呢?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中科院植物学博士顾有容在科普文章中表示,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的《大宋重修广韵》中收录了“豇”字,读音是“江”,特指这种植物的豆子。而明朝的《字汇》说,这个字也可以读作“岗”。在一些方言,例如上海话中,依然保持了这个读音,所以,gāng这种读法也是有历史传承的。
“但今天的标准汉语是普通话,现在不考虑方言读法,标准读音就是豇(jiāng)豆,也只有这一个读音。”顾有容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对于豇豆,各地还有不少形象的名字,例如东北地区直接叫线豆,一些南方地区叫长豆角或者豆角。
“漂洋过海”还是“土生土长”?
说完了名字,再聊聊豇豆的起源和历史。关于豇豆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来源于非洲,一种认为我国是原产地。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吃豇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以前,不少人便认为豇豆应该是起源于我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的“植物智”平台有资料显示,古代韵书《广韵》即有“豇”字,此书原在601年成书已佚,历经重修,现存宋代陆彭年等重修本。在北宋《图经本草》、明代朱橚撰的《救荒本草》以及《便民图纂》《本草纲目》等多种书志都有豇豆的记载,可见明代已经广泛栽培并食用豇豆。而在历史记载中,黄河流域气候曾较温暖,可能我国为豇豆原产地之一。
不过,顾有容表示,豇豆属Vigna是一个起源于热带非洲的类群,分布在中国的物种数量只有全属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豇豆极有可能是在非洲被驯化,并经由埃及和中东地区传播到东亚、东南亚和地中海沿岸。
如今,豇豆在不断选育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几种豆类作物之一,栽培遍及全世界。资料显示,豇豆下有三个栽培亚种,分别是眉豆、豇豆、长豇豆,而我们最常吃的就是长豇豆。
不管起源于哪儿,不得不承认,豇豆在我们这个吃货大国的创新下,在餐桌上不断“变换花样”,吃法可谓蒸炒煎炸拌样样行,比如豆角蒸面、干煸豆角、豆角烙饼、凉拌豇豆。除了作为一般蔬菜,豇豆还适合干制和腌制。在风干过程中,豇豆会分解出更多的单糖和游离氨基酸,风味更佳;而经过腌渍的豇豆脆嫩依旧,酸爽美味。
新京报记者 刘欢 图片来源 电商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薛京宁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