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古人写文章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样肯定会给阅读带来很多的麻烦:
一是要让读者自己来断句,减慢了阅读的速度,因为一边读还要一边默默加标点符号。
二是容易出现歧义,改变了原来的意思。如广为流传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两种断句法就是完全相反的结果,一种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种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当然肯定还有其他麻烦,不一一列举了。
再说到题目写的,古人为什么发明“之乎者也”的语气词,这些语气词,大多时候感觉是一点用也没有,一点意义也没有。我由此想到,用这些语气词,是不是就是为了好断句呢?比如开头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既而……”,结尾的语气词“也、矣、乎、耶、哉、焉……”,这样读的时候就很容易知道句首和句尾,读的时候方便断句,而且也不容易出错,出现歧义。
请高手们指教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