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于美特斯邦威来说非常艰难。
为了保住股价,老板周成建忍痛作价4.48亿卖掉了上海浦东的美邦博物馆,弥补服装业务的巨亏。有自媒体评价此举说:“美邦已经急到卖‘底裤’的地步了。”
2019年、2020年,美特斯邦威连续两年亏损8亿元以上,如果2021年再报亏,公司将被按上“ST(退市风险警示)”的标签,彻底输掉资本市场,显然周成建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不得已卖掉了自己的“底裤”。
面对媒体质疑,生性骄傲的周成建说出了令自己难堪的一段话:“要再不做些决定,就真的没机会了。”变相承认了美邦的危局。
从“不走寻常路”到“无路可走”,美特斯邦威这些年,到底输给了谁?
周成建:因为穷,同学都欺负我美特斯邦威的成功与周成建的个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前下属说:“他个性中最明显的特征是不服输,坚韧。”
出生于浙江青田农村的周成建在县城上中学时,因为家里穷,被班上城里同学瞧不起,偶尔会被欺负。
有次,同学和周成建闹了点小矛盾,对方拿起钢笔狠狠地在他背上刺出了个3、4厘米深的伤口。
这件事让周成建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冲击。
他认为,如果不是家里穷,自己不会被人如此轻视。二十多年后发了财,他依旧会跟媒体提起这段往事,有点韩信胯下之辱的味道。“越是这样,我越要证明‘我比你们都行’。”
中学毕业后,17岁的周成建不再读书,在城里做起了泥瓦匠,干了两年,感觉来钱太慢,便跟信用社贷款搞起了服装加工厂。
1986年,周成建的服装厂因产品滞销倒闭了,背了30万元的债务,80年代的30万至少相当于如今的600万。
面对债主和讨要工资的工人,穷出生的周成建反而不害怕了,“欠钱少了你是孙子,欠钱多了他们是孙子”。
“老赖”周成建给了债主们两条路:要么鱼死网破,把他逼死,人死债烂;要么等他东山再起,发了财,连本带利还钱。
性格坚韧的周成建硬是顶住了天大的压力,靠身上仅剩的9000元在温州干起了个新的服装厂。80年代初的温州处处透出创业的气息,温州人靠着皮鞋、衣服起家,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
吸收了上次失败的教训,他特别重视销路,为此每天在研究什么样的服装最好卖。据说有一次,他连夜加班给一款西服打样,由于太累,袖子处短了一寸,大批成衣做出来后,员工傻了眼。周成建没了办法,在西服袖口处添加了别的面料补长。上市后,意外大火,人们给这种“残次品”起了个新名字:休闲西服。
1993年时,29岁的周成建已经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
周成建:越有钱脾气越大中国的富豪有个通病,在媒体前假装谦虚,说什么“我的成功是运气”之类的官话,私下里,却很狂,把成功归结于自己高人一等的能力。
尤其是周成建这样出生低的富豪,成功后更是目中无人。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有位离职员工评价说:“我离开美邦,不是因为理念不合,而是周总的脾气太大了。
指着别人鼻子骂、拍桌子狂吼,那都是家常便饭。”不到30岁就成了百万富翁的周成建有权力自信,但不该不尊重别人,就像中学时别人不尊重他一样。
正处于人生上升期的周成建当然不会在乎这些评论,他的财富还将越滚越大。
经常去上海考察市场的周成建发现,有品牌的衣服价格要比自家生产的贵两倍以上,这让他动了干零售的念头。他说,“干服装批发和菜市场一样,乱糟糟的,没有档次。”
1995年,全国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正式在上海开业,媒体报道说,开业首日,美邦把整条马路都铺上了红地毯,搞得像接待外国总统一样气派。
周成建在谈到“美特斯邦威”命名时解释说:“邦威是我儿子的名字。美特斯是我起的,听上去很洋气,没有农村的味道。”有钱的周成建还是在乎农村出身。
2001年,美特斯邦威模仿香港品牌打法,在运营上,实行“直营+加盟”的双轨制,缓解资金压力迅速占领市场。
在营销上,先后签约郭富城、周杰伦、潘玮柏、张韶涵等港台一线明星,高举高打,一句“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俘获了一大批80后的心。
2007年,美邦有连锁店2106家,5年后,扩张至5220家,是当之无愧的***服饰品牌之王。
周成建舍弃了低端服装代工,转身干零售,把自己干成了亿万富翁。
江湖传言,同为温州的服饰品牌森马被美邦打得节节败退,老板丘光和私下“求和”:承诺放弃青少年服装市场,请周成建也不要进入童装市场。周成建豪爽应允,给了森马翻身的机会。
数据来源:同花顺
美特斯邦威上市《招股书》中写道:全公司有1200多人,设计师130多人,每年设计新品3000多种。
表面上看,美邦设计师团队非常强大,与国际大牌优衣库、ZARA的出新能力不相上下。但周成建的脾气决定了设计师在企业中没有话语权。
周成建对员工怒吼:“不需要你们有想法!只允许帮我落实!”
2008年,美邦上市后,志得意满的周成建更加目中无人,自以为掌握了企业经营的秘诀:衣服设计并不重要,搞定资本才是关键。
2008年-2011年,美邦上市后的利润分别为:5.87亿、6.04亿、7.58亿、12.06亿。五年时间疯狂开了3000多家门店,销售额连连推高。
在资本推动下,万科的王石、蒙牛的牛根生相继加入美邦董事会,担任独立董事。
周成建不再满足于做一个“中国裁缝”,而是转身投入资本市场,与各路大佬觥筹交错。甚至有段时间想进入房地产市场,因资金不够才作罢。
洋品牌打爆中国市场美特斯邦威上市前夕,国外快时尚品牌ZARA、优衣库、H&M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快时尚不难理解,指的是以低价、款多为特点,对全球流行趋势的快速反应,低库存,高周转,迎合消费需求。
2008年后,中国全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众审美日趋国际化。
ZARA、H&M代表着欧美流行趋势,优衣库代表着日韩流行趋势,典型的设计驱动的服饰公司,用产品说话。
周成建的美特斯邦威还沉迷于市场规模上的扩张,以为门店开的越多,销售额越高,股价就越高,思维停留在20世纪的“规模经营”上,大而不强。
2011年,5000多家美邦门店创下12.06亿最高纯利的同时,卖不掉的库存也高达31亿!这与国际上同行的“快时尚”概念背道而驰。
周成建没有感觉到危机,轻描淡写地说:“今天任何一家企业静态有多少库存,并非是企业致命的挑战,再多30亿(也不怕),中国市场巨大,也很容易一年马上就可以消化掉。”但美邦已被消费者抛弃了。
从2001年,签约郭富城、周杰伦、潘玮柏等人代言以来,美邦培育的80后消费者在2011年左右均已迈入职场,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美邦依旧不改“校园早古风”的设计风格。
80后纷纷转投优衣库、ZARA、淘宝品牌的怀抱,与国际接轨。90后和00后又不接受美邦,美邦一下子变成了“孤儿”。
靠代言人和门店规模营销的时代已经过去,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力”。
2012年-2014年,美特斯邦威销售额连续三年下滑,从巅峰的12.06亿下跌至1.46亿,门店开的越多,利润越薄。
2015年直接亏损4.32亿,直到今年,美邦没有一年盈利超过5000万,唯一盈利的两年全靠买地皮维持。股价从13块跌倒了1块多,蒸发了90%的市值。
数据来源:同花顺
关店潮随之而来,2016年-2020年直接关闭了3217家门店,61%的门店倒闭,开店数量也从公司财报中消失,其中难看可见一斑。
用产品说话的优衣库和ZARA进入扩张期,优衣库从13家变成了767家,ZARA从14家变成了593家。
周成建:再不改变,就真的没机会了熟悉周成建的人都说:“这几年,周总的脾气改了很多,他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企业的危局,让周成建看清了市场竞争的残酷,不再得意洋洋,专横独行。他开会时说:“我脾气太大了,原来就像个暴君,无缘无故地骂人。”算是做了自我检讨。
2017年来,周成建一直在试图拯救危局。从冠名《奇葩说》、转型国潮风格的服饰、上线网购APP等操作来看,美邦在努力跟上时代,但收效甚微。
公司官网的新闻更新几乎停滞,一年也不超过三个大事件公布。
发布的都是新代言人王佩瑜之类不疼不痒的消息。服装业本是个没什么资本故事可讲的传统行业。
前几年李宁押宝90后失败,上百亿的库存让退居二线的李宁不得不重新出山,疯狂去库存,并定下了“国潮”风格的发展方向,总算把李宁又带回了盈利的轨道。
被80后抛弃的美特斯邦威还没找到方向。
难怪周成建要感叹:“(美邦)要再不做些决定,就真的没机会了。”或许美邦应该回归服饰的本性,专注设计,尊重设计,产品好了,消费者自然会买单。
就像我们提起优衣库,不会首先想到他的代言人是谁,提到美邦想到的依旧是当年的周杰伦,问题是周杰伦也没出专辑很久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无法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