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白豆藉。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寇”和“印尼豆寇”。于秋季果实由绿色转成黄绿色时采收,晒干生用,用时捣碎。
【药性】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用】
1、 湿阻中焦及脾胃气糟证
本品可化湿行气,常与藿香、陈皮等同用;若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者,常与黄芪、白术、人参等同用,如白豆楚丸(《太平圣惠方》)。
另外,本品辛散人肺而宣化湿邪,故还常用于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证。若湿邪偏重者,每与薏苡仁、杏仁等同用正如三仁汤(《温病条辨》 );若热重于湿者,又常与黄芩、滑石等同用,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2、 呕吐
本品能行气宽中,温胃止呕,以胃寒湿阻气糟呕吐最为适宜。可单用为末服,或配藿香、半夏等药,如白豆蔻汤(《沈氏尊生书》)。若小儿胃寒,吐乳不食者,可与砂仁、甘草等药研细末服之。
【用法用量】煎服,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鉴别用药】豆蔻、砂仁同为化湿药,具有化温行气,温中止呕、止泻之功,常相须为用,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但豆蔻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上焦,而砂仁偏中下焦。故豆麓临床上可用于湿温痞闷,温中偏在胃而善止呕3 砂仁化湿行气力略胜,温中重在脾而善止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