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害症状
以成虫、幼虫为害柑橘新梢、叶片和幼果。常聚集在叶面锉吸嫩叶汁液,被害叶片叶缘卷曲不能展开,呈波纹状,叶片变狭或纵卷皱缩。叶面主脉两侧出现纵向内凹锉伤条纹,灰白色或灰褐色,严重时,叶背呈现一片褐纹,条纹相应的叶正面稍凸起,叶质僵硬,变厚,最后叶片色淡,无光泽,易脱落。枝梢被害症状与叶片相同,受害表皮硬化,枝条稍变弯曲,严重时新梢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变小、畸形。幼果表面被害,果皮出现银灰色或灰褐色斑疤,影响果实外观。
二、防治方案
(1)农业防治:冬季清园,保持园区清洁;加强虫口监测和检查;园内或附近勿种花生、烟叶、葡萄等易受蓟马为害的作物。
(2)化学防治:二龄幼虫是主要取食为害虫态,也是防治重点时期。药剂可选用5%阿维菌素1500倍+26%氯氟·啶虫脒750倍、25%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6%联菊·啶虫脒1000倍、45%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等。
三、形态特征
成虫体小,长约1毫米,橙黄色;触角约为头长的3倍,暗黄色,8节,第三节至第五节的基部常淡于体色;翅2对,透明细长,翅缘密生长毛;头部复眼略突出,暗红色;有3只鲜红色单眼,呈三角形排列;前翅橙黄色,窄,近基部具一小浅黄色区;腹片第四至第七节前缘具深色横线。卵浅黄白色,肾脏形。幼虫初孵时乳白色,后变浅黄色,形似成虫,但体小于成虫,无翅。
四、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5-6代,以幼虫或成虫在粗皮下或芽的鳞苞内越冬,次年4月开始活动,5月上中旬幼虫群集在春梢顶部的嫩叶为害。可行有性繁殖和孤雌生殖,雌虫羽化后,在叶片背面叶脉处产卵,幼虫孵出后,即行为害。四龄幼虫在地表枯枝落叶中化蛹。成虫善跳、易飞,行动活泼,成虫和幼虫均有避光趋湿习性。
五、危害
叶片舒展不开,落叶,花皮果,降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