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后,我国根据解放战争发展形势,先后划分了带有战时体制性质的六大行政区,即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华东,与之相配套相的是六大军区。
图|六大行政区
六大军区体制下,我军实行的是四级军区体制,对应的行政区级别、军队编制级别如下:
一级军区(大行政区、野战军);
二级军区(中央分局相应区域、兵团);
三级军区(省级行政区、军);
四级军区(专区、师)。
随着抗美援朝的结束,我国已无大规模战事,六大行政区/军区,已不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迫切需要进行调整。
图|1954年版中国行政区划图
1954年4月,中央撤销六大行政区,并对省级行政区进行了调整。六大行政区撤销后,六大军区已无存在必要。那么,问题也来了,六大军区该怎么调整?
1954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召开,主要商讨军区调整问题。会上,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发布了题为《关于全国军区划分的几个初步方案》的发言,提出了军区调整的六套方案:
方案一:全国分14个军区
粟裕将全国军区分为两大类,即准备战区、战略储备区,具体划分如下:
准备战区(沿海)
东北军区,下辖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军区;
北京军区(华北军区)兼京津卫戍区,辖河北、山西军区;
东南军区,辖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军区及淞沪警备区;
华南军区,辖广东、广西、湖南军区;
云贵军区,辖云南军区(云贵军区兼)、贵州军区。
另,设立山东军区。
图|粟裕
战略储备区(内地)
川康军区,辖四川军区(川康军区兼)、西康军区;
甘青军区,辖甘肃、青海军区;
另,设立西藏、新疆、陕西、河南、湖北、内蒙古等6个军区。
方案二:全国设12个军区
辽吉黑热、冀晋、山东、苏浙皖、闽赣、粤桂、云贵、川康藏、鄂豫湘、陕甘青、新疆、内蒙古。
备注:军区之下不设省军区
方案三:12个军区各兼一个省军区
基于方案二,各大军区兼一个省军区军区
方案四:设27个省军区
省军区很好理解,就是基于全国省军区划分方式,一个省成立一个省军区,大军区一说就不存在了。
方案五:撤销、缩编
粟裕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军区撤销,华东军区、中南军区分别缩编为苏浙闽军区、两广军区。
方案六:设27个省军区
基于方案四,稍有不同的是,成立了东北、东南、华南3个指挥部。
粟裕发言完毕之后,方案一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可。紧接着,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彭总做了发言,着眼于战时防空指挥领导,对粟裕的方案进行了调整,堪称锦上添花。
图|彭总
彭总将粟裕方案一中的十四大军区缩减至十二大军区,结合方案二的军区调整思路,确定了以大军区司令驻地城市名称命名大军区的原则:
辽吉黑热、陕甘青、云贵三个军区辖区不变,分别以大军区司令部驻地分别命名为沈阳军区、兰州军区、昆明军区兼云南省军区。新疆军区、内蒙古军区辖区不变,但没有采取城市命名原则。
山东军区调整为除了负责山东省之外,还要指挥淮河以北连云港、徐州地区设防事宜,改称为济南军区兼山东省军区;
冀晋军区调整为北京军区兼京津卫戍司令部,管辖河北、山西两省;
粤桂调整为下辖湖南、广西、广东,命名为广州军区;
苏浙皖、闽赣两大军区合编为南京军区;
湖北、河北合编为汉口(武汉)军区兼湖北省军区;
川康藏军区拆分为成都军区、西藏军区(未按照城市命名原则)。
彭总在发言中,明确指出“省军区一级及各省原有的军分区一级仍保留不变”,肯定了粟裕方案四中的部分思路。1955年7月,中央取消一、二、三级军区称谓,统称为军区、省军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央的决定是对彭总、粟裕军区划分思想的继承。
1955年2月11日,中央发布《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六大军区正式拆分为十二大军区,具体情况如下:
东北军区(1)
东北军区改称沈阳军区
华北军区(2)
华北军区改称为北京军区;
内蒙古军区升格为大军区,仍称内蒙古军区;
华东军区(2)
华东军区改称南京军区,
山东军区改称济南军区;
中南军区(2)
中南军区改称广州军区;
河南、湖北军区合编为武汉军区;
江西军区转隶南京军区;
西北军区(2)
西北军区改称兰州军区;
新疆军区升格为大军区,仍称新疆军区;
西南军区(3)
成都军区
昆明军区
西藏军区
图|1955年9月,我军首次实行军衔
5月,各大军区司令员、政委先后奔赴岗位。9月,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各大军区军政主官授予相应军衔。至此,我军迎来了发展新纪元。
彭总、粟裕都是战略级军事大家,指挥过千军万马,所主持的军区调整,部分战略思维也深刻影响了1985年的军区调整,甚至于五大战区的划分,这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