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食 / 正文

田蛙(天王助理)

时间:2022-04-09 07:52:08 浏览:7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青蛙生活习性

第一节:概述

青蛙又名田蛙、田鸡等,历来被称为“庄稼卫士”,是螟蛾、稻苞虫、稻蝗虫、蝼蛄、蟋蟀、叶蝉等30多种作物害虫的天敌。据统计,一只黑斑蛙,一年能吃掉一万只害虫;一只泽蛙,一天的食虫量多达260余只,平均最少也有50-70只。 青蛙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比牛肉高25%,是有名的美味佳肴。雌蛙输卵管及卵膜具有补虚退热、益肝肾、养肺阳等功效,是良好的滋补强壮剂,尤适于休弱多病者食用。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干青蛙可换外汇相当于人民币150元。

近年来,青蛙的养殖业逐渐兴起,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人工养青蛙技术容易掌握,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每年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第二节:蛙的种类及生活习性

蛙是两栖物,约有190种。其中分布广、数量较多的是黑斑蛙,其次是泽蛙、金钱蛙、虎蚊蛙。一般养殖的大都是黑斑蛙和虎玟蛙。

1、黑斑蛙: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皮肤光滑,背面有一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灰棕色,上面有不规则的数量不等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腹面皮肤光滑呈鱼白色。雄性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粗肥,上有细蛙科蛙属的1种。俗称“野生青蛙”,“田鸡”。在中国,从华北北缘到华南北缘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最常见、数量很多。日本、朝鲜、苏联(***部分东部)也有分布。雄蛙鸣叫时,颈两侧的外声囊膨胀成球状。体长70~80毫米。背面色黄绿、深绿、灰绿或略带灰棕,散有黑斑。背侧各有1条金黄色或浅棕色褶,褶间有4~6条长短不等、若断若续的肤棱。吻端至肛部常有1条浅色的脊线纹,趾间全蹼。小的白疣,有雄性腺。

黑斑蛙成蛙常栖息于稻田、池溏、湖泽、河滨、水沟内或水域附近的草丛中。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的泥土中,深约10~17厘米。次年3月中旬出蛰,4~7月为生殖季节,产卵的高潮在4月旬。一般在降雨前后和黄昏时开始鸣叫,引诱雌蛙抱对产卵。卵多产于秧田、早稻田或其他静水域中,偶尔也在缓流水中产卵。每1卵块有卵2~3.5千粒,多浮于水面,卵径1.7~2.0毫米。蝌蚪体笨重,尾肌弱,尾鳍发达,尾末端尖圆,约经2个多月完成变态。黑斑蛙吞食大量昆虫,1昼夜捕虫可达70余只,是消灭田间害虫的有益动物。成体和卵多被用为教学和实验材料。据《本草纲目》记载,亦可作药用。

2、金线蛙:体长50毫米(雄体略小),头长约等于头宽,吻端钝圆。鼓膜大而明显棕黄色,颞褶不显著。背部绿色杂有一些黑色斑点,有两长条褐色斑,从吻端一直延伸到泄殖腔口,形成明显的绿色的背中线。体侧绿色有些黑斑,两侧各有一条粗大的褐色、白色或浅绿色的背侧褶。皮肤光滑,但在背部及体侧有些疣粒。腹部光滑,黄白色带有一些棕色点。前肢指细长无蹼。后肢粗短有黑色横带,趾间蹼发达为全蹼。股部内侧黑色有许多小白斑。雌蛙体型比雄蛙大很多。雄蛙有一对咽侧内鸣囊,第一指有婚埝。分布全省一千公尺以下的开垦地草泽环境,数量及分布范围逐渐减少中。水栖性,喜欢藏身在长有水草的蓄水池或者遮蔽良好的农地,例如飘著浮萍的稻田、芋田或者茭白笋田。繁殖期以春天及夏天为主。生性隐密机警,多半藏身在水生植物的叶片下,仅露出头来观察四周的动静,若受到干扰马上跳入水中。雄蛙叫声很小,很短促的一声「啾」,不容易听到。平常也栖息在水域,以水生动物为食。卵粒小,卵径约1mm。每次产卵约850粒,聚成块状。蝌蚪褐绿色,有许多深褐色斑点。

3、泽蛙:体长40-50毫米左右(雄蛙略小),吻尖圆,吻棱圆,眼间距窄。指端钝尖,后肢较短,趾端钝尖。趾间的蹼约达趾长的2/3。背部皮肤有许多不规则、分散排列的长短不一的纵肤褶,褶间散有小疣粒,无背侧褶,头前端及腹面的皮肤光滑。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灰橄榄色或空灰色,雄性咽部深色,其余为白色。雄性第一指上浅色婚垫发达,有单咽下外声囊,咽部黑色,有雄性腺。

泽蛙:蛙科蛙属的1种。广泛分布于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分布于秦岭以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海拔2000米的山区也有分布。最习见,数量多。俗称“梆声蛙”、“乌蟆”、“虾蟆仔”。外形似虎纹蛙而体形小,上下唇有6~8条黑纵纹;两眼间有“V”字形斑,肩部一般有“W”字形斑,有的还有宽窄不一的青绿色或浅黄色脊线纹。背面灰橄榄色、深灰色或棕褐色,有的杂以赭红、深绿色斑;无背侧褶,有许多分散排列、长短不一的纵肤棱。雄蛙有灰黑色单咽下外声囊,鸣声响亮,生活在稻田、沼泽、菜园附近。

在高纬度地区,秋季开始冬眠,4月出蜇后产卵,产卵期可延至 9月份。在南方,1只雌蛙年产 2~3批卵。卵大都产于水层较浅的静水域中,一般沉入水底。在产卵时,抱对的雌雄泽蛙先将头部潜入水中,仅肛部露于水面。排出20~70枚卵以后,雄蛙用足猛然将卵蹬离肛部。这样的产卵动作一般连续6~7次。卵小,卵径约1毫米。蝌蚪背面橄榄绿色,有棕褐色麻点,尾细弱,末端尖细,尾鳍上下缘有若干黑色短横斑。卵和蝌蚪适应能力强,水温40℃时仍能正常发育,且速度很快。一般35~45天完成变态,有的在3周内完成。泽蛙主要以有害昆虫为食,因而对消灭农田害虫起积极作用。但有时也捕食少量有益的动物。

4、虎纹蛙:体大而粗壮,雌性超过120毫米,吻端尖圆而长,吻棱钝,鼓膜大,前肢短,指短,指端尖圆,趾末端头圆,趾间全蹼,皮肤极粗糙,无背侧褶,背部有长短有一、分布不十分规则的肤棱,纵行排列,头侧口缘及腹面的皮肤光滑。生活时背面黄绿略带棕色,头侧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 的纹斑,腹面白色。雄性略小,有一对咽下侧外声囊,前肢粗壮,第一指上灰色婚垫发达,有雄性腺。

生活环境:常栖息于稻田、池塘中,白天隐伏田边洞穴,夜间出来觅食。

捕食与习性:捕食其它蛙类极其蝌蚪、蛛形类、多足类动物,也吃鱼苗。

识别特征与习性:体形较大的蛙类,雌雄个体有差异,体背有纵向的肤棱,长短不一,但分布比较均匀,背面有不规则的深色斑纹,四肢横纹明显,看似虎皮,故称虎纹蛙。

分类:两栖纲、无尾目、蛙科。

分布:云南分布滇南、滇东南和滇西的热带地区。中国的西南和华南地区分布较广。

保护:由于大量捕捉,导致资源锐减,已列为***II级保护动物。

田蛙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