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是如今中国、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三国的交界之地,如果时间倒退一百多年前,这里却是地道的中国领土。
帕米尔高原处在兴都库什山、昆仑山和天山的交汇处,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耸,自古至今都鲜有人烟,因此当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崛起后,往往会将帕米尔高原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疆域,比如西汉、大唐和清朝。而当王朝衰落时,这里往往也最先从帝国的版图中崩裂出去,不幸的是这一幕在晚清再度出现。
西汉于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范围包括帕米尔无雷国、休循国在内的西域诸国;大唐设置在咸海以东的安西都护府则常年在葱岭驻扎三百到七千不等的守军;清朝时的帕米尔高原则归属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进入19世纪之后,伴随着大清王朝的日薄西山,嗜土成性的沙皇俄国从中亚强势袭来,帕米尔高原的命运随即出现异数。
1884年6月,关于帕米尔高原归属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出炉,清俄双方首次以条约形式对该地区做出划分。条约规定清俄双方的西部界线自北向南延伸,但经过帕米尔高原时,清朝界线持续向南,而俄国界线折向西南,这样在两条界线之间便形成一部分“待议区”。
根据这项约定,帕米尔高原被一分为三,东半部分属于中国,西半部分属于俄国,中间部分暂时搁置,但随着大清帝国逐渐没落,其对西部边界的掌控能力也日渐薄弱,沙俄由此对中方所属部分和待议区产生觊觎之心。
对于沙俄这样的***,一纸协约显然不具备任何约束能力,这也是清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之后,俄国仍旧屡屡向南进犯的主要原因。在《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之前,大清对帕米尔高原拥有绝对的主权,乾隆时期的定边右副将军富德、参赞大臣明瑞等人受命追击溃逃的大小和卓,直至后者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为纪念这次胜利,朝廷命人在帕米尔高原刻立石碑,这便是乾隆记功碑的由来,但俄国却对这一历史铁证进行了人为破坏。
18***年,俄军从费尔干纳盆地向东侵入清属帕米尔高原地区,乾隆记功碑被夺走并遭到破坏。次年6月,俄军强占包括小帕米尔和郎库里帕米尔在内的两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而清朝无力做出反击。除此之外,“科学考察”和“外交讹诈”也是沙皇俄国惯用的伎俩,大量以“考察”为名的先遣队被派往帕米尔高原,关于清朝驻防和当地自然条件的情报则源源不断流入俄军司令部。
图-帕米尔风光
强占两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之后,俄国试图通过法律途径将成果合法化,于是沙俄数次向清廷提出照会,要求对西部疆界进行重新划分。不过很可惜,尽管实力不济,但晚清并未按照沙俄设定好的套路往下走,最终俄国只是得到大清一纸声明,即绝不放弃被俄国强占的帕米尔高原地区。直到现在,中俄之间除了《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之外,并没有从法律层面在帕米尔高原达成任何协议,当然现在沙俄早就不存在了,在该地区取而代之的是五个斯坦国,自然也就没有人再去计较上述条约。
图-帕米尔高原
从帕米尔高原的历史变迁来看,本身就是各方地缘势力相互角逐的结果,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唯有奋发图强才能实现中国的真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