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航空史上,曾经有一款战机,源自苏联,但是在中国却发展壮大,衍生出了很多型号。并且也成功进行了出口,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歼-7战机。歼-7战机服役了很长时间,至今依然还有部分在服役。这款战机有很多的衍生型号,甚至超越了它的原型米格-21,在中国发展真正实现了开花结果,遍布满园。
歼-7战机引进小史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空军开始批量装备米格-21F-13战机时,给中国提供的却是作为过渡性装备的米格-19;在中国空军获得了米格-19的生产权后,也就是歼-6战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歼-6战机已经不能满足那时候的需求。苏联又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米格-21F-13和R-11F-300涡喷发动机的生产权,并提供了全套零部件以及发动机散件,供中方组装学习。
很明显,才从1956年定型歼-5战斗机的中国航空工业对于这款先进的战斗机并不能完全吸收,一方面是工业基础薄弱,不能完全自主研发先进战机,另一方面则是苏方提供的资料并不完整,想复制也很难。在这一阶段,中国航空工业只能对其“消化吸收,有限改进”,因此歼-7在这一段时间并没有得到太大幅度的改进,性能也能划入堪用的行列。
歼-7III战机
这一窘境一直到1978年后才得以解决。此时,距离中国引进米格-21F-13已经过了将近17年,仍未完全吃透。当年,我方人员从罗马尼亚带回了米格-21MF战机的座舱盖和机炮,而后又从埃及引进了米格-21MF、米格21UC各一架,这才研制了歼-7III战机。只不过在歼-7III最终完成定型的时候,已经来到了1995年。
八一飞行表演队曾经的座机歼-7E
总体来说,歼-7和歼-8在中国服役的时间并不算短,但堪用的时候已经接近上世纪80年代,接近世界潮流的时候已经快来到21世纪了;此时的歼-7并不能算成熟,直到歼-7E才算是让中国空军有了相对接轨世界的轻型二代战斗机。总体来说,中国空军装备的歼-7也快步入暮年,但其改进型仍大有作为。
歼-7魔改第一步:双三角翼,安排!上世纪80年代初,成飞决定在歼-7II战机的基础上融合一定的外贸版歼-7M技术成果研制出歼-7E。为了配套PL-8空空导弹挂装,原本的三角翼设计已经相当不够用,于是西工大沙伯南教授带领研制团队重新研制了双三角翼。双三角翼在***飞机的运用上尚属首次,但这却极大地改善了歼-7的中低空性能、起降性能,这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个举动了。后来衍生了自用版本的歼-7G,整体性能相比较原来有很大的提升,发动机和雷达性能也有了很大提升。
巴基斯坦的歼-7PG战机
同时结合实际,在歼-7E战机基础上改进的歼-7MG装备了从英国进口的七项电子设备,包括可以锁定8个目标并攻击其中1个的机载雷达和提升了高精度快速射击、对地攻击能力的火控系统,在当时曾出口巴基斯坦空军40余架,型号是歼-7PG,目前仍有部分处于现役状态中。
先是“超七”进化到枭龙,再到山鹰上舰“佩刀II”项目
当然,巴基斯坦空军并不止步于此,早在1984年就提出与国内接触,改进出适合巴基斯坦空军方面使用的战斗机。在此时,巴基斯坦方面邀请了美国格鲁曼公司加入,该项目也被正式命名“佩刀II”。只不过因为巴方认为这款战斗机必须能够在600万美元足以采购150架的状态下还能对抗早期米格-29战机;该项目最终被证实为为了采购F-16战斗机的压价项目,因此巴方先行退出。
超七项目
这一项目在此时也只剩中方和美方同时进行了。于是项目从“佩刀II”更名为“超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枭龙”前身——尽管合作的三方有两方选择退出,但国内从1993年到1998年期间仍然在坚持“超七”项目的推进。此时,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恶化,巴方采购F-16的机队被扣押在美国,资金也并未返还,巴基斯坦在1998年重新签订了联合研制战斗机的合同。
枭龙战机
即将交付的枭龙Block3
得益于俄罗斯航发的加盟,枭龙换用了与米格-29同款的RD-33中推力涡扇发动机,极大地推进了项目的发展;2003年,从“超七”进化到枭龙的FC-1战斗机成功首飞,这是我国联合研制的第一款战斗机,而这款战斗机刚诞生就达到了准三代的战斗水平。2009年,巴基斯坦正式与中国签订了以9亿美元采购42架战斗机的首个合同,此后在国内的技术支持下FC-1“枭龙”从Block1版本升级到Block2版本,就在最近,巴基斯坦接收了最新的枭龙Block3版本,巴基斯坦空军又迎来新战机,性能达到三代半的水平。
这可谓是米格-21/歼-7在改进战斗机之路上的最华丽转身了。FC-1已经看不出太多米格-21/歼-7的影子,当年孱弱的中国也率先在FC-1上采用了DSI进气道设计,并先于F-35A战斗机服役,这在航空发展水平上可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当然,中国并没有止步于FC-1“枭龙”战斗机上放弃了对米格-21的继续改进。
歼教-7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教练机体系都是初教-6—教-8—歼教-6/歼教-7三级体系。歼教-7虽然完全在歼-7的基础上改进,但三角翼设计是其最严重的短板:由于三角翼设计在起降阶段的性能不佳,歼教-7经常需要在300km/h以上的高速着陆,这一科目就淘汰了不知道多少学员。
歼教-9战机
从2001年时起,以歼-7E、歼教-7等战斗机为基础参考研制的歼教-9“山鹰”高级教练机正式立项。按照新时代的要求,高级教练机不光要满足学员基础的操纵飞机需要,还需要满足学员能够在其上实现更复杂的动作科目,比如使用雷达、空空导弹等武器。于是,“山鹰”将歼-7系列的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空出了大幅度机首空间用于安装雷达;同时,新修改的双三角翼再次显著改善了飞行性能。
出口的FTC2000教练机
2010年,歼教-9“山鹰”正式服役部队。“山鹰”不光能执行三、四代机的教学任务,还能发射空地导弹、空空导弹,整体达到准三代水平。因此“山鹰”在外贸市场上也以FTC-2000G的代号作为低端战斗机出口用,要价只850万美元,相当于“枭龙”Blcok1的1500万美元的57%。
在此时,以歼-7的魔改为基础,中国已经对外展出了相当完善的外贸空军作战体系:低端高级教练机有FTC-2000,低端战斗机有FTC-2000G;中端战斗机还有“枭龙”Blcok1/2/3作选择。其中,“枭龙”Blcok3版本还有双座多用途战斗机可供选择,可谓是将米格-21这一在当今看来极为落后的机型发扬光大了。
海军的山鹰教练机
更何况还有我国第一代舰载高级教练机“海山鹰”的改进:在2020年9月18日,通过贵飞的微信公众号我们得知,第一架舰载高级教练机“海山鹰”极有可能已经交付海军航空兵使用。这估计连米高扬设计局的创始人米高扬老爷子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米格-21在苏联没迎来这么大幅度的改进,却在中国发扬光大?莫非这就是“米高扬正统在中国”?
小结米格-21在中国快用了30年才算完全成熟,却在20年后发扬光大——这在目前看来很是匪夷所思:米格-21本就脱胎于强调“高空高速”的二代机时代,在当时“一机一用”的时代米格-21并不具备但凡一点对地打击功能,其空战性能也只能体现在高空。而在当下“一机多用”的时代,战斗机不光要主顾空战、制空权争夺,还要考虑到在低中高空域空战、超视距空战,甚至要求具备多用途能力。
于是米格-21在中国,先是在歼-7E/MG身上强化了对地打击能力,而后在FC-1“枭龙”身上升级了空战性能,使之以米格-21的底子也实现了达到三代半水平的逆袭;光有中端战斗机还不够,中国又在米格-21的基础上改进了歼教-7而后发展了歼教-9/FTC-2000“山鹰”和“海山鹰”,是当今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低端高性能高级教练机、战斗机......若用一句话来总结,可能米高扬设计局的人都不可能想到米格-21在中国能被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个模样。不过,很明显,米格-21在中国军工人的手上仍将延续着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