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齒”部的四个汉字:(上聯下齒)、齧(啮)、齭、齨。其中只有齧字简化为“啮”,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其它三个字是真正的生僻字,因此今天的重点汉字是啮。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上聯下齒)。(GBK字库没有这个字,只能描述,上面一个繁体的“联”,下面一个繁体的“齿”)。读liá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上聯下齒),齒见貌。从齿,联声。”形声字。本义是露齿的样子。《广韵·仙韵》:“(上聯下齒),齿露也。”
(人笑露齿)
当然,这个露齿不一定是笑到露齿。但牙齿外露时,只见牙齿与牙齿,像是紧紧联接的样子。所以可以说这个联声,声中有义(《说文》中很多字是声中有义的)。
(上聯下齒)的小篆写法如图:
(上聯下齒)的小篆写法
2、齧(啮)。读ni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齧,噬也。从齿,㓞(qià)声。”形声字。本义是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名》曰:‘鸟曰啄,兽曰齧’”在古汉语里,说鸟类咬称“啄”,说兽类咬称“噬”。比如杜甫《哀江头》:“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猎犬啮狐)
又比如啮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俗称鼠类。其中包括大、小家鼠、黄鼠、沙鼠、跳鼠及豪猪等。上下颌各有一对仅前缘有珐琅质的凿状门齿,终生生长,故有磨牙的习性。
(啮齿类)
比如汉代桓宽《盐铁论·诏圣》:“死不再生,穷鼠啮狸。”其中的“穷鼠啮狸”发成为成语,啮用本义,狸指狸猫,意思就是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
本义之外,齧(啮)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缺口。《淮南子·人间》:“夫墙之坏也于隙,剑之折必有齧。”高诱注:“齧,缺也。”大墙的倒塌往往起因于一个小小的裂缝,宝剑的折断必然是因为它先有了缺口。
(2)侵蚀。比如《战国策·魏策二》:“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峦水啮其墓。”从前王季历葬在楚同脚下,山恋流出的水浸蚀了墓穴。清代王士祯《游摄山记》:“万道奔注,水石相啮。”
(水石相啮)
(3)草名。蓬草的一种。《尔雅·释草》:“齧,彫蓬;薦,黍蓬。”
(薦草)
(4)野菜名。即苦堇。《尔雅·释草》:“齧,苦堇。”郭璞注称:“今堇葵。叶似柳,子如米汋,食之滑。”
(苦堇)
此外,齧还用作姓。《万姓统谱》有载。
齧的小篆写法如图:
齧的小篆写法
3、齭。读chǔ。同“齼”。《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齭,齿伤酢也。从齿,所声。”形声字。本义是牙齿酸软。同“齼”来自《玉篇》。《玉篇·齿部》:“齼,齿伤醋也。”《格物粗谈·果品》:“食梅齿齼,嚼胡桃肉解。”吃梅子牙齿酸软,嚼胡桃肉可以解除。
(倒牙的青梅)
本义之外,齼还有另外的用法:
(1)凄楚;悲伤。《说文解字注·齒部》:“齭,亦作齼,凡言痛憷,儊涩意皆同。”明代夏完淳《满江红·惆怅》:“想雕栏不坠却沾泥,言还齼。”
(2)胆怯;害怕。明杨慎《艺林伐山》卷十八:“齼字,今京师语谓怯皆曰齼,不独齿怯也。”现在北京话里还说齼或者犯齼,不过,正字是憷,犯憷。齼,牙齿打颤的胆怯,憷,显然是胆怯到了心里了。
齭的小篆写法如图:
齭的小篆写法
4、齨。读jiù。《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齨,老人齿,如臼也。一曰马八岁齿臼也,从齿,从臼,臼亦声。”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老人牙齿。另一义指八岁马齿形如臼。老人的牙齿齿形如臼。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如臼者,齿坳。”老人齿中部会有臼形窝,如图:
(带臼的牙)
当然,上图并不是真正的老人牙,因为那太不雅观了。
第二个意义是八岁以上的马齿。我们知道,马是以牙齿计算年龄的,那八岁的马也是老马,所以牙齿也如臼状。
此外又引申同“(马臼)”,指八岁的马。
齨的小篆写法如图:
齨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320,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