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来,作为鲜切花主产区的云南迎来销售旺季,据相关统计,2月份以来,仅云南铁路行李车发送鲜花就超过100吨,主要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城市。据昆明海关统计,2021年云南鲜切花出口额5.2亿元,同比增长3.9%,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以云南农垦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优势资源,从花卉种植基地建设、良种培育研发、冷储运输中心建设维护到昆明花拍市场的参与运营等环节,倾力打造“云花”全产业链。
科技赋能 “云花香”一花难求
“智能化水肥自控系统,实现了大棚自动化管理,融合国内外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自主研发网络微信自控系统,实现对花卉大棚的实时监控,做到了鲜花‘饿了’施肥,‘渴了’浇水,‘热了’控温,‘冷了’加温的自动化监测。”这里是农垦集团旗下的云南云花联合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花”公司)位于楚雄州姚安县的500亩花卉种植基地,已实现大棚花卉种植的自动化、数字化、标准化。
目前基地种植了20余个鲜切花品种,每个大棚均为30亩的标准化种植,实现了全方位、智能化、精细化的管控。
据基地负责人董诚介绍,该基地于2021年7月开始玫瑰花种植,10月8日注册了自己的“云花香”品牌。今年的情人节期间,在斗南花卉市场,1枝“云花香”要比市场上平均价格贵到8毛到1块,“云花香”玫瑰鲜切花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的平均拍卖价达到4元一枝,属于鲜切花等级中最好的A级产品。在某直播平台,“云花香”被网友评价为“看得见,买不到”的鲜切花品牌,市场口碑极好。
据介绍,今年,“云花香”玫瑰鲜切花的产量预计达到2400—2600万枝,产值收入预计达到3200万元。
“‘云花’姚安基地的建设是公司在供应端的有力探索,是公司打造‘云花’全产业链的重环节。”“云花”公司副总经理滕树清说。
服务助力 做强中国花卉冷储物流中心
清晨,“云花”公司的物流中心车流如梭,进入一天中最繁忙的时间,一辆辆货车将在这里完成鲜花的装车,即将运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和泰国等市场。
李先生在昆明做花卉生意已有10多年,有自己的门市,当晚,一车价值50万元的鲜切花正准备装车发往泰国。“‘云花’物流中心是云南最大的物流中心,我们的花卉贸易基本都从这里集散发货,受天气影响,今年的鲜切花产量低,价格高,出口东南亚一些***,价格上利润要好一些。”李先生说。
位于昆明斗南花市的“云花”公司物流中心集合了云南花卉业60%的运输公司,50%的云南花卉出港量,是云南最大的花卉物流中心,云南90%的进口百合花种球在这里贸易集散。中国邮政、中通冷链、京东云冷链等物流冷链企业在这里完成装车。
物流和种球集散是“云花”公司的强势产业,3010平米的花卉冷储面积是云南花卉冷储能力最大的仓库,可储存100个标准柜。“‘云花’公司冷储通过PLC远程控制平台可进行远程监控,确保仓储温度在-1℃,60%的进口百合种球在这里冷储集散,每年5—7月份,每个月都会有60个标准柜进行轮替仓储。”“云花”公司冷储部经理张本越介绍说。
种业发力 实现百合种球***化的新突破
云南是全球花卉产业增长最快的地区,但云南花卉产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原因是云花与发达***相比,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在品种方面,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数量少、市场占有率低。
2021年,“云花”公司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联合建设花卉技术创新中心,在“云花”公司,2000平米的“***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享实验室”投入运营。
“实验室针对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自主知识产品品种少,以云南重要花卉为对象,开展花卉植物基因组、基因编辑与新品种育种方面的研究,攻关花卉产业关键问题、满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实现“高效、智能、绿色”的花卉产业奠定基础。”“云花”公司董事长鲍蓓岚说。
目前,“云花”公司与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的共享共建实验室已经成果初现,“百合种球***化”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据介绍,百合的种球繁育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较强的技术性,在我国,百合鲜切花的种植虽然较为普遍,但国内并不能繁育种球,所需种球全部依赖进口。目前,我国每年要从荷兰和智利进口3亿多粒种球,整个云南省每年要进口1.2亿多粒,每粒需1.5元以上。百合种球繁育***化的成功,可以替代进口,降低百合鲜切花种植生产的成本,对于提高我国球根花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球根花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综合体,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紧密结合,研发支撑企业创新、实现技术转化,深化与省农科院花卉所的合作,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步伐,构建云花研发体系,实现花卉种业的自主知识产权。”鲍蓓兰说。
在云南农垦集团“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以整合花卉行业各类资源为主线,以构建产能为基础,以交易流通和数字化技术为纽带,广泛在省内花卉全产业链关键领域布局,打造成为“云花”领军企业,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
云南网记者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