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和居家观察的区别
11、意思不同
居家自我观察是使用隔离手段居住在自己家中进行医学观察。
居家隔离主要针对乙类传染病进行的隔离措施。
2、接触不同
居家自我观察是密切观察,但不限制活动,并没有和外界完全隔离开来,一般以大范围的乡镇为主。
居家隔离是对疑似病例完全与外界隔离,只有专职的人员消毒后方可入内,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3、程度不同
居家自我观察程度轻,居家隔离程度重。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低风险地区主要采取的是居家观察;而居家隔离则是一些密切接触者,从中高风险地区出入过的可疑新冠病毒感染者,其发病概率更高。
居家隔离和居家观察哪个严重
2居家隔离更严重一些。
居家隔离全称叫作“居家医学观察”,指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特殊人群、中高风险区域返回人群、出院后的患者和解除隔离后的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所实施的医学健康管理。居家隔离对环境与设施有一定要求,现场综合评估后达不到要求的,可转为集中医学观察,执行期间需要单独居住,不能外出,隔离政策是“一人一户或一家”,也就是居家隔离对象和非居家隔离对象,不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里。
而居家观察是指在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一种自我健康管理,定期报备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从对本人、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出发,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出行,同时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与避免进入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或空间密闭场所。
可见居家隔离会比居家观察要求更加严格,所针对的人员感染的几率也更高。
居家隔离和居家观察的细则
3居家隔离细则
1、居家隔离观察人员至少保证“一人一间”居家隔离,条件允许尽可能“一人一户”居家隔离。本人不愿意居家隔离或无居家隔离条件的,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居家隔离期间禁止外出。
2、居家隔离的房间尽量选取房内配有单独卫生间的独立房间或通风条件较好的房间单独居住。
3、居家隔离期间家庭成员间避免接触,保持房门随时关闭,不随意离开隔离房间。必须离开隔离房间时,提前告知其他家庭成员回避或尽可能保持1米以上距离,先戴好医用外科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后再出房门。口罩变湿、变形、污染时,必须立即更换。
4、在日常情况下,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开窗通风时房间内人员注意保暖,避免使用中央空调。
5、实行分餐制,在各自的隔离房间进食、饮水,不共用餐饮器具或其他用品。餐具消毒可采用煮沸15分钟或蒸20分钟。
6、杜绝共用牙刷、香烟、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
7、尽量不共用卫生间,必须共用时应分时段使用,卫生间必须通风,对于没有窗户的卫生间,应打开排气扇。马桶冲水时必须盖上马桶盖,用后用消毒剂消毒座便器、冲水按钮等人体接触的物体表面。
8、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掩住口鼻;口鼻分泌物应用纸巾包裹后丢入带盖垃圾桶内;随时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佩戴口罩前后和收拾垃圾后,应当及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水清洁双手。垃圾处理专人收、专人运、专门处置。
居家观察细则
1、观察对象应单独一户居住,通风良好,不得与家人(非居家健康观察人员)同住一户。观察对象如需照护,应尽可能减少照护人数,并由身体健康无慢性病的人员承担照护工作。观察对象和照护人员均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连续使用4小时需更换,如口罩湿润需及时更换。
2、落实健康监测工作,观察对象每天早晚2次检测体温,并报告村(社区)管控责任人。若有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报告村(社区)管控责任人。
3、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来捂住口鼻的材料可直接丢弃,或者使用之后正确清洗。
4、推荐使用含有效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及时清洁、消毒经常触碰的物品。
5、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照护人员要做好日常清洁卫生工作,注意食品卫生,防止其他感染。
6、观察对象和照护人员要做到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不得直接用手擦拭口鼻、眼睛。
7、观察对象与照护人员要分别就餐,不得同桌共餐,不得混用餐具及个人洗漱用品。
8、观察对象的日常生活用品应单独清洗消毒,产生的生活垃圾可在消毒后按日常生活垃圾处理。
9、观察对象排便后,应在马桶内投入常用消毒剂,盖上马桶盖作用半小时以上后放水冲掉,随后彻底清洗双手。
居家隔离和居家观察家人能外出吗
4根据情况决定。
1、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如果选择与家人住一起的话,那么家人也会被要求按照相关的隔离标准执行,非必要不外出,也就是说没有特殊情况下都是不允许外出的。
2、若是居家隔离和居家观察期间自己没有和家人住一起,而家人也没有外出史,不属于密切接触者的话,那么家人的出行就是自由的,不受限制,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下可以外出,如戴好口罩,距离他人一米远等。
但个人外出时最好控制活动范围,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