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汽车 / 正文

罗圈腿怎么办(罗圈腿怎么矫正)

时间:2022-04-12 03:20:16 浏览:17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罗圈腿怎么办

作者:王可心(骨科医生)

在我国北方,有一个民俗——把新生儿的双腿绑上,老人们说是为了防止孩子出现“罗圈腿”。但这种绑腿的方式真的管用吗?如果发现自己孩子的腿有点弯,是不是就说明孩子有“罗圈腿”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

罗圈腿,也称 O型腿,在医学上叫做“膝内翻”。诊断是否是O型腿,有一个标准:即两条腿自然伸直或站立时,如果踝关节能相碰,而膝关节不能并拢,即称作O型腿。

罗圈腿怎么办

一、O型腿除了不美观,还有哪些危害?

在这个看腿的时代,尤其是对于一些爱美的女士来说,腿部畸形确实十分影响形象和气质。除了看起来不美观,O型腿还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

正常情况下,膝关节上下关节面之间的压力是比较均匀的,但当出现O型腿时,膝关节就会出现内翻畸形,上半身的重量会集中压在膝关节内侧的一个点上,医学术语叫做“膝关节的力线发生改变”。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关节表面软骨磨损,发生关节炎。而软骨的持续磨损,又会进一步加重O型腿,造成恶性循环。

O型腿的患者,年轻时一般不会出现什么症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软骨不断损伤,就会逐渐出现疼痛加重、关节活动困难等问题。因为关节软骨损伤具有“不可逆性”,损伤之后软骨很难再生,所以及早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二、O型腿是如何形成的呢?

O型腿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松弛、骨软骨发育不良等原因都可导致宝宝出现O型腿。佝偻病患儿长到1岁左右,学习站立和走路时,因腿部难以负荷身体的重量,也会导致下肢朝外侧弯曲从而形成O型腿。

罗圈腿怎么办

三、怎么判断O型腿到了哪种程度?

正常人的腿都不是笔直的,小腿的骨头都有一点生理性的弧度,这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只要我们在放松站立时,两脚并拢,两个膝关节能并拢,就属于正常状态;如果不能并拢,那就属于O型腿。

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两个标准判断O型腿的程度:

第一个标准叫做常态膝距,指的是站立时两脚并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时,两膝关节内侧的缝隙大小。

另外一个叫做主动膝距,指的是站立时两脚并拢,腿部和膝关节向内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缝隙的大小。

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O型腿”分为1度、2度、3度、4度:

1度: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为0的,属于1度。

2度: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大于0的,属于2度。

3度:常态膝距在3-5厘米之间的,属于3度。

4度:常态膝距大于5厘米的,属于4度。

罗圈腿怎么办

四、发现宝宝是O型腿,该怎么办?

因为0-4岁孩子的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定型,所以家长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点O型腿,也不要大惊小怪。因为在临床上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长大一点,双腿慢慢都会变得正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更不需要用 “绑腿、裹腿”等方式来矫正。

因为这种做法基本是没有效果的,而且绑腿还容易造成宝宝髋关节的过度内收,对下肢产生危害,对于髋臼发育不是很好的孩子,“绑腿”还可能造成髋关节的脱位或者半脱位。

至于为啥绑腿不能起到治疗O型腿的效果,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O型腿是骨头畸形,而骨头在受到足够大外力时,一般会发生断裂,而不会弯曲。就算是小力度、长久的“潜移默化”的施力,也不会让它变形。所以,如果孩子真的是O型腿,也不要寄希望于用绑腿这种方式来改善。

罗圈腿怎么办

正确的治疗方式是,在孩子1岁左右,注意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不宜过早让宝宝学走路; 2到4岁时,注意让宝宝保持正确坐姿和蹲姿,避免过度矫正;4岁以后可以带矫形支具,穿矫形鞋治疗;7岁左右,如果O型腿比较严重,可以考虑做骨骺阻滞手术。

如果已经成年,那就可以通过截骨矫形手术来进行矫正治疗,手术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固定,一种是外固定。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采用截骨矫形的方式来进行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具体治疗方式。

因此,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腿型有些奇怪,千万不要使用“绑腿”“裹腿”等方式进行校正,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题图来源:123RF图库

罗圈腿怎么办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