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 / 正文

弥漫什么意思(落日余晖的路上总是爱意弥漫什么意思)

时间:2022-04-12 08:32:20 浏览:24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文及译文

《诗经》二首

关雎

【作者】《诗经·周南》 【朝代】先秦

关关雎鸠(jūjiū),在河之洲。

窈窕(yǎotiǎo)淑女,君子好逑(qiú)。

参差(cēncī)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mèi )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弥漫什么意思(落日余晖的路上总是爱意弥漫什么意思)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蒹葭

【作者】《诗经·秦风》 【朝代】先秦

蒹葭( 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yǐ)。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唐诗三首

石壕吏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临走的时候,我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ch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混床,把被子的里子都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式微

【作者】《诗经·邶(bèi)风》 【朝代】先秦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子衿

【出处】《诗经·郑风》 【朝代】先秦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sì)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朝代】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卫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即使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是邻居一样。

请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就像那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hùn)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xiàn)鱼情。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朝代】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dōu)寂,但余/钟磬(qìng)音。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僻静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幽深。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送友人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弥漫什么意思(落日余晖的路上总是爱意弥漫什么意思)

挥手/自兹(zī)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像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的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卜算子·咏梅

【作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īnfēn),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可是还)没有行动,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shù)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 【朝代】明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juàn)。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tǎn)胸露乳,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fǔ)/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题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作者】《庄子》 【朝代】先秦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作者】《庄子》 【朝代】先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作者】《庄子》 【朝代】先秦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

【选自】《礼记》 【朝代】先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ǚ)能,讲信/修睦(m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xīng),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马说

【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因是千里马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能认识千里马吧!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