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 / 正文

世界史纲(麦克尼尔世界史纲)

时间:2022-04-12 16:46:03 浏览:18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在作者韦尔斯编写次数的年代20世纪初期,人类进入了全球战争的历史时期。人类太过于悲伤和疲劳,没有精力再去考虑扑朔迷离的前途与命运,普遍的感到世界的混乱与不安。韦尔斯就是针对上述的种种情况进行了反思,才写下了著作《世界史纲》。《世界史纲》是H.G.威尔斯写给所有历史爱好者的简明读本,以无比开阔的视野、轻快简洁的笔调将自生命起源以来的生物及人类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无疑是一部通俗的史书,但它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它没有严肃史著的学究气,而且比那一时代的许多著作都要早地摆脱了民族主义乃至欧洲中心论的狭隘。书中关注的是人类文化遗产,包括思想、文化、宗教等遗产,而这是人类文明历程中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本书论述了从地球的形成、生物和人类的起源直到现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横跨五大洲的历史。书中并附有105幅地图及100幅插图,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经典巨著。

威尔斯这部里程碑式的世界史著,问世80年后:至今仍是难以超越的杰构。细节可以更新,可以补充,但他所确立的基本架构,他对历史的灼见卓识,那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堆积枯燥的史料,硬加上几条牵强附会的结论,是历史书的一大通病。它会让读者迷失在史料与理论的烟雾中。威尔斯却具有粗中取精的本事,他会使你轻松愉快地领略历史的主要风光,带给你一种新的睿智的眼光。我们随便抽出一个时代,就说史家谈烂了的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吧。威尔斯高屋建瓴写道:“在才情气质上,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属于完全不同的类型。他(柏拉图)是个最优雅细腻的作家,而苏格拉底却写不出连贯性的文章。他喜爱优美的事物,而苏格拉底却鄙视它们。他对于整顿公共事物和规划较愉快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高度关心的,而苏格拉底却不问人们的寒暖,不理睬同仁们的意见,专心致志于从幻境中得到明朗的觉醒……在许多篇的对话中,话是苏格拉底的话,但思想是柏拉图的思想。

《世界史纲》出版于1920年,它的意图就在于“以平直的方式,向具有一般智力的人展示,如果文明想要延续下去,政治、社会和经济组织发展成世界性联盟是不可避免的”。而其的一个主题就是要说明,世界只有通过教育而不是战争和革命才能得到拯救。

彼时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停息了两年。《世界史纲》浸透了威尔斯对欧洲和世界命运的思索。在他看来,战争并不能解决人类的冲突和苦难,唯有通过研习世界历史,将各个民族联为一体,并广泛传播世界一家的普世思想,才能真正避免战争的爆发。《世界史纲》无疑是一幅恢弘磅礴的历史画卷,虽然是本书主要讲人类历史,但在书的前几卷主要展示了宇宙及地球的进化史,在那个年代科技并不是很发达,观测宇宙用的工具少之又少,威尔斯既然能写出这些,证明了其拥有非常大的知识储备,这也是其伟大之处。

世界史纲

首先,我想着重谈谈威尔斯关于世界如何才能得到拯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威尔斯认为只有通过教育,研习世界文化,达成世界一体的概念才能让世界得到拯救,文明得到延续,诚然这种说法并没有错,古代儒家思想也强调和为贵,普天之下都为一家,战争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然而,我认为想法很好,却很难付诸实践。想想看当年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而今却只剩下了中国,其他三者都已经消失,而且中国的文化也险些被中断,和为贵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一厢情愿,或许有些***能认同世界文化本一家的观念,但肯定有些***不会那么认同,毕竟再怎么同化,也不能把两个***的文化真正变成一样的,这就是差异,再说,就算文化相同难道就能保证没有战争吗?看看中国的历史就知道,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都是一家的,可还是不断地有战争,而这些战争与文化无关,纯粹只是为了野心,利益,权力。而那些革命,并不是想要推翻文化,反而是为了让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才采取的手段。一个文明再辉煌,也总有一些斑驳之物混杂在里面,战争与革命有时候恰恰是为了去除这些斑驳,让文明更好地延续下去的手段罢了。

如果威尔斯是在经历过二战之后才写的这本书(他确实活到二战结束),那他的观点会不会有所动摇呢,对,世界文明本一家,看看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做了什么,差点就灭族了,希特勒认为日耳曼人血统是世界上最高贵的,日本人认为大和民族是站在世界顶点的民族,对于这种情况,教育有用吗?而那些被侵略的***难道用教育去感化他们,同化他们吗?没可能,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战争。在非常时期,只有战争才能拯救世界而不是教育,教育或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能完全否定,但那是在和平年代,在战争年代,和土狼般残暴的敌人讲道理有用?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在混乱的年代,谈教育没多少人会理解,只有战争与革命。

包括一战在内的许多战争并不是双方都愿意发动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方进攻另一方,而另一方被迫反击,确实战争并不能永远解决人民的苦难,但是不战要面临被灭绝的境地,战胜之后屠城的事件比比皆是,战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前提是民心所向。

我个人认为,因为有各个文化的不同之处,各个文化之间有差异,世界文化才显得缤纷多彩,如果非要强调世界一家的普世思想,强调民族联合,把各个民族的文化进行同化整合,反而会失去其多样性,显得索然无味。世界一家是不错,但各个文化都有其自己的起源,发展历程也不同,并不只强调文化的同一性,同时也宣传文化的多样性,鼓励各个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保留其特异性是否更好。

本书同时倡导的是进化史观,反对英雄史观。本书的线索从大的方面来说是生物的进化史,从小的角度说是人类的血泪发展史或者人类文明与罪恶交织的历史。如果你对自然史和全球史没有概念或者没有接触的话,恭喜你选择了韦尔斯的《世界史纲》,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脑海里全是那个混沌的地球,没有仇恨,没有关爱,没有战争。在人类没有成为地球统治者的时候,生命在漫长的延续着。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地,地球成了人类的地球,人类的足迹踏遍每个生物的家。在残酷的大自然中,在残酷的争夺中,我们都成为了残酷的人和对人残酷的人。

我也反对英雄史观。一方面是现在主流的抗战剧都是在塑造个人英雄,群众的力量被淡化了。一方面是源于一个调查:越完美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人因为有缺点而美丽。亚历山大从小受到各方面的严格培训,他的父亲是统治者,他的老师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近乎完美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是非常自信甚至极度虚荣的亚历山大。凡事必争第一的独裁者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胜利,有时违背规律而造成重大损失也在所不惜。一个这样的统治者虽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其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一个超自信的人会固执的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美国前总统布什就是一个超自信的人,就是他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韦尔斯反对战争。韦尔斯在书中写到,“交通愈便,人类间之关系,无论为善为恶,亦愈为密切。故战争之事已成为普及全世之大灾,盲然肆其可骇之破坏。摇篮中之婴儿为其所炸,非交战区及中立国之粮船为其所沉。吾人已知今日世界苟无公共之和平,即无和平可言;苟无全体之福利,即无福利可得。世界之各人种各民族,若不集合于此等观念之下同力合作,而犹循其狭隘自私及相冲突之民族习惯,则惟日趋于争斗之途以自召灭亡耳。”这里作者所指的是跨区域性的和世界性的大战。韦尔斯生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战争的极端残酷性和毁灭性让作者认识到,此举无异于人类自取灭亡。几十年过去了,公共之和平、全体之福利,在各国政治家手里成了可怜的标榜之物。“吾侪人性至今犹在未熟之期,否则世界之果作何状,人类之究竟若何,吾侪殆将一览而尽。吾侪已驯野兽而豢之矣,然吾侪尚应驯吾侪本身而豢之。”如此发人深省的指责,能令多少发动战争者和政治家醒悟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凡发动战争之目的,全出于满足私心耳,而轻天下人民之性命。发动无义之战者,当全球共击之。据心理学家研究,经常参与战争的士兵,其人性极易扭曲,最后丧失人性,成为杀人机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不难理解史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屠杀了。那么希特勒与最早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帝国的亚历山大是不是可称为一类人呢?亚历山大大帝有天才般的军事才能,希特勒亦有;亚历山大大帝有跨越版图,吞并已知世界的野心,希特勒亦有;前者的兵团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并迅速瓦解,后者的机械化闪电战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而功亏一篑;前者重视政治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研究,希特勒也重视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的研究,并且在火箭及原子能等先进技术方面领先。凡此种种,我们发现希特勒和亚历山大大帝有着突出的共同点。读了本书之后,我认为,真正的英雄不是利用自己的才华和权力置人民生命于不顾而满足个人私欲的人,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公共权力维护麾下百姓之权利,维护本国主权不受侵犯的公民。

亚历山大大帝有知识、有思想、有实力、有时机,汇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但其膨胀的野心给当时的百姓带来的只能是苦难,如今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多是温和的、辩证的,因此他的功绩也被不断的放大。若后人赞其为统一世界之政治先锋,开人类历史发展新纪元,促进了东方世界希腊化。那么缘何少有人公开赞颂希特勒呢?何不称赞其为推动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功臣呢?在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的千古一帝或千古暴君秦始皇。其地位不是亚历山大之流可撼动的。其一,嬴政所进行的战争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统一战争,此举能够结束各个割据势力之间长期的征伐,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尽管统一后并非如此;其二,战争的双方有着密切交往的历史,认同感很强,用现在的术语来讲,这是内政。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统一是主流,和平是民心所向。这也是为什么亚历山大帝国迅速瓦解的原因(他们发动的是不义的侵略战争)。

在维护***主权方面,秦始皇毫不含糊,汉武大帝毫不含糊,“凡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亚历山大和秦始皇通过一邪一正告诉我们,在领土问题上没有平等的谈判可言,有的就是实力与战争。当今世界不乏亚历山大之流的扩张,但是更需要秦始皇之辈的捍卫。若国与国之间都有一座友好的长城,互相捍卫着本国的尊严;若国与国之间都有着一条友善的丝绸之路,互相传递着两国人民的爱。那么,发动战争者,你居心何在?

韦尔斯的史学成就,大概归功于他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没有为固定的思维所束缚。因而能够用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精辟的见解把地球的形成、古生物和人类起源直到现在的世界史展现给大家。

在写到中华文明时,作者谈论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巨大影响,即思想的统一,使得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尽管在秦始皇死后,秦王朝分崩离析,但是以后的征服者考虑的不再是某个局部地区的统一,而是整个中华的统一。这些无疑对以后中国的历史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者似乎有意拿秦始皇统一中国与希腊的城邦制度进行对比,各个城邦虽享有较高程度的自主权,为以后民主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太强调其独立性,而始终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当外敌入侵时,很难形成有效的抵抗。在涉及到孔子的儒家思想时,作者韦尔斯也进行了辩证的思考。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是使社会拥有共同价值,不会因为不同思想价值而导致产生严重的社会矛盾。但是儒家思想体系又有他巨大的缺陷,也就是缺乏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其思想的核心观点就是“和”,“平天下”是古代士大夫的最高理想。 “和”与“平”才是人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只要是“和”社会就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这种观念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抛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只讲究本土社会的和平,这当然是可以实现的。但问题在于随着世界上其他强国的纷纷崛起与发展,就不可避免的与之发生激烈的碰撞。在文明交流中我们能获得一席之地吗?

当然我们不能把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全都归结于儒家思想,整个社会制度或许占更大方面的影响。当统治者把儒家思想当作最高标准来看待时,问题就已经显现出来。他就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奴役社会大众的工具。每个人的思想与行动只有与最高标准进行对照,才能判断其正确与否,大众的思想受到极大的禁锢。当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相矛盾时,首先就承认社会价值的绝对正确。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观点,而不反问社会上的观念就一定正确吗!

《世界史纲》所涉及的历史画卷篇幅之巨大,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韦尔斯尽管主要描写的是一部人类的历史,但在全书之前的几个篇章展示的却是有关宇宙,有关生物进化地球史,这些对作者的知识储备量要求不可谓不高。要知道在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历史时期,关于放射性,射电望远镜等等一系列新事物的研究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有关宇宙以及地球年龄的叩问才刚刚开始。而这些早在1***8年就已被韦尔斯收入书中。整部书关注的是人类文化遗产,包括思想、文化、宗教等遗产,这些正是人类文明中最有价值的。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