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力就是洞察的能力,
洞察的洞是透的意思,
是完全通达的意思,
是完全明白的意思。
洞察的察是觉察,
觉察的标的是事实,
因此,
洞察就是通达事实,
或者说明白事实,
同理,
洞察力就是通达明白事实的能力。
跟洞察相一致的近义词还有:
悟通、理解、感知、觉知等,
也就是说,
洞察力就是悟性、理解力、感知力、觉知力。
因此,也可以说是学习的能力。
洞察力的对象是事实,
事实有三层,
分别是:
1、现象层
2、规律层
3、本质层
现象层就是五觉可以感知的层,
也包括借助工具可以感知的一切事物,
例如:能量、磁场、空间等
规律层就是现象层的依附,
或者说一切现象都是规律的阳面,
一切规律都是现象的阴面。
也就是说,现象和规律具有阴阳关系。
我们对于事实的洞察过程是:
感知事实,
分析事实,
思考事实,
通达事实的速度和深度用洞察力来表述,
感知事实的速度和深度叫洞察感知能力,简称为感知力。
分析事实的速度和深度叫洞察分析能力,简称为分析力。
思考事实的速度和深度叫洞察思考能力,简称为思考力。
感知力的感是五觉的感觉和感受力,
感知力的知是意识的分辨和了知力。
因此:
五觉的感知现象能力叫觉察力。
意识的分辨现象能力叫观察力。
儒教经典《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就是古人对洞察力的表述,
后世王阳明悟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真理,
因此说出格物就是致知的原理,
致知的知就是良知,
良知就是真知,
真知本来人人具足,
所以说满街都是圣人。
阳明先生知道洞察世间的能力必须修炼自己的致良知的能力的原理。
也明白了只要是圣人都具有通达事实通达真理的能力,
因为所有的事实就是真理,
真理就是真知,
真知就是良知,
良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真正初心。
所以先生的四句教的最后一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因此,
致良知就是诚意正心。
这就是为什么阳明先生晚年只是修炼致良知的能力,
因为致良知涵盖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只要致良知就具备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能力。
也就是说:
洞察力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能力,
执行力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洞察力和执行力是因果关系。
由此可见,
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执行力,
一切执行力都是洞察力的成果,
一切洞察力都是执行力的原因。
盲目的追求执行力是愚昧无知,
应该明白因果是完整的整体,
因果是不可分的绝对规律。
总结:
1、洞察力就是悟性,悟性就是学习力。
2、洞察力和执行力是因果关系。
3、圣人都是具有洞察事实的能力。
4、洞察力由感知力、分析力、思考力和合而成。
5、事实由现象、规律、本质和合而成。
6、现象和规律是阴阳关系。
特别提醒:
一、本头条号是知识力的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知识力只分享脑科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方法,
主要集中在:悟性提升、理解力提高、学习力倍增上。
二、文章内容基于两个方向撰写,
一个是脑科技的理论概念和理论逻辑,
一个是网友的留言评论涉及到的新角度或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