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善事父母者曰“孝”。《论语》云“入则孝,出则悌”,《三字经》《弟子规》曰“首孝悌”,都将“孝”作为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去要求和规范,是故有“百善孝为先”之说。
传统孝道文化在中国社会流传近两千年,时代不同,故事有异,积淀形成了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的文化内涵。元代郭居敬首辑《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选择虞舜以下至宋代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序而诗之,以训童蒙”,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传统孝道文化去粗取精,守正创新,不断注入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
展览以平凉市博物馆收藏的平凉出土元代二十四孝故事彩绘雕砖为载体,系统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赋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为平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添文化软实力。
舍子救侄
鲁义姑,春秋时期鲁国的一名妇女。相传有一年,齐国举兵侵犯鲁国。村里的百姓纷纷逃避。有一个村妇跑在最后,这位妇人右胳膊抱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左手拉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跑得气喘吁吁。齐兵问这个村妇:“别人都是抱小的领大的,你为什么抱着大孩领着小孩呢?”村妇说:“这个大孩子是我侄子,他父母都死了,小孩是我儿子。如今大难临头,我宁可舍掉自己的孩子,也不能丢掉侄儿。”齐国带兵的将军过来,感叹义姑的仁义,就叫士兵把三人都放了。并且下命令:齐国军队不准追赶鲁国百姓。
鲁义姑舍子救侄图彩绘雕砖 元代 平凉市博物馆藏
鲁义姑舍子救侄雕砖 北宋
鲁义姑舍子救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