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 / 正文

棚尾拉箱(棚尾拉箱是什么动物)

时间:2022-04-16 17:54:03 浏览:48次 作者:澎湃新闻客户端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粤剧作为粤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深深渗透在岭南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而我们日常使用的粤语俗语中,有很多也是来源于粤剧戏行的。

1.合晒合尺

广东人见到谈话投契、意气相合的朋友,新潮点的讲法会说和他们“啱key”、“啱channel”,年纪稍大的人会说“合晒何车”,其实“何车”正写是“合尺”,事实上是粤曲的key (音阶)。

合尺,是粤曲“工尺谱”的两个音,粤语要念成“河车”。“工尺谱”是中乐的传统记谱方式,利用汉字来记音。“工尺谱”中的“合,士,乙,上,尺,工,反,六”七个基本音,对应简谱的“低5,低6,低7,1,2,3,4,5”,就是“So、La、Ti、Do、Re、Mi、Fa、So”。

棚尾拉箱

在粤剧粤曲演奏开始前,乐队的拉弦乐手(二胡、高胡、小提琴等)通常会拉出“合尺”这两个音,作为乐器的调音准则。只要调试准确,演奏的声音就会和谐顺耳,这就称为“合晒合尺”。后来“合晒何车”,就引申为双方合拍、正中下怀、合符要求心意的意思。相反,“唔啱合尺”即是音调不合,也就是“唔啱Key”了。

2. 爆肚/执生

近年“freestyle”成为网络潮语,意思是即兴发挥。其实粤语中也有类似的讲法,就是“爆肚”和“执生”。所谓“爆肚”,是指演员或主持人不按照剧本内容,临场即兴创作出一些新台词。“执生”则表示遇到突发状况随机应变,灵活变通解决问题。

“爆肚”和“执生”都是来源于粤剧行话,早年的粤剧演出很多时候是没有剧本的,作为戏班编剧的“开戏师爷”,只给演员提供一个剧情大纲和一些既定排场的提示,而剧情细节就由演员凭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经验自由发挥,演员习惯于在台上即兴表演“爆肚”。这种所谓“提纲戏”,虽然锻炼了演员的急才,不过剧情生硬肤浅、错漏百出很不严谨。在1930年代,马师曾和薛觉先2位粤剧宗师对此戏行陋习进行了大幅革新,强调“剧本乃一剧之本”,增加对剧本的重视程度。此后粤剧剧本的质量大大提高。

不过就算后来严格按照剧本演戏,也不等“爆肚”就完全不存在了,在碰到有些特殊时候,比如演员在台上忘词,或临场突发情况导致出错,演员仍需临场应变爆肚执生,这很考验演员急才,如果发挥得好,反而会带来一种出人意料的特别效果。

2. 撞板

形容做事出错或碰壁,广东人称之为“撞板”。这个“板”是指粤剧音乐里的“叮板”。

在粤剧乐队中,吹管、弹拨、拉弦的乐器统称为“文场”,文场领奏者称为“头架”,通常演奏各种拉弦乐器,相当于乐队首席。而锣鼓等打击乐器则称为“武场”,武场领奏者称为“掌板”,掌板的地位很重要,相当于乐队的指挥,控制着音乐和演员演唱的节奏。

棚尾拉箱

叮板,是粤剧锣鼓中的节拍强弱表示方式,掌板通常以敲击“卜鱼”表示强拍,称之为为“板”位,敲击沙鼓表示弱拍,称为“叮”位,合称“叮板”。 粤剧板腔体、曲牌体等各种类型的乐曲,都有严格的节拍格律,如三叮一板、一叮一板等,演员必须按照规定的节拍和节奏去演唱,若不按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而致使叮板错乱,不合叮板,就称为“撞板”了。

“万能老倌”薛觉先向来以发音跌宕、板路稳健著称。有一次,某粤剧大老倌与薛觉先同演《穆桂英》,回到后台,老倌请教薛觉先:“揸叔,我今晚做得点啊?”薛觉先说:“你扫扫埋埋,返去可以间一间房喇。”众人不解,老倌更不解。薛老揸解释道:“你今晚嗰段中板完全唔啱板,跌到成台都系板,扫埋晒地下啲板返去咪够间一间房啰。”

广东还有一句歇后语“床下底破柴──包撞板”,“破柴”就是劈柴。如果在床底下这么矮的空间劈柴,每当举起柴刀往下劈时肯定会碰到床板。

3. 爆棚/顶栊

过去的粤剧戏班去各地下乡演出,如果在没有固定戏院的地方,都是临时用竹木搭建一个戏棚。如果看戏的人太多,将戏棚都挤满了,好像戏棚都要被挤爆了,就称之为“爆棚”。后来就引申形容非常拥挤、卖座、热门、受欢迎等意思。

粤语词“顶栊”,是“充其量”或“最尽”的意思,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顶栊”呢?最早的“顶栊”,是戏院满座的意思。 上文讲过,戏班下乡演出,多在平地临时搭建竹木制的戏棚,客满时,便是“爆棚”,而“顶栊”则在固定建筑的戏院剧场内。

棚尾拉箱

早期南方的戏院,入口处以木趟栊做门,即用圆木条做成的横栅,好比现今房子的铁闸,晚间作防盗之用。入场时,戏院员工拉开趟栊,守住入口查戏飞。以前的戏院,除座位票之外,也有企位票,可站着看戏,当太多人入场,人已经要站到入口的木趟栊处时,这便是“顶栊”了。例如说:“我顶栊只可以借两千文畀你!”就是表示:我最多只能借二千元给你!

4.耍花枪

每逢情人节、圣诞节这些大型虐狗节日,很多人都会在社交媒体晒合照晒礼物,这种叫“秀恩爱”、“撒狗粮”。但粤语中是怎么样表达“秀恩爱”呢?

情侣之间的打情骂俏,粤语中经常会用“耍花枪”来形容。

“耍花枪”这个词,最早源于传统戏剧中的武打场面,指扮演武将的两个人拿着木制长枪对打,你来我往,舞来舞去。

最经典的“耍花枪”情节,莫过于是《薛丁山征西》之中薛丁山初见樊梨花的武打戏,当时两个人虽然彼此有好感,但因为身处不同阵营而要刀剑相向。对战过程中,两人的花枪耍得非常激烈,但根本连对方一条头发丝都没有碰到。

所以,“耍花枪”就被引申为情侣之间小打小闹、打情骂俏

5.大龙凤

很多广东老妈子都曾经追过一部TVB家庭伦理剧,讲的是一个住在北角的家庭,天天互相骗来骗去、明争暗斗,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动不动开锣打鼓做“大龙凤”!粤语中“大龙凤”是怎么来的,你知不知道?

棚尾拉箱

最开始,“大龙凤”是60年代的一个香港粤剧团的团名,这个团最出名的是那些锣鼓喧天、大吵大闹的戏目,而一个剧团要凑齐红脸、白脸、花脸、黑脸才可以开台做大戏,久而久之,好多人就用“大龙凤”来表示几个人一齐合谋做戏骗人。

说回那套TVB剧集,虽然这家人夜夜上演“大龙凤”,但是神奇的是,这部戏吵架吵得越厉害,收视率就越高,你应该猜到我在说哪部剧吧

6.六国大封相

《六国大封相》是一套粤剧,相传在中国清代同治年间,由广东四大状师之一的刘华东参考昆剧《金印记》与《满床笏》改编而成的,讲述战国时代苏秦游说六国以合纵策略,联盟抗秦,六国拜苏秦为丞相。

该剧有“六国王出场”、“六元帅上场”、“罗伞架”、“接圣旨”、“出马”、“出车”、“坐车”等排场,着重以表演排场为主,以做功细腻见长,配以丰富的单打大锣鼓和牌子音乐的。当中以不同演出片段让不同演员表演个人功架,有检阅演员的意味在内,其中有武生和正印花旦表演的坐车和推车、六国元帅表演打马上场,及三帮和四帮花旦藉罗伞架表演戏曲身段等。而由丑角担演六色马中的胭脂马,演出逗趣的片段。而六位带马的六旗手,通常由武师担演,于拉马时表演翻腾绝艺,作为全剧的尾声。

棚尾拉箱

全剧人物众多,鼓乐铿锵,富丽堂皇,演出时要倾整个戏班之力,大演功架,成为剧团显示实力的剧目之一。

六国大封相凶杀案是香港轰动一时的案件,凶徒朱盛才,香港人,曾于国民***军队服役,1950年代来港住于兄长位于湾仔骆克道的家中。疑因受不住家人的冷嘲热讽,因财反目,杀人灭口,造成3死3伤,朱盛才行凶前不久曾表示要上演《六国大封相》,自此该词演变成指“热闹的好戏”,带着一股尖酸刻薄的调侃意味。常被用于形容激烈冲突的混乱状况,沿用至今。

8.可怒也Call Lao Yeah

粤人碰到愤恨之事常常会讲一句“Call Lao Yeah!” 对粤语不熟悉的人可能会不明所以,柯老爷是谁?为何要Call老爷? “Call Lao Yeah!”其实是源自粤剧的一句口白,发音是戏棚官话,写成文字,即“可恼也!”表示怒不可遏,带有“岂有此理”之意。

早期的粤剧很长时间都是用中原官话表演,当年红船子弟李文茂起义导致清廷禁演粤剧,红船子弟便学京昆戏,用官话演出。实际上就是京剧人所说的湖广音中州韵,到清末民初时期才开始逐渐改用粤语广州话演绎。到20世纪30年代初,基本完成了从官话到白话的变革。现在很多古老排场戏还保留戏棚官话,如《六国大封相》、《香花山大贺寿》等。还有一些程序化的台词仍沿用旧时官话,“可恼也”即属此类。

来自粤剧的粤语还有很多,比如“梅香;下栏人;油炸蟹;烂棉衲;红须军师;冇丑唔成戏”等。歇后语则有“戏台跑马、白鼻哥考试、棚尾拉箱、戏棚仔、胭脂马、大花面挢眼泪、爆棚。”等等,不过这些俗语现在都比较少人使用了,在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各位自己友,你们知道它们的意思吗?欢迎留言!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